1中国历史第一册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使用天然火,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会人工取火,过氏族生活。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名称距今年代生活地点生产生活状况评述工具半坡氏族部落距今约6000余年陕西西安半坡村栽培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穴居式房屋,烧制彩陶母系氏族社会,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河姆渡氏族部落距今约1万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栽培了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屋,烧制陶器母系氏族社会,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三、华夏之祖1、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炎帝)黄(黄帝)子孙”。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2、阪泉大战,黄帝战败炎帝,两部合并。黄炎联盟在逐鹿大败蚩尤,经过发展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3、尧舜禹时期用“禅让”的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4、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经考古资料证实者为“传说”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2、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故商朝又被称为殷朝。3、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贵族,封他们为诸侯。历史上称之为“授民授疆土”②诸侯的义务;守卫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意义:形成严格等级制度,为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二、春秋战国(东周)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2形成时期。2、春秋五霸是:齐桓公(管仲相齐、管鲍之交),宋襄公,晋文公(城濮大战、退避三舍),秦穆公,楚庄王(一鸣惊人)。【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孙膑与庞涓(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三、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内容:(1)政治——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①奖励军功---军队战斗力加强②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经济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建立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织---促进经济发展,国富(3)统一度量衡影响:使秦国变得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的统一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灭亡六国,定都咸阳。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2、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此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统一车轨。影响: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思想:焚书坑儒。(影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军事、民族关系上: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抗击匈奴。兴修灵渠,开发南疆(设南海、桂林、象郡)。总体上: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但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焚书坑儒,用族诛,连坐等残酷的刑法残害人民,让人民承担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总体功大于过。二、陈胜吴广起义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三、汉武帝的大一统1、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32、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3、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3)、加强中央的经济权:统一铸造五铢钱,(4)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C、文化上:在长安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D、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在南部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经略西南夷,在四川、云南、贵州设置郡县F、兴修水利开凿白渠,治理黄河。汉武帝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间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但他连年用兵,好大喜功,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汉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意义:(1)西汉与西域联系更密切,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3)加强了西汉中央集权。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3、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陆路)自长安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三国鼎立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魏(220年、曹丕洛阳)蜀吴(221年刘备成都)(222年孙权建业)3、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东魏北齐魏西晋五胡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东汉蜀北朝吴4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建康)(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二、为什么说“永嘉南渡”(人口南迁)使南方得到开发?(1)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徙到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三、民族大融合: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和巩固统治。措施:1、迁都洛阳;2、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改革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四、民族大融合的表现(特点):1、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和汉人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2、“南北互使”和“南北互市”。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意义:1、使大一统的思想不仅在汉族人心中根深蒂固,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接受这一观点;2、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终摧生了大唐开放繁荣的新气象。中国历史第二册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3、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三、科举制:隋炀帝时创立,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一步完善。积极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四、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被尊为“天可汗”2、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4、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5、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6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名称民族和战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汉并立,辽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960年赵匡胤开封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金女真族抗金名将岳飞,宋金议和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二、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鼓励扶持经济发展.1、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水稻是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引进占城稻提高稻米产量。2、南方手工业发展表现:丝织业、棉纺织业兴旺,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中心,江南成为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后发展为瓷都,造船技术明显提高。3、南方商业繁荣: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杭州。都有早市、夜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勾栏”;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发行纸币“钱引”“会子”4、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杭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港,政府设市舶司加以管理。5、经济中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北宋时“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完成于南宋。三、宋代的社会生活1、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打破坊市隔绝,居住区和商业区交错;出现早市、夜市;2、衣:两宋初年崇尚俭朴,后期奇装异服不断,穿胡服现象普遍。食:北方吃粟麦和羊肉、猪肉,南方吃稻米、鱼。最重要的饮料是茶酒。住:百姓住瓦房,高脚桌椅凳已广泛使用行:骑马、骑驴,乘轿,坐马车牛车,乘舟船。市民文化:出现集商业与娱乐于一体的场地——瓦子(瓦市、瓦肆)、勾栏。3、节日:今天的大多数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如春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元朝1、蒙古统一: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尊称成吉思汗。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抗元,被俘后就义。6注: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3、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经济:(1)重视农业生产,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设立大司农司。(2)为便于南粮北运,开凿和疏浚元朝大运河,并开辟海运路线4、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