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学生中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青少年学生中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一、调查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小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我街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了一次关于在青少年学生中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在校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1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占47%,女生占53%;高中生占29%,初中生占36%,小学生占35%;与3名中学团委书记、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进行了个别访谈。二、当前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状况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民族精神。在对“你认为现在还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吗?”问题的回答中,有100%的中小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当祖国遭到外敌入侵时,有93%的学生认为会去参军保卫祖国。有95%的学生最崇拜民族英雄。2、对民族精神知识仍很匮乏。37%的小学生平时不经常观看革命历史电影或电视,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大,平时经常观看革命历史电影或电视的学生的比例越小;84%的学生最喜欢听的是流行音乐。在对“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加入一个发达国家的国籍,你会__”问题的回答中,有70%的学生表示会加入一个发达国家的国籍。3、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务实。在“最理想职业”的选择上,无论是高中生、初中生还是小学生,无一例外把“三资企业或大公司白领”排在了第一位。在“你认为学校上的政治(德育)课__”问题的回答中,有25%的学生认为是纯理论灌输,枯燥无味或为应付考试而上。三、现状的成因探析1、多元的亚主流价值取向对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强大冲击。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外国精神文化产品涌入我国,其中不可避免地搀杂着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更加凸显,精神文明建设让位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在社会上有着一定市场,助长了中小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2、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内容上的差异性,导致受教育者思想的困惑。当代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纯粹、正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受到的是利己主义倾向的实惠教育,在社会受到的是追求利益回报的商品教育,这种反差造成了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混乱,削弱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正面影响。3、知行脱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导致受教育者基本道德基础的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知行脱离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空洞的政治口号,用深奥、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来教育、规范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四、对策和建议1、在教育途径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网络模式。一是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各门学科的渗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团队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二是要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养成。家长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引导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劳节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意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三是要发挥社会的依托功能。街道社区是中小学生学习之余的主要生活空间,在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环节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街团工委、青教办、社区团支部、青年干事要确立组织社区内中小学生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的意识,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青少年志愿者行动,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意识。2、在教育方法上,坚持灌输、实践、解惑三驾马车齐驱并进的教育手段。一是通过科学、系统、持续地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灌输”,使教育内容从无到有,逐步印记在中小学生头脑中。其重点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小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品德评定体系;二是坚持实践育人的手段。利用清明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通过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组织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增强中小学生理性思辨能力;三是要把解决中小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多为中小学生办实事、好事,加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过“解困”、“助弱”,使这部分中小学生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解惑”的目的。3、在教育环境上,加强校园和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在学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并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全社会要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宣传报道,认真办好青少年电视频道,创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要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社会文化市场,严厉查处暴力、色情、腐朽的社会文化制品,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