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类与管理一、人类的管理活动•1、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含了五个观点: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普遍存在的:管理者在所有类型组织的所有层次和所有领域内工作常识管理:许多你将在课程中学习到的基本思想听起来并不是革命性的或震撼性的,管理者应该为未来计划;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管理者需要发现员工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并将之作为高绩效的奖励。所有这些都像常识经验管理:管理学书无法代替你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管理课程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准备和补充你的经验。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1、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管理的自然属性•3、管理的社会属性三、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复习思考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1)顺“道”,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2)重人,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3)人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4)守信,办事业要信誉;5)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6)求实,办事从实际出发;7)对策,一是预测;二是运筹;8)节俭,9)法治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2、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2)对泰罗制的评价•3)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斯密的一个重要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为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了社会利益。“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只想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肯定不行的”。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的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产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便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出贡献的还有:亨利.甘特弗兰克.吉布雷斯夫妇福特亨利.法约尔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技术职能:设计制造经营职能: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财务职能: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安全职能: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会计职能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人员解决问题应遵循的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平等,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行为科学”学派1)行为科学的由来2)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梅奥的霍桑试验,结论: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X、Y、Z理论麦格雷戈所指的X理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必须强制、监督、指挥并进行惩罚。Y理论与X理论相反。超Y理论Z理论是研究日本的管理经验上提出的2、“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2)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3)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3、“决策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授西蒙,“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程序和非程序性决策。4、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5、信息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信息时代表现出如下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管理思想创新: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将以知识的有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知道思想经营目标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经营战略创新;生产系统创新;企业组织创新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思考题:1、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美国产生?其理论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2、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概念,极其管理原则3、西方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借鉴作用新的管理理论:五项修炼与学习型组织一、学习型组织的兴起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界最高荣誉——开拓者奖。1、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不适应这种环境。组织的发展不能再象福特、艾科卡等那样伟大的领导者一夫当关、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的企业家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未来管理的十大变化趋势1)创新:未来管理的主旋律2)知识:最重要的资源3)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4)快速的应变能力:时代的新要求5)权利结构转换:变正“金字塔”为倒“金字塔”6)弹性系统:跨功能、跨企业的团队7)全球战略:下一世纪企业决战成败的关键8)跨文化管理:管理文化的升华9)“四满意”目标(顾客、员工、投资者、和社会满意):企业永恒的追求10)没有管理的管理:管理文化的升华2、学习型组织产生的动因1、企业的短命现象2、危及企业寿命的七大“智障”1)局限思考;2)归罪于外;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4)专注于个别事件;5)习而不察;6)从经验学习的错觉;7)团队的迷失:为了保护自己不提没把握的问题;为了维护团结,不提分歧性问题;为了不使人难堪,不提质疑性问题;为了使大家接受,只作折衷性的结论3、以修炼克服“智障”对于组织而言,修炼则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组织内部结构和机能对社会、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五项修炼1、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一种建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过程,一种学习、创造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一种终身修炼。2、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深植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认识周围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陈见和印象3、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大家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有两个特点,衷心共有、有强大的感召力4、第四项修炼: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合作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修炼的关键是深度汇谈5、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系统思考的的修炼1)今日的问题来自于昨日的解2)越用力推则系统的反弹力越大3)恶化之前常先好转4)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5)权益之计的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6)欲速则不达7)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8)寻找小而有效的杠杆解9)鱼与熊掌可以兼得10)系统具有整体性而不可分割11)不可绝对归罪于外三、学习型组织1、学习型组织的概念:通过培养弥漫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高度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愿景驱动的组织、善于不断学习的组织、自主管理的“扁平型”组织、员工家庭与事业相平衡的组织3、我国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1)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新眼光看世界2)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助于根除办公室政治3)建立学习型组织,适应世界变化问题:1)危及企业寿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进行系统思考的修炼,要遵循哪些原则?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作业:1、何谓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2、何谓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4)系统性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二、系统原理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3、系统原理要点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三、人本原理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1)要素研究阶段2)行为研究阶段3)主体研究阶段2、有效管理的阶段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四、责任原理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限、利益、能力、3、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五、效益原理1、效益的概念: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角度去考察2、效益的评价:不同的主体从不同角度考察,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甚至相反。3、效益的追求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以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