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实施路径范例2021年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1年度关于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实施路径范例2021年关于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实施路径范文一、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大类招生的缘起和现状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合并,进行学科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到要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这对高校旅游管理人才的复合性、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xxxx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类升格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门类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x个专业。新的专业格局厘清了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内涵,拓宽了专业口径,为各高校实行旅游管理大类招生奠定了政策基础。xxxx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旅游大类的x门核心课程,强调了旅游管理类下设专业的区分度与融合度相兼顾的原则,为旅游管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提供了国家标准。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和教育部政策导向的背景下,我国部分旅游高等院校应势而为,结合各自原有的专业基础,积极开展旅游管理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总体来说,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各学校的旅游管理大类招生均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形成普xx遍性、共识性的模式和机制,在分流机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梳理和总结提升。二、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困境通过对目前已经实施旅游管理大类招生的院校进行访谈调研,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整理,目前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专业分流时间较早,学科基础不扎实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专业分流前接受通识基础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分流后接受各个专业的专业核心教育。因此,专业分流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后续发展。目前,我国率先实行旅游管理类大类招生的高等院校规定的专业分流时间多集中于第x学期,即学生在大一接受旅游管理大类的统一培养,大二分流后按专业进行培养,仅有部分学校将分流时间安排在第x学期(见表x)。从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大一阶段基本为思想政治、数学、英语、计算机等通识能力课程,仅开设了旅游学概论专业导论等x一x门学科课程,学生对旅游管理学科的认识较为粗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早进行专业分流,不仅会造成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更无法达到夯实学科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二)专业教学脱离行业,实践能力较薄弱旅游产业涵盖酒店、旅行社、景区、娱乐等多个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呈现出行业内部不断深化、行业之间日益融合的双重态势。因此,《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在旅游管理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不仅要强化学科基础,注重下设专业间的融合度,更要强调与行业接轨,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然而,反观大多数旅游院校的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如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旅行社门市管理、传统现场导游服务等内容上,而针对当前OTA运营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分析等行业快速发展的领域却鲜有涉及;酒店管理专业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前厅、客房、餐饮等营运部门的服务与管理,而对于酒店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收益管理等前沿领域,却由于相关师资缺乏而仅有极少院校开设相关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要载体,课程的设置无法紧跟行业发展态势,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匹配行业发展需求,职业后续发展受限。(三)教学管理刚性过强,学生发展无特色虽然部分学校实行了旅游管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沿袭了以往的做法。学生分流前按照大类招生的班级进行统一培养,分流后按照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一培养,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基本上都是一个班级一个教室、一套课表、一套师资,自成一体,相对封闭地独立运转[x]。另外,目前“xx后”学生的大多课余时间都沉浸在智能手机、电脑的个人世界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差,多为被动地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较少主动寻求个人的特色发展。因此,这样的教学管理虽然整齐划一、简便易行,但其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为“标准化产品”,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也无法形成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三、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普通髙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三大特征[x]。在该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当前旅游管理大类招生及人才培养中的困境,本文构建了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通专特”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通”是指基于旅游类专业的综合性特征,以大类招生为手段,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旅游管理大类的学科基础和属性,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通识能力和学科素养;“专”是指基于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性特征,以分流培养为手段,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旅游、酒店、会展各专业的区分度和专业特质,保证人才的专业性要求,遵循重应用的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学生胜任具体旅游职业的实践应用能力;“特”是指基于旅游类专业的创新性特征,以特色发展为手段,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特长,保证人才的持续发展要求,遵循个性化、差异化的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个体差异的核心竞争力(如图x所示)。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通专特”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对接了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符合“学科一专业一学生”的人才培养逻辑,主要解决了当前旅游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复合性不髙、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通专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特色发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色,实现学生在旅游及相关行业的高位就业和良好后续发展。四、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结合当前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基于“通专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通:注重学科融会贯通,夯实学科基础国家实施学科大类招生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一定要夯实学科基础,加强学科渗透,强化学生在专业分流前的学科素养。基于此,不宜过早进行专业分流,建议学习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旅游院校的做法,将专业分流时间放在第x学期。在分流前的大一、大二培养阶段,学生主要接受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通识教育方面,学生以学习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数学、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信息时代通用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科教育方面,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作为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可依托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奠定学生的学科基础。同时,《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结构为“x+X”。因此,在前两年的大类统一培养阶段,应有序安排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目的地等x门旅游管理类学科专业课程,为后续的分流学习奠定坚实而宽泛的学科基础,同时为学生的专业分流提供充分的决策时间和决策依据。(二)专: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能力旅游管理类专业具有典型的实践性,重应用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学生分流后的专业培养中,一定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交流,实现课程设置和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尤其加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分析等行业前沿课程的开设,通过开展课内实训、独立实践、顶岗实践等环节,实践课程总课时比重不低于xx%[x]。其次,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除了导游、餐饮、客房等传统操作型实训室外,应适应现代需求增设电子沙盘、虚拟现实模拟等智能化实训室,充分满足学生课内实训教学、课后实训强化、技能大赛集训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在行业具有较大知名度的大型企业,满足学生认知实践、独立实践、顶岗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需求,应通过校企协商,使学生的实践岗位不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服务岗位,还应保证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基层运营管理,提高实践综合能力。最后,强化双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很多旅游院校由于缺乏相应课程的师资,因此无法开出某些行业前沿课程。对此,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双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放补助、职称考评等方式让校内教师走出学校,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获取行业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荣誉聘任等方式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担任部分课程内容或专题讲座的兼职教师,将行业前沿资讯、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实践感知,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职业自信。(三)特:制定特色培养方案,实现个性发展创新性是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中面对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人才培养同质化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旅游人才培养要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特色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是实施本科导师制。在学生进行专业分流以后,实行全员导师制,加强分类指导。导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成立工作室,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导师及其工作室。每名导师负责x——x名学生,在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学习、发展规划、各类竞赛、论文写作、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导师工作室下的不同年级学生还可以加强交流,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二是实施卓越成长计划。在第x学年,结合学生前几年的学习表现,针对具有突出兴趣特长、明确学业规划、较大发展潜力、强烈成才愿望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升学访学、跨境交流、创新创业、科学研究、行业实践等定制化课程模块,实施定制化的卓越成长计划,突出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五、结语目前“双一流”高校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已成为未来招生模式的主流。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契合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专业要求,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个性化的培养原则,构建“通专特”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实施路径方面加以落实和保障。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