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第一篇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学主编:周三多副主编:陈传明讲课人:顾天辉复习的基本原则效益原则:重点分配精力和时间全面原则:不猜题,不图侥幸理解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系统原则:将每一章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题型:填空(1×10=10分)名词(2×5=10分)单项选择(1×10=10分)多项选择(2×5=10分)判断(1×10=10分)简答(10×4=40分)论述(20×3=60分)第一章管理活动和管理理论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定义;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注意在定义中理解以下含义:管理的载体、本质、对象,管理的目的;管理的职能活动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相关资源管理的目的:为了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管理职能活动: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五种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者的角色(享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1)代表人;(2)领导者;(3)联络者信息角色:收集、传递和发布信息(4)监督者;(5)传播者;(6)发言人决策角色: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作出决策,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7)企业家;(8)冲突管理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三种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管理层次和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产生影响验证系统化反映运用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管理理论: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的人事管理巴尔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巴纳德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组织行为学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新发展: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科学地确定工作定额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的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追随者有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等经营商业管理财务会计技术安全协调指挥组织控制计划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贡献主要在于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等级链和跳板(法约尔桥)ACEBDGIKFHJ命令命令报告报告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经理人员的职能明确的目标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协作的意愿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良好的沟通明确组织的目标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威: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理性——合法的权威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2.形成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正式选拔,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4.正式任命5.“专职的”管理人员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所有者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办事程序8.以理性准则处理关系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组织是两人或更多人经过有意识地协调而形成的系统。非正式组织是因为工作上的联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看法、习惯和准则的无形组织。它对正式组织有双重作用。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经理人员的职能明确的目标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协作的意愿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良好的沟通明确组织的目标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试验过程如下:⑴工作场所照明试验;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⑶大规模访谈;⑷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所以认为提高生产率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数量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数量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要点:①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根据需要,可以把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相关性、层次性)②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在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获得自身的发展。(环境适应性)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性)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如果环境是A,则X管理方式最好如果环境是B,则Y管理方式最好现代管理者如何从学习权变思想中受益?全面质量管理(戴明和朱兰)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1.关注顾客(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6点):1.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的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四条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他们负责建立一种组织,能够让其他人不断增进了解复杂性、愿景和改善共同心智模式的能力,也就是领导者要对组织的学习负责。.精益思想(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消除muda是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业务流程再造概念: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理论是由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核心资源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的五个条件(P146为三项检验)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用户价值)4.与对手相比,在竞争上具有独特性。(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延展性)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含义和管理学意义几种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社会责任概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一、伦理道德的含义伦理是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用管理学家的话说,伦理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与原理。道德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黑格尔说:道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与道德是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1.理解经济与经济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对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3.企业管理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4.建立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总之,企业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企业家的追求、企业核心价值观、员工的行为、产品与服务中。五种道德观1.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2.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3.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能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4.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5.推己及人道德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仅是理论归类,但人们往往因时因地因事选择运用,不可能“从一而终”。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2.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法律的要求6.自律7.以组织的(崇高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所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3.组织结构。内外制衡监督机制;规章制度;上级示范;绩效评估体系。4.组织文化。组织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5.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1、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5、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