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亥革命》个人心得感悟900字辛亥革命这一令人振奋人心、轰轰烈烈的革命,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但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历史书上的描述。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更直观鲜活的展示了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这段革命的壮烈让我深深震撼不已。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清政府封建的统治,祖国被弄得满目疮痍,但辛亥革命熔铸了大部分先进人士的鲜血,共同铸就了中国的脊梁、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电影一开始就从秋瑾牺牲开始,作为一名母亲一个女人为了革命可以身先士卒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让人为之震撼,镜头接下来就到了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和失败。黄花岗惨烈的战况让人心疼不已,有时候我在想革命也不用那么过激做这些无谓的牺牲,但是影片中描述孙中山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是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很多人家庭富裕,甚至有妻儿,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一个一个的倒下,他们本可以在当时的世道凭家里富裕的环境舒适的度过一生,但是他们为了大家舍小家的精神着实的令人可歌可泣。这些革命者都是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是中华民族新生力量的不灭源泉!从广州起义再到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到最后创建共和制,再到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与袁世凯,革命果实被窃取的无奈。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情况,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打破了君主专治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当时中国的国情并不适合发展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力弱小。从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给袁世凯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资产阶级到最后没能领导中国走向真正的胜利。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乃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近代前的中国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北京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生于忧难,死于安乐。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