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网络组织及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姓名:周红梅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李必强20070501网络组织及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作者:周红梅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何暑子企业知识联盟的构建与优化研究2009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集群升级和集群网络演变的微观基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要素,知识联盟成为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探讨企业如何构建与优化知识联盟,有助于指导企业联盟实践、理解国家创新系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企业知识联盟指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并实现创新目标,而与其它企业、机构通过各种契约或股权形式结成的以获取、使用或者创造知识为目的的关系总体所构成的网络组织。本文采用仿真、最优控制与博弈模型,探讨企业知识联盟的构建与优化决策。首先,在包含两个企业的知识联盟中探讨知识联盟的构建与维持问题。联盟企业间相对吸收能力的结构性差异是决定联盟创新水平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因而是企业选择联盟伙伴的重要标准。通过对知识联盟中知识创造过程的仿真得出:在创新活动可分解程度较高、以探索式创新为主、或者联盟动机是优势互补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选择相对吸收能力的结构性差异较大的联盟伙伴以实现较高的创新水平,且这种知识联盟相对持久。其次,本文以探索式创新为背景,探讨企业构建与调整知识联盟的最优联盟策略。从知识基础与关系强度两方面考察企业知识联盟的属性,并将企业的联盟策略区分为探索式联盟与开发式联盟。通过最优控制模型求解得到:企业创新目标与现有知识联盟的属性共同影响着企业最优联盟策略的选择与动态转换;其中,创新目标较低的企业容易陷入固守现状或者盲目探索的陷阱。最后,本文着重探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或机构构建的外向知识联盟的特例,即:国内供应商通过后向关联接受下游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过程中,如何促使国内供应商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投入水平。通过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国内供应商在跨国公司的供应体系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会直接鼓励国内供应商对技术能力的投入,但同时也会激励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类技术转移而抑制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投入。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指导企业知识联盟的相关政策建议与深入研究展望。本文使用量化模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构建和优化知识联盟决策的内在机理,并考察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对企业知识联盟施加影响,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以及国家、区域的产业竞争力。2.期刊论文时岩企业网络组织与我国传统陶瓷产业的发展——以景德镇艺术陶瓷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8,(1)中国以陶瓷而闻名于世界,传统陶瓷产业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历程,但在现代化工业进程中,传统陶瓷产业由于多种因素却步履维艰并陷入了困境.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产业组织创新,借助网络组织来振兴传统陶瓷产业的发展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景德镇传统艺术陶瓷产业为考察对象,经研究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对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企业协同合作、建立虚拟规模、获得规模经济、规范市场行为、转变营销模式、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3.学位论文李俊创新网络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2005该文从网络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网络分析、系统分析、演化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来对创新网络理论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进行研究。论文包括导论部分、结论部分和其它七章。导论部分主要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的理论背景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介绍。第一章阐述了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概念。对创新网络的概念、特征以及主体结构、联结形式等问题作了论述,同时,也对创新、集群和创新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以分工、外部性和交易费用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章系统阐述了创新网络的内部机制,包括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演化机制。引入自然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对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划分了创新网络发展的演化阶段。第四章对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构建创新网络进行了分析。这章首先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定义,指出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随后从历史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在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中,中小企业是如何重新焕发活力,并形成网络化组织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后从理论上来论述中小企业为什么需要创新网络,创新网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第五章对国外典型的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选取了以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美国硅谷地区和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第三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对二者创新网络的发展路径和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一些成功经验。第六章对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创新网络进行了案例研究,选取了与硅谷和“第三意大利”具有相似之处的中关村地区和浙江省,总结了二者的一些特点和成功经验以及在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和运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七章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构建创新网络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构建和培育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如何实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跨越的战略转变;政府如何成为创新网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支持者;研究机构和大学如何改革才能在创新网络的发展中起到推进作用;各种中介和服务机构如何为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该文试图能够给出理论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建议。最后是该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就论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说明。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集群和网络经济的研究不同,该文从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分析的视角对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就创新网络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以及企业与这些主体之间为什么会形成网络以及网络的联结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这是不同于以往有关网络经济及其集群研究的地方。例如,在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上,马歇尔着眼于市场功能的特点分析;韦伯从专业化与分工的角度进行论述;波特则着眼于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克鲁格曼却用模型来表述了产业集聚的思想。然而,他们的分析都没有从创新和制度的角度进行阐述。该文的创新之处就是从制度、创新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信任、意会性知识、大量的日常革新(无法申请专利)和非正式交流等制度安排的纽带是集聚能产生集聚经济、外部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根本原因。又如,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虽然正确地研究了集群和网络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对创新在集群和网络之间这种关系上所起到的作用则语焉不详,该文则通过引入“新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强调了创新因素是解释集群和网络兴衰的关键性因素。第二,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关于创新网络的结构、运行、演化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很有限。该文在阐述创新网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创新网络的内在机制(形成机制、运行机制、演化机制以及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机制)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于创新网络的理论研究。在这方面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通过引入自然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和进化论的观点,并与“新熊彼特”创新理论和网络经济的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网络演化阶段的新观点。创新网络就像生物种群一样,有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它经历了萌生、成长、成熟、衰落(或更新)的四个阶段。创新网络演化阶段论的核心要点是: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集群单元的突现是创新网络成长的发动机,这些集群单元就是自组织过程中的吸引子,这些吸引子通过非线性和正反馈机制导致了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自组织过程,从而导致了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成长。该文运用非线性、报酬递增(递减)、路径依赖、锁定和突变的演化理论论证了创新网络的四个演化阶段。第三,以往对创新网络的案例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该文则注重对案例中创新网络形成的历史脉络、外部环境以及各个行为主体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创新网络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是经历了一系列的路径出现和路径选择,才逐渐形成、演进和完善的。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网络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启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广泛的非正式网络关系,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全方位的、高度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等是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第四,探讨了地方创新网络与全球知识网络的联接和拓展的问题。由于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或全球知识网络与创新网络几乎是同时兴起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体现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突破国家的界限,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国际经济分散活动的功能一体化过程,意味着经济行为在地理空间上更广范围的扩展。全球经济的基本架构已经变成了一个开放而多边的网络结构。但是,全球经济中持久的竞争优势却来自于根植于地方创新网络之中的知识、信息、关系和动机。经济全球化不仅没有消除地方化,反而突出了地方化能力的重要性。在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中,地方化能力首先是那些促使该地区企业比其它区域的竞争者能更快地创造、获取、积累并利用知识的能力。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知识网络的组成部分,在构造本地区创新网络时,必须高度重视全球创新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但也要认识到,全球知识网络也能破坏当地的文化基础和创新网络,容易造成本地创新网络对外部创新网络的过分依赖,损害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因此,要在积极参与全球知识发展的同时,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激发“后发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第五,在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于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系统性对策。同时,结合我国目前提出的加强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创新网络建设来加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实现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较系统的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杨寰高新区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研究2006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开始转向新的工业化模式,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等高科技园区在信息时代脱颖而出,极大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是一种区域创新网络组织。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间内,地方行为主体(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机构)之间在长期或非正式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网络系统。目前国内外较多关注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而基于产业集聚,从产业的角度对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网络理论阐明了产业集聚发展对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互动关系,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网络的构建。最后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西安高新区产业创新网络的现状,总结出其创新网络的特点是:西安高新区已经初步形成创新网络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具备了丰富的智力科技资源。但是由于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创新网络主体发育不完善、企业间合作密切程度不高,造成高新区产业竞争力落后和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针对以上特点,培育西安高新区创新网络的思路要从产业发展和网络构建两个角度入手,尤其是在培育创新网络方面,要从宏观上促进西安高新区创新主体的发育和联系、从微观上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5.学位论文何禹霆基于COCP范式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2005本文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表面上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低和产品质量差上,但其重要根源在于传统体制制约下的产业组织模式不合理,即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没有建立起社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