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重点 邵冲版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考研复习资料《管理学概论》邵冲版本冯洋2010年7月18日总结《管理学概论》记忆重点第一章:管理基础:一、组织:★★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既定目标”:是指组织是为获得预期成果设计的。“正式结构”:表示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完成的。“社会实体”:是指组织是由人群组成的。2、组织的特征:①目的:每个组织都有目的,没有目的的组织不存在。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提供符合需要的产出(如产品和服务)。②人员:组织由人群组成;(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③管理:要达到组织目的必须分工合作(管理),其结果是形成组织的正式结构。组织中必须有些人从事协调他人的活动。3、组织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组织形成的原因:人类为了克服个人能力的限制而有意识集体协作的结果。协作的作用:①协作能够扩大或增强个人的能力(即协作能够完成个人想完成、但又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②可以缩短目标的实现的时间。二、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在协作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性职能。2、管理是协作的需要。任何协作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都包含三个基本因素:①通过协作要取得的预期效果;②为了获得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③对各种活动进行协调和指挥。3、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结合的性质产生的,只要是协作劳动,客观上就需要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又是从共同劳动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即对抗性质产生的。4、管理既包括生产力合理组织方面的问题,也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完善方面的问题。①、管理是由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社会职能,是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所必需的社会职能;②、管理作用的发挥又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三、管理者:1、管理者是在协作过程中协调他人活动,并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负有责任的人。管理者在协调他人活动时要进行各种管理活动和管理工作。2、管理者的分类:•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类型。①基层管理者:主要负责监督工作现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人数最多)②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确定的政策,根据政策制定行动计划。③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政策,决定组织发展的大致方针。(人数最少)•按照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的范围,可以把管理者划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两种类型。3、管理的任务与目标:①管理者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护一个环境,使处身其间的人们能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完成的预定使命和目标。②需要管理者去设计和维护的工作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既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③管理者的目标是用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他们的任务,或者说是用现有资源更高质量地完成他的任务。④管理工作是指管理者在协调他人活动的过程中所从事的、能够使他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做出贡献的各种活动。⑤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或同其他人一道把该办的事情办成。四、管理职能:1、管理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所从事一些相互关联的活动。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计划工作(planning)组织工作(organizing)领导工作(leading)控制工作(controlling):•计划工作:确定目标及选择实现目标的计划的决策过程。•组织工作:建立组织结构与明确组织关系的过程。•领导工作:引导和促使组织成员履行职务的过程。•控制工作:使实际行动与计划保持一致并按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2、管理角色分析:•人际关系角色:管理者与各种人发生各种联系时所担当的角色,包括①挂名首脑(履行必要的例行任务)②领导者③联络者(建立并维护外部接触)。•信息角色:管理者在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资源时所起的作用,包括①监听者,②传播者(在内部传播)③发言人(外部宣布)•决策角色:管理者对一系列重大或突发问题作出决定并付诸实施所起的作用,包括①创新者(组织变革的发起者和设计者)②应急者(意外事件的应付)③资源分配者④谈判者。五、效能与效率•效能(effectiveness):指选择正确目标的能力,以及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效率(efficiency):指目标实现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来达到预定的目标,或者是运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的目标。•组织绩效就是指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组织应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也尽可能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人员的满足感是指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或目标得到满足的程度。•管理绩效是指管理者在从事管理工作上的表现,它与管理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直接相关的。•管理绩效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惟一的因素。在相同环境下,管理得法的组织的绩效必然优于那些管理差劲的组织。第二章:管理思想:一、管理思想发展缓慢的原因:①工商业在历史上长期受人们的鄙视。②早期经济学家研究上的偏颇。③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地应用于管理领域。④认为管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的传统观念。二、创立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成功被认为是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人素质,而不是非个人性质的管理程序。•当时很难把管理、技术和商业三项了职能区分开来。•当时在企业管理人员中流行的观点是如何将工人改变成为完全没有个人性格的企业的奴仆。三、管理理论的创立:★★科学管理产生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由竞争走向垄断,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及其复杂程度都超过以往历史任何时代。•生产效率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NO.1、泰罗(F.Taylor,1856-1915),工程师。•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9世纪末叶,泰罗及其朋友首创科学管理制度,并在美国推广科学管理运动;被人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贡献:•提出“管理是一门技术”的新论断,将管理由经验转变为科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创造了一个享誉世纪的名词:ScientificManagement。•开后世界管理科学之先河。1、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①由劳资对抗转向劳资合作;②由凭经验行事转向依据科学行事;③由人才第一转向制度第一。2、科学管理的主要制度:•制定工作定额;•挑选和培训工人;•工作方法、生产工具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分离;•职能工长制。3、科学管理的局限:①把工人当作“经济人”,忽略了工人的社会性、心理性需要;忽略了工人群体之间的关系;②研究指导思想上,让人被动地适应机器,而不是把机器设计的更符合人性的需要。③见物不见人,忽视了人在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NO.2、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工程师,总经理。•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思想:①明确管理的概念,将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明确管理概念。②总结14条管理原则。14条管理原则分别是: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同意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③建立理论框架。最早把管理当作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套规则和结构。NO.3、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大学教授。•创立人际关系理论,对20世纪40、50年代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1、★★霍桑实验:•验证泰罗提出的“劳动条件好生产效率高”的论点•照明试验•继电器室试验•大规模访谈计划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①“社会人”假设;工人并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②“士气”的概念;士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③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3、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①纠正了科学管理忽视人的因素的偏颇,开辟了研究企业和工作场所中人的行为的新域;②强调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工作环境的人性和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①忽视了物质经济利益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夸大了人际关系、感情等因素的作用。②把工人的行为心理化,忽视了权力关系,把劳资关系看作是沟通和领导问题,而不是利益协调。NO.4、巴纳德(ChesterBarnard,1886-1961),总经理。•对组织理论和领导进行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开拓性研究。1、★★巴纳德的主要理论观点•协作系统的性质。•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沟通;共同目标;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意愿。•经理的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确定组织的目标。•效力(达到协作的目标)和效率(满足参与者的个人要求)。四、管理理论的发展:①行为科学学派②管理科学学派③过程管理学派④系统管理学派⑤权变管理学派1、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对人(和低等动物)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任何学科。得到公认的行为科学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在观点和方法上与之类似的其他学科的部分。•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称为组织行为学。2、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产生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数学、统计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管理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运筹学;生产与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特点:•1.强调决策是管理的中心;•2.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3.运用数学模型;•4.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科学的贡献和局限•对管理学的定量化、数量化和科学化做出了贡献。•忽视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多因素影响等特点。•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有时还受到实际情况难以定量化的限制。3、管理过程学派: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源于法约尔。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个要素,实际上就是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所以把法约尔作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哈罗德·孔茨阐述了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承认每个学派都对有贡献,但又指出行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只是一种管理方法。他认为过程学派的方法能够包含和综合各种管理理论。4、管理系统学派:a、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b、组织又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c、组织从外界环境接受能源、信息、物质等各种投入,经过转换,再以产品或劳务的形式向外界环境输出产品。•这种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系统的观点,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即把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者必须从组织整体出发,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组织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组织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组织和外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组织看作是一个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各学派都是孤立地对组织的各分系统进行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理论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5、权变管理学派:•管理没有一套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哪种理论和方法有效,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组织各子系统之间,组织与环境的主要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环境是自变量,组织是因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6、业务流程再造: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认为,某些企业在运作相当时期后,必定有一些过时的制度和工序,这些不符合环境需要的制度和工序不能局部性和分开来处理,因为可能涉及到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因此必须重新思考,重新设计,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力。7、全面质量管理:•强烈地关注顾客;•坚持不断地改进;•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精确地度量;•向雇员授权。8、多元文化与管理:•组织成员的背景越来越多元化,组织将由不同性别、民族、种族和国籍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