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概念1、定义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就是管理西蒙: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内涵1)、管理师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2)、管理以组织为载体;3)、管理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是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执行管理任务的人就是管理者。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管理的职能。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者(团队意识);管理工作或工作的管理者。二、管理的性质1、组织劳动(自然属性)2、监督和指挥劳动(社会属性)3、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性方法的属性。三、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先从管理二重性出发进行研究。1)、生产力: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2)、生产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3)、上层建筑: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适应。2、着重从历史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职能,管理者执行职能时涉及的要素,以及执行职能应遵循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思维的方法意识:全局、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第二节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发展史概述1、早期管理方法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3、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19世纪至今)二、早期管理活动实践1、四大文明古国的管理实践2、中世纪的管理实践三、管理思想的萌芽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2、有关具体管理技术方法方面四、管理学的产生(管理活动为基础,并在近代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过程,组织理论的研究上产生)。1、美国出现的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认识,由此产生的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911年——1912年,美国东方铁路公司提价事件;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听证会。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改组。1924——1932年,行为科学家霍桑试验。2、科学管理思想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3、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等共提出14条原则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五、管理学的初步发展1、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管理科学理论伯法(美国)一系列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有决策和规划的科学。它是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的,是古典管理科学的新发展。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及其发展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美国巴纳德2、经验学派(通过分析案例研究管理)彼德。德鲁克3、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克里斯特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5、群体行为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西蒙7、沟通中心学派主张把管理人员看做信息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管理理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李维特8、数学学派二、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1、系统管理理论2、权变管理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的新突破(1)、对人的看法上(经济——社会——复杂)(2)、管理范围和组织要素(3)、管理犯法和手段(4)、管理的目的三、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思想1、现代管理理论是一个知识体系,是近现代所有管理理论的集合。特点:1)、强调系统化;2)、重视人的因素;3)、主张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方法;4)、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1)、战略思想;2)、市场思想;3)、变革思想;4)、竞争思想。3、未来管理发展趋势。1)、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2)、注重对组织环境的研究;3)、加大对国际管理的研究。第二章管理环境一、管理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环境不仅包括组织外部环境,还包括组织内部环境。2、分类。1)、组织外部环境(一般环境;任务环境)一般环境因素是指可能对这个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相关性却不清楚的各种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任务环境是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那些外部环境。2)、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业绩的内部条件因素的总和。组织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思、风俗习惯等。组织经营条件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包括人员素质、资金实力、科研力量、信誉等。3、管理环境的特点。不确定性;客观性。二、组织外部环境1、一般环境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社会因素;4)、科技因素。经济因素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因素。2、任务环境1)、组织的供应商;2)、组织的服务对象;3)竞争者;4)、社会公众。三、组织内部环境(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的概念2、组织文化的特征客观性;差异性;民族性3、组织文化的类型1)、硬汉式(高风险,快反馈的组织)缺乏恒心,短视,人事变动大;2)、“拼命干、尽情玩”式组织文化(低风险、快反馈的组织)对人要求投入、执着。3)、攻坚式组织文化(高风险、慢反馈)沉着、慎重、深思熟虑。4)、过程式(低风险,慢反馈)4、组织文化的培养1)、对现行组织文化分析诊断;2)、对组织文化进行条理化建设;3)、加以倡导和强化。四、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努力增进社会福利2、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3、管理道德问题从行为背后的动机判断行为的道德性。第三章计划职能一、计划职能概述1、概念广义:只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计划过程。狭义: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管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2、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2)、首要行;3)、普遍性;4)、效率性;5)、创造性3、计划种类1)、按计划的形式分类宗旨:组织的目的或使命,社会对组织的基本要求;目标:规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战略:组织为了实现组织长远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向,资源分配的纲领性文件;政策:公司或企业组织在决策的时候用来指导沟通行为和思想的明文规定;程序:规定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对所要进行的活动规定的时间顺序。(管理的程序化水平是管理水平的标志)规则:对具体场合和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别行动的规定;规划:一种综合性计划,组织为了实施既定的目标,方针,战略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预算: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告书,数字化的计划。2)、按职能分类(企业职能)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供应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3)、按期限分类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二、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原理1、计划工作的基本程序1)、估量机会:评估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同时研究环境变化对组织带来的机会和威胁。2)、确定目标3)、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4)、拟定计划方案5)、对方案进行评价6)、挑选可行方案2、计划工作的方法1)、运筹学方法研究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如何统筹兼顾整个活动所有环节之间的关系,为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便能够为最经济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做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2)、滚动计划法编制具有灵活性,能够适用环境变化的长期计划的方法。3)、计划、规划、预算法4)、投入产出法5)、网络计划技术3、计划工作原理1)、限定因素数量原理2)、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工作做出的许诺,因此。许诺越大,实现的时间越长,实现可能性越小。3)、灵活性原理4)、导向变化原理三、目标和目标管理1、目标1)、含义和性质目标是根据组织宗旨所提出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状态。1)、层次性:a,环境层目标:社会加于组织的目标。b,组织层目标:组织自己追求的目标。c,个人层目标:组织成员追求的目标。2)、多样性3)、网络化4)、时间性2)、分类和作用分类:主要目标,次要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控制性目标:使经营活动水平维持在现有水平;突破性目标:实现未有的水平。明确目标,模糊目标定量目标,定性目标作用: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凝聚作用;d、考核作用。2、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概念是让组织的管理工作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2)、特点A、参与性: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B、强调自我控制C、下放权力;D、注重成果。3)、过程A、建立目标体系;B、明确责任;C、组织实施;D、检查评价。4)、缺陷A、偏于操作而忽视原理研究;B、新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C、目标本身难以确定;目标的制定(科学和可考核)保证同一级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同等正常的紧张费了程度。D、行为短期化目标管理过多强调的是短期计划。E、缺乏灵活性。四、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战略管理指对战略目标形成战略对策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活动。代表人:安索夫。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3)、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4)、竞争压力;5)、组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2、战略管理层次1)、制定公司层总体战略规划公司的性质、目标、方法、行动等。2)、事业层管理怎么做,做什么,内容。3)、职能层战略管理支持事业层的本部门发展计划。3、战略管理过程1)、战略规划规定组织使命,制定战略方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战略目标,选择战略类型,设计战略方案,战略发难选择与评价。设计战略对测试:明确战略重点;规划战略步骤;确定战略措施。2)、战略实施战略实施准备(编制行动计划,组织调整,进行资源配置)战略实施推进(营造氛围,建立管理支持系统)战略实施评审与控制(动态过程)期望成果,评审标准,做出评价。五、预测和决策1、预测就是对未来环境所进行的估计1)、预测在计划工作中的重要性预测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对现在,过去的研究,通过对客观事物演变规律的掌握来推断未来。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减少风险。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测是提高管理遇见性的重要手段。预测有助于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向前看。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组织的成败。2)、预测的程序A、确定预测目标,制定预测方案(编制预测预算,安排工作日程)B、收集分析资料(开展相关调查,收集数据)C、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D、分析预测误差,评价预测结果E、提出预测报告。(基本事实和数据,描述预测方法和模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决策建议)3)、预测的方法A、定性预测法(主要以经验分析为主)“特尔斐法”、“经验分析法”、“调查分析预测法”B、定量预测法(主要以数学工具分析为主)“时间序列法”:以过去或现在资料依时间发展趋势推断未来情况的方法。“因果分析法”:描述因果分析来预测。“一元回归法”2、决策是计划职能的中心环节,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决策是指为解决组织问题,实现目标运用科学理和方法,拟出2个以上可行方案,从中选择或综合出一个优化方案进行实施活动的过程。类型:A、按重要程度: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B、决策主体的管理层次:高层决策和基层决策。C、决策重复性: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D、按决策条件的确定性程度: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2)、决策原则和程序原则:系统性;信息真实性;择优原则;民主性原则。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提出备选方案;评价选定方案;执行决策方案。3)、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