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同志们,大家好: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这就标志着我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拉开了大幕。根据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们街道办事处已于3月下旬召开了动员大会,现在全区各个单位按照区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都启动了这项活动,现在基本都处在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使我们真正能够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且把握这次活动的基本精神。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个人也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借这个机会向在座的同志们做一个学习上的汇报。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就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一讲我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第二对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出现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做一个简要分析。第三讲一讲我们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一、我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党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机之中,成立伊始,我们的党便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己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大革命时期在全国掀起以工人、农民、学生、妇女为主体的各类群众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切认识到密切党群关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在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出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认识到“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和部分大地主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建立了“三三制”政权。为了克服经济困难,领导解放区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为推翻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党紧密依靠并团结群众,在给国民党以军事打击的同时,通过土地改革、发展解放区生产、领导和推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在形成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基础上,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这一时期,党和人民锻造出浓厚的血肉情,广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人民群众不惜牺牲自己或亲人来掩护党员干部,积极参加革命军队,使党所领导的军队迅速成长壮大。这一时期,在理论上,形成并提炼了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在实践中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坚持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总结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党群关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领导人民成功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期间党领导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党的历史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进一步密切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党群关系,我党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从而使建国初期的党群关系成为党执政以来的最好时期。一是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取得了恢复经济、土地改革、民主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一系列重大胜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新生政权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党的威信。二是加强了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建立了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载体--人民信访制度。三是加强了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群关系建设。如进行整党整风,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专门查处党内违纪违法现象;严肃查处大案要案等。这一时期,党对执政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群众工作的重心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群众工作的方法是民主,群众工作的重点是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群关系同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曲折的历程一样,也经历了曲折和反复。一方面,党的指导思想的“左”的错误,导致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四清”运动等一系列失误,群众路线几乎成了群众运动的同义词,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影响了党群关系;同时,从50年代末,从中央到基层党内民主集中制遭到损害,“个人崇拜”现象在党内滋生起来。另一方面,党开展纠“左”,在经济、政治、科教文卫、政治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修复受损的党群关系。同时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不但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而且严重破坏了建国后进一步巩固起来的党群关系。“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到了崩溃的边缘;彻底摧毁了本不健全的民主和法制,人民生命财产失去保障;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党内外民主生活严重损害;党的群众路线遭到严重践踏,党群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困难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放弃对党的信心,这是最终结束“文化大革命”,重新恢复党群鱼水关系的政治基础。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以来),党群关系在新形势下实现新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制定了一系列代表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同时恢复和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一系列党的优良传统,使党群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恢复了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在消除腐败的基础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社会转型期党密切党群关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价值。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着手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支持。我党在强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推动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将民生建设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增强了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党中央在强调发展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通过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国家扶贫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等,解决因改革和利益调整而产生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这一时期,我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使我国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二,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同时,新时期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密切党群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了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新高度,提高到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的高度,把加强党群关系同制度建设联系起来,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提高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的高度。纵观党90多年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必须高度重视党和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回顾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党的建设、发展、壮大,无一不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进程中,党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党执政的宝贵资源。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行动,行动关乎成败。实践表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越深,党的执政地位越巩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在思想上真正地树立起党“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的观念。——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逐步树立完善并坚持的八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于密切党群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最后一个,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党的群众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同群众的根本关系,明确规定了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立场、方法和作风,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为密切党群关系指明了方向。——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党的路线的基本依据。我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从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关系工农切身利益的各种政治性主张,把高尚的为民服务宗旨转化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新中国建立后,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尽管党在“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发生过决策失误,但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没有发生任何动摇。90多年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党的路线、方针、决策,使其符合最多数人的利益,才使党不断扎根于群众心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把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党的作风建设,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的基本政治优势。党的作风问题,实质上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作风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风,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人民群众,形成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群众之所以心甘情愿与党共渡难关,这与党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人格力量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后,党反复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逐步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的力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党的作风是人民群众对党信任的基石,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保障。优良的党风、纯洁的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关键,是党团结和带领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二、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这里我想首先来分析一下,当前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究竟融洽不融洽,存在不存在问题。坦率地说,我认为现在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有问题的。这个我想大家是会同意的,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没有必要集中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这样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和反思,我把当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大致概况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是高高在上,官气十足。二是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三是主观武断,强迫命令。四是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五是好大喜功,哗众取宠。六是追逐名利,欺上瞒下。七是以权谋私,巧取豪夺。八是生活糜烂,腐化堕落。上述问题虽然出现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却十分严重,不仅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扭曲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威信,疏远了人民群众,形成了当前不正常党群、干群关系:1、“油水关系”。所谓“油水关系”,是指有些党员干部使自己成为“油”,总是高高地浮在上面,很少深入群众之“水”中去,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