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五地一产入市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X县““五地一产””入市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入市改革工作启动以来,XX县把“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工作作为全县发展的革命性举措,以这把金钥匙统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和基层组织建设,致力使其成为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县转型发展的新杠杆,强力实施,高位推进,现将近期工作汇报如下。一、强化组织推动,三级书记齐抓。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第一时间制定出台全县工作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5535”工作思路,即坚持依法依规、民主管理、市场主导、鼓励创新五大原则,敲定核准、确权、规范、入市、分配五大任务,通过总结一批、推进一批、拉动一批三个步骤,采取专班做、专责抓、专业导、专规管、专项考五项保障措施,形成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的路线图、时间表。组建7个指导组具体负责政策指导、政策完善、业务办理、督促检查等,县级领导和指导部门分村督导、分组指导,特别是针对乡村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汇总梳理,及时进行政策解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制作形成了全县“五地一产”政策解读手册,确保“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方向不偏、路径不歪。14个乡镇、行政村分别组建领导小组,明确乡村两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规范操作,有序推进,确保改革工作具体化,清单化。截至4月23日,全县农村非承包耕地核准面积5.12万亩,占全县12.84万亩的39.88%;四荒地核准面积3.1万亩,占全县28.74万亩的10.79%;林地核准面积9.75万亩,占全县61.46万亩的15.86%;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核准面积0.5万亩,占全县7.08万亩的7.06%;宅基地核准面积0.63万亩,占全县9.42万亩的0.06%;集体经营性资产核准权益2.71亿元,集体收益3545.25万元。市级试点襄垣乡和古陶镇等5个县级试点乡镇核准、确权工作将于4月底前率先完成。二、强化项目带动,引进工商资本。核心是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围绕项目改,瞄准项目干,抓龙头、抓招商,以村资源资产为纽带,以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增收为目标,千方百计引进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并与村集体、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机制,把“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上,确保“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革命性的变化。在做好核准、确权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引进工商上山下乡,县乡村三级一起想办法,出实招。一是财政出资“引”。“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乡村要振兴、企业要发展,双方各有所需,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引导、牵线搭桥,架起双方合作的桥梁纽带。比如,在今年的扶贫攻坚项目中,县政府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政企合作、优势互补,政府出资、企业投资,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既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培育了主导产业,又壮大了集体经济,确保了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统一。2020年确定的17个扶贫项目,有10个是产业扶贫项目,同时也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项目,总投资1.9亿元,其中,财政出资8000余万元。目前,这10大产业扶贫项目或““五地一产””项目已全部立项,项目已陆续开工,4月底将全部开工。二是因地制宜“招”。各村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在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我们明确要求各乡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能上多大项目就上多大项目,不要相互攀比、不要盲目跟风、不要急于求成,必须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走自己的路,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套用一个模式,而是一村一策,初步探索形成了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比如“集成式”整体开发型模板,以段村镇横坡村为典范,由村基层组织确定主导产业,对集体资产资源打包集成开发,走整村特色发展的路子。“融资式”引进大户型模板,以宁固镇净化村为例,依托集体资产资源招商引资,走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路子。“抱团式”村村联合型模板,以岳壁乡“长山药小镇”项目为例,由同一地域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共享,走联合发展的路子。“打包式”滚动增值型模板,以古陶镇南城村为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自身资产资源保值增值,走以工补农、以商兴农、以企强农的路子等。三是打包集成“推”。就是立足全县、放眼全省全国,克服小农思维和小打小闹的格局,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有实力的工商资本投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来。比如,我县首批上报的对外招商引资项目--XX县沿汾河花卉苗木万亩种植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我们以县统筹,将沿汾河五乡镇土地资源整合,集中打包上市,种好梧桐树,以期引得凤凰来。五乡镇均属于汾灌区域,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且紧邻汾阳、介休、文水、祁县等县,辐射带动范围较广,周边市场花木需求量大,可供项目使用的集体机动地在万亩以上,适宜大规模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产业优势。目前,我们初步敲定将太原康培集团作为合作对象,正在合作洽谈中,拟招商引资8000万元。截至目前,我县分入市发布、投资意向、招商签约三个类型,先行筛选入市改革项目7个,上报市入市办作为5月份首批推介项目。三、强化板块联动,明确产业方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项目实施是关键,发展产业是根本,而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不能脱离区域实际。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在城郊区以古城为带动,以县城为辐射,以商贸旅游三产为主的城郊趋于一体的城市经济;形成了河西乡镇以及沿汾河区域乡镇以种植业托管、以养殖业为主导的农业经济;形成了在东部、南部丘陵山区以乡村旅游、干鲜果、杂粮为主的特色经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开展以来,我们要求全县各乡镇,在推进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时,一定要与这三大板块经济,与本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紧密结合,即立足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去发展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反过来,集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聚焦主导产业培育,以集体经济发展引领壮大主导产业。在这一理念思维的引领下,我县已经形成了一些典型,比如在城郊这块,南城、道虎壁、闫壁村,依托城郊优势,靠土地承包、门面租赁、小区建设、企业资助,通过资金资产运营,发展集体经济,保证了村级组织运行,失地农民每月每人200元最低生活保障,并形成了集体经济发展良好产业基础,进入良性运行发展轨道。比如河西乃至汾灌区人均土地较多的乡村,像宁固的净化村,通过引进大象集团,流转土地5730.46亩,获得流转费每亩每年400元。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发展了养殖产业。还有宁固镇左家堡村,村经济合作社率先运行,全村共有570户735亩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盘活集体土地资源,把集体机动地515亩加土地入股的735亩,共计1250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采取“央企+合作社+集体+农户”模式,由和之瑞合作社实行托管,依托中化国有企业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利用农户土地入股,集体借助三方面的平台,达到农户每亩500元的保底收入,盈利后再分红。比如在东南部丘陵山区,通过这几年扶贫,涌现出了不少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典型。其中东泉镇千庄村比较有代表性。该村紧紧抓住资源优势,针对该村实际走出了一条“开发闲置资源,培育脱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路子,对山区脱贫具有典型辐射意义。其将闲置多年的千庄小学与中央美院协商沟通打造为“东风楼中央美院文化产业体验基地”用于各类美术院校学生采风、写生驻地;利用天然形成的一处散养黑猪有利地形,争取扶贫资金20万元,新建了一座生态养殖场,村集体以租赁的形式出租给该养殖户;整合、开发、利用长期摞荒的500余亩土地,先行对300亩地块较大、相对集中的土地进行种植开发,成立了“绿富莜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保守估计300亩莜麦可产生15万元以上的纯利润,每年参与流转土地的村民可获得每亩50元土地租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收益户均增收100元以上。三个项目每年可为集体创收10万元。四、强化机制推动,创新工作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为切实抓好这一改革,在强化组织领导的同时,我县着力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稳步推进。一是示范推进机制。在前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类筛选,深度挖掘,全县选取10个案例及兄弟县市精品案例汇编成册,印发全县,供各乡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交流取经。比如,襄垣乡桑冀村,采用土地互换的方式,将集体零散机动地与农户承包地进行互换,整合了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连片种植红辣椒、大葱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并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半托管(在“种什么”的问题上,由村集体讨论决定;在“如何种、怎么管”的问题上,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获的中间环节托管给会种植、懂技术、善管理、有经验的种植能手)和管理与受益分离(受托方只负责种出“好产品”,挣取劳务费,不承担种植风险;由村集体负责卖出“好价钱”,盘亏盈,担风险)的模式,最大程度规避技术、管理、市场风险。去年试种红辣椒25亩,村集体实现纯利润8万余元,尝到甜头后信心大增,今年继续扩大非承包耕地连片发展、规模化种植面积,种植55亩红辣椒,预计可创收11万元,种植大葱60亩,预计今年可创收20万元,还在筹划建设210亩的大棚,积极发展休闲庄园和生态观光农业。二是赛场淘汰机制。将全县各乡镇分为三个区域、三大军团。第一军团为城郊集团,以古陶、岳壁为第一梯队示范,南政、中都、洪善为替补梯队,主要以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建设用地入市为方向;第二军团为丘陵集团,以段村、东泉为示范乡镇,同类乡镇为补充,以宅基地、四荒地、林地入市为方向;第三军团为汾河沿线集团,以宁固为示范乡镇,同类乡镇为补充,主要以非承包地入市为方向。通过实施三大军团竞赛作战、优胜劣汰,每个乡镇都有危机感、紧迫感,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竞争机制。三是例会晾晒机制。每周五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各有关乡镇和七个指导组成员单位召开周例会,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汇报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下步措施,提出需要指导组解决的问题,由县入市办收集整理,交由指导组成员单位对题回答,答疑解惑,并实行周通报制度,比进度、比质量、比做法、比项目,以周交账、压茬推进。四是“三位一体”利益连接机制。出台《关于产业扶贫项目“837+X+Y”收益分配的十条实施意见》,对“五地一产”涉及扶贫攻坚的产业项目,建立“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组织+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连接机制,“837”即扶贫项目每年收益不低于扶贫资金投入金额的8%;脱贫攻坚期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提留收益的30%;剩余70%收益将收益权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X”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用于小型公益型事业、突发意外等急难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的临时救助、其他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的事项。“Y”即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合作的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享受“优先入企务工权、优先产销对接权、优先承租经营权、扶贫项目收益权”等权益。我县“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工作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将自我加压、对标对表、勇于创新,打造用好“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金钥匙,开锁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