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X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研究XX区辖区总面积XX万平方公里,辖X乡、X镇、X场、X个街道办事处,XX个社区,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XX万人。近年来,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以实地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形成本调研报告。一、XX区基层党组织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一)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XX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不适应”。1.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28.7%和3.6%。具体表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不强,有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措施不力,有的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突发性事件日趋增多。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所适从,有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我区一些地方发生的土地纠纷、农田灌溉用水纠纷等,就是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表现。2.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先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康的骨干力量。与此相对照,目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化五不够”现象:即党员政治信仰和政治热情淡化,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党员思想意识老化,加快农村发展的朝气不够;党员理想宗旨观念退化,先进性保持不够;党员能力弱化,带头致富作用发挥不够;党员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虚化,在群众中威信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龄党员无力带头,贫困党员无威信带头,新党员不会带头,个别党员不愿带头的“两无两不”现象。调查情况就显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般”的占22%,差的占2.5%。3.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在区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简单,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两级维持自身运转捉襟见肘,集体长期负债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加快经济发展,这显然是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据调查,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指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占了40.3%。4.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体质机制上却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原来按行政区域设置的乡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空间覆盖不到位、职能定位不科学、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正日益突出。二是基层党组织权责不清晰。如乡镇地域内所设的国土、财政、计生、司法等有吸纳能力的站所,虽确定了行政上双重领导、党务上分块管理的体制,但对如何实施双重领导和分块管理则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人权与事权相分离、财权与事权也相分离的权责不清的现象,乡镇党委政府对它们的管理难以到位和奏效,常常都受到制肘。三是基层组织关系不协调。如实行村民自治以后,农村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大的框架上规定各级的职能及运作方式,规定了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但现实中有的村委会部分班子成员作用发挥不突出,开展工作存有畏难情绪。所有这些,都突显了农村党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足,使新农村建设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5.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充分,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认为一般和较差的占了35.6%。具体表现在:一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不够、指导不力,一些农民“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少数群众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是吸引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不力。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长期外出务工,且其中多数都不愿意回来。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人、妇女,新农村建设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利益保障不力。基层组织对一些惠农政策缺乏配套措施,农民感觉实惠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如农民不愿意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原因,就是与之相配套的医疗体制改革没有跟上,政府给农民的实惠被某些定点医院高昂的医疗费抵消了。(二)问题的主要成因1.个体因素。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认为党建工作是虚的,经济工作才是实的,因而他们对抓党建工作往往存在着“务实不务虚”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调查问卷情况显示,对加强新农村建设,有5%的党员干部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大,有35%和10%的党员干部认为所在单位对党建工作分别属一般重视和不够重视。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对加强理论学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缺乏全面了解;有的不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严格的党内锻炼;有的工作意志衰退,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2.组织因素。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组织层面来看,对新农村建设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管理不到位。就内容来说,主要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培训没有及时跟进。就方法而论,主要是形式滞后,针对性不强,没有按党员年龄、文化、职业的不同而因人施教、因人而管。在发展党员方面,有的农村支部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质量;有的支部书记出于私心搞“近亲繁殖”,降低了质量标准。二是工作方法不对头。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工作职能消失以后,要办事不知“钱该何来,如何找钱”;有的则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到制度建设和监督的范围,更没有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中。有的即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作用不大;有的因执行和监督乏力,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如在机构改革中,乡镇的编制虽早有核定,但城郊乡人员超编、偏远乡镇有编没人,致使超编现象总是精简不下来,人员超编成了严重包袱,使基层干部职工工资低、待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既影响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财政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3.社会因素。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带来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实施领导带来更大的挑战:一是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影响。区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利益的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个人思想的张扬,使一些党员存在着只顾自己、小富即安等思想偏差,不能把自身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升到建设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从而产生先进性能强、服务意识不浓、帮带作用于不突出等问题。同时,由于国际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二是城区工业化、商业化对稳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城区发展的工业化、商业化,使得城区发展相对较快,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优越于农村,造成了农村人才以多种方式大量流入城区,使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三是从业多样化、人员流动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党员的就业方式更多,活动范围更广,流动性更大,而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与传统管理模式等还没有同步调整,客观上给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使新农村建设中党员这支主力军的整体效能难以得充分发挥。4.政策因素。建国以来,国家要求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区,在城乡实行二元体制,城区倾斜投向非常明显。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一是劳动就业壁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但现行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民不能完全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从事的多是苦累体力工作而且不稳定,收入低,有时还存在拖欠工资情况。二是社会保障壁垒。建设新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关键,目前,党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民养老、就业方面。社会保障政策也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三是收入分配壁垒。目前,党的农村政策在收入分配方面没有做到同工同酬,社会资源没有进行公平分配,城镇居民中很多人是享受公费医疗的,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而农村的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却要集资办学。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目标”,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就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讲,关键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提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和提供坚强保证。(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围绕发展抓党建”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村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和重任,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主题和重任。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立足处理好农村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系,正确确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而正确思路的确立,基础则在于强化四种意识:1.强化“促进发展”意识。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重,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破除那种基层组织建设是软任务、难出政绩的定势思维,确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出凝聚力、战斗力和生产力的效益观,最大限度地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促进发展上来。用促进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效果,着力防止和克服“脱离发展抓党建、忽视党建抓发展”的片面性倾向。2.强化“为民发展”意识。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为民利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群众满意”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做到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多做有利农村发展的工作,多办农民拥护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农民的利益;高度关注民情民生,以亲民、爱民、为民为立足点,具体落实好党的宗旨,大力解决好农民行路难、饮水难、进城难、创业难、就业难和读书贵、看病贵以及环境落后、卫生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五难两贵四落后”等问题。同时,注意把农民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统筹起来考虑,规划要长短结合,工作要做细做实,既为农民群众绘就未来蓝图,又为农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既给农民群众承诺更给农民群众实惠,最终达到“三个有利于”和“两个促进”:即有利于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威信,有利于改善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3.强化“服务发展”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责任帮助农村制订可行性发展规划,指导搞好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为农村发展在人才、资金、技术、政策上提供支持,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同步发展,积极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4.强化“和谐发展”意识。就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意平衡各方利益,让广大农民相对平等地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团结文明的民风、融洽互信的干群关系、友好和睦的邻里氛围,共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二)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