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案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裕秀美长江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位于临湘市北端,与湖北省洪湖市隔长江相望,省道S201贸穿全村、北依长江黄金水道,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越。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400亩,早地600亩,养殖水面1500亩,辖14个村民小组,550户,总人口2598人。2005年前,村里人广种薄收,依托长江的江心洲,以打野鸭子为生。村集体负债300多万元,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简陋,村里矛盾纠纷突出,村民上访不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村”。该村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00元,村集体有一个8000亩的芦苇场,年产值收入135万元,渡口码头2个,年收入约4.45万元,养殖鱼塘、低洼田年产值收入约15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54.45万元。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湖南省为民办实事示范创建村”“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岳阳市秀美村庄”“岳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湘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班子结构,实施“领头雁工程,配备年轻有文化的村干部,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对村干部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变化、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用子和加强村干部素质能力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优化资源开发,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精心培育骨干企业。长江村有一个近万亩的江心洲芦苇场,过去由于市场原因和管理不善,年纯收入不到30万元。党员、群众对芦苇场的经营管理抱有怨言,纷纷找村“两委”提意见,要求改革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加强管理,提高芦苇场经济效益,经过多次走访漉湖、赤壁、君山等芦苇场,岳阳、赤壁、沅江等地造纸厂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制定了长江村芦苇场发展方案。一是对芦苇场进行升级改造。2006年投资8万元,在江心洲芦苇场挖排水沟,提高芦苇的质量和产量;埋设涵管、建设道路,方便芦苇的生产和运输;在江心洲易垮地段进行护坡,保证芦苇场不受损毁。二是对芦苇品种进行改良,引进高产优质的芦苇品种,提高了芦苇的产量。三是对芦苇场采取公开竞标,引进有实力的老板揭榜承包。通过精心培育、精细管理,2016年芦苇场年产值达到两千多万元,承包款也由2006年以前的30万元,逐年增加到现在的135万元。芦苇场的生产发展为村民务工开辟了新的渠道,全村群众每年在芦苇场的劳务收入达到200多万元。2.依托长江发展运输业。长江村倚靠长江,与湖北省洪湖市城区隔江相望,两岸百姓往来密切。充分利用沿江沿边区位优势,大力拓展商贸物流渠道,兴旺第三产业,开辟新型财源。采取“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方式,引进资金100多万元,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沿江客运渡口码头2个,投资30多万元购置客运渡船2艘,投资20多万元建设渡口码头风雨亭以及卫生设施,2016年又投入20万元再次对渡口码头进行改造。针对渡口码头,村实行公开竞标、责任承包,每年为村里创造纯收入4.75万元。3.开发湖田资源,整体发包创收。长江村共有400亩的湖田,村、组两级联合经营,由村集体投资20万元对湖田的沟、渠、路进行改造,改善基制定施条件,引进外商整体发包。村干部与承包商一起组织夕外出学习参观,并制定精细的发展规划方案,改变过去“稻谷+稻草、棉花+瓜菜投入多产出少的传统横式,坚持“多管齐下,发展稻虾轮作、特种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每年为村创收15万元。三、共享发展成果,加大村级公益基础建设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惠及的是整个村民。几年来,村“两委”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另一方面自筹资金,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农业综合开发,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公益事业。几年来共投资140万元,兴建5公里的机耕路,争取国家土地平整项目,投资350万元完成村沟、渠、路建设,极大地方便百姓生产生活以及出行;投资23万元完成渡口码头的建设,方便老百姓农副产品的运输,减少了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投资61万元修建了污水处理沟,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老百姓居住环境质量;投资80万元兴建两个全民健身广场,并安装景观灯以及完成绿化美化工程,为老百姓文化生活提供场所;投资6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亮化美化了环境;投资38万元完成-个组的民居立面改造试点工程,改善了老百姓房屋居住环境,美化亮化了环境;投资10万元兴建焚烧炉和垃圾池,聘请保洁员天天清扫,改变了以往村中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近万元,组建100多人的腰鼓队、军鼓队、广场舞队。增强了集体公益事业投工投劳,为村集体经济提供积累,使村集体经济像滚雪球式不断发展壮大。四、科学规划远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长江村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产业优势,全村经济向绿日经营迈进,跳出“办企业、上项目、搞加工”的发展集体经济传统思维,探索出“因村制宜,多措并举,综合经营”的新路子。同时推行开放兴村,大依托招商引资,依托水面资源大搞生态养殖,依托区位优势激活商贸物流,特色优势创办休闲农庄。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村集体将本村14个组的近4000亩湖田、化甩亩通过租赁的形式集中到村里,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并采用“支部+合1合作社十分农户”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建设采摘式蔬菜塑料大棚30座,种植各类采摘式蔬菜500亩,观赏兼食用湘莲300多亩,草莓园200亩,油菜花基地2400亩,特种龙虾、黄鳝养殖500亩。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支撑。继续利用惠农政策招商引资,创办现代化的种养殖企业,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让外商出资金和技术进行管理,将各组养殖鱼塘、低洼田统-规划和布局后再转租给外商,提高承包租金。同时,给承包商提供劳动力,使村民、村集体和承包商三方受益。二是自营发展,村集体通过整合资金,以村委会一班人投资入股,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盈利后按各占50%的入股比例分红,使村集体增加收益。三是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采取多形式多元化方式来盘活集体经济。结合村里2018年打造的景观提升项目,建设油菜花观光旅游基地、草莓园种植基地、湘莲观光基地、休闲垂钓中心、农家乐、江滩公园等景点,着力发展观光农业;依托村临公路沿线和有原生态芦苇场、有水、有渡口、有景的区位优势,利用原生态的资源发展旅游业,形成春看油菜夏看荷、冬看芦花秋看棉的风光旖旎景象,并开展美食、观光等一系列旅游项目;通过旅游带动经济的发展,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组长大会决定:自2018年起逐步减少村民分红。利用钱生钱的方式,将集体经济收入拿去投资,来达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目的。制定投资方案,结合实际,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商一起建设生态旅游度假村;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收购村有机农副产品,创办自己的品牌,并注册销售农副产品的公司,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多思维拓宽发展道路,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