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调研报告范例关于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时代方位正确认识我市所处的时代方位,需要用历史、辩证、发展的眼光,既看到坚实基础,更清醒风险挑战。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坚持把省级开发园区和省际毗邻地区作为主阵地,把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高质量集聚作为主方向,把创新驱动和招商带动作为主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产业赋能、园区赋权、部门赋责、企业赋力”,为新阶段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打下较为坚实基础。(一)高站位实施顶层设计。一是强化体制保障。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协同机制。二是强化行动引领。印发《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淮北市行动方案》,并制定年度计划,细化任务分工,围绕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加快推动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着力打造“一地两区一城”。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淮北市贯彻落实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解方案》等文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全力抓好政策落实。(二)高标准建设开发园区。深化规划引领,推动5个省级开发区明晰主体功能、实行错位发展;深化产城融合,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生产生活服务能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调动人员积极性。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XX平方公里,已建成XX平方公里。特别是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省级新兴产业基地成功获批,我市成为全省拥有2个以上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的四市之一。同时,以省际毗邻地区合作为支撑,主动融入XX州都市圈,签订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段园新型功能区建设。(三)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求同沪苏浙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的分工合作。重点围绕陶铝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五群十链”精准招商,X、XX金龙电子、XX中旗科技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落户淮北。其中,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落地项目XX个,其中长三角投资项目XX个,未来五年将打造成为“千亿碳基产业基地”;与上海交大、均瑶集团、中国宝武等合作,加快陶铝新材料产业在航空航天和民用等领域应用,千亿陶铝产业板块前景可期。截至2021年X月,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共XX家,占全市规上工业的XX%。(四)高前瞻推进协同创新。一是共同合力攻关。联合上海交大等开展陶铝新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承担“纳米陶瓷颗粒(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大飞机蒙皮研制”省科技重大专项,解决我国大飞机制造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淮北矿业联合江苏大学、汉芳生物联合中国计量大学,分别实施2项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聚焦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长淮新材料与上海交大、理士电源与上海大学、理士新能源与XX大学、XX生物与X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XX项。二是共建研发平台。相邦复合材料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2021年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安徽省陶铝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省政府授牌,跻身全省重点建设的“一室一中心”之列。三是共育共用人才。一手抓自身培育,建立干部培养交流机制,常态化派出多批干部赴长三角挂职、跟班学习和实践锻炼。一手抓团队引进,仅长三角区域创新团队就有7个在淮北落户。(五)高水平抓好共建共享。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成绩的取得,固然令人兴奋。但各地竞相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环顾周边城市,前望标兵更远,回看追兵更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度清醒和警醒。发展定力坚守不够。突出的表现是主观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够。一是自卑畏难。我市经济体量在长三角XX个城市中居XX位,人口总量、城市规模、承载纵深偏小,区位又在长三角“西伯利亚”,实力的落差和地域的边缘,导致一些同志自卑感增强、融入长三角信心不足。二是患得患失。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在一定时期对资源和要素产生“虹吸”效应,有的同志既担心产业转出地区的不待见,又担心一体化进程加快会使淮北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三是东张西望。国家战略叠加、左右逢源的优势,我们都有利用冲动,但思路摇摆,坚持向东不够,坚持东向发展精力集中不够。四是因循守旧。有的缺乏市场化的能力和水平,管死的办法多、放活的招数少;有的创新意识和开放理念不强,特别是招商引资,缺乏危机感和使命感,氛围不浓,力度不大。发展要素支撑不力。要素规模质量不足、环境容量制约、服务业滞后、产城融合发展不充分等困难亟待解决。融入外部:高铁的“盲肠”地位以及大交通体系缺乏,致使供应链和人流物流循环不畅。土地供给:既存在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又存在投放结构性错配低效问题,尤其是大量批而未供和僵尸企业占用,导致部分重大项目落地难。特别是煤化工基地土地利用率超过80%,供地率超过90%,存量土地仅有400余亩,缺项目建设用地已成为最大的制约。能耗指标:预计“十四五”省下达我市的能源消费增量空间很小,而平山电厂二期、XX万吨煤制甲醇等7个重大工业项目就需新增能源消费量XX万吨标准煤,指标可用额度严重不足。平台支撑:仅以融资平台为例,市高新区、濉溪开发区、煤化工基地无专门融资平台,其他园区平台资金规模普遍偏小且造血能力不强;政府性产业基金多只,但门槛较高、规模不大,对实体经济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支持不足。基础设施:“九通一平”不够,特别是杜集开发区燃气、供热管网还未进入实施阶段,相山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尚在筹建中。生活服务:除濉溪开发区外,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普遍不高,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足。发展体制机制不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一是体制不顺。比如管理机制,市高新区、煤化工基地在土地征用、社会事务、群众工作等方面管理多头、效率不高。比如,财税体制,多数园区税收分成比例偏低,现有财力仅能保证人员工资和基本运转需要。二是赋权不够。特别是行政审批部门授权,既存在赋权数量不一、程度不同的问题,也存在明赋暗不赋的问题。三是政策不精。既有碎片化、部门化的问题,又有缺乏针对性、执行繁琐性的问题。四是合作不畅。因行政干预带来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没有打破、利益分配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导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结构分工互补、生产要素整合流动、企业市场准入和跨地区经营、生态环境共保等困难。发展实绩成果不大。目前,发展不够既是园区最大的实际,也是淮北最大的实际,而且这个“发展不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经济和科技方面是最大的短板。经济发展欠发达。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既存在总量不大、速度较慢的问题,也存在结构不优、比重失调的问题。GDP占全省的X%,居第十三位;“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X%,全省为X%;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X%,远低于全省42%的水平;制造业占GDP比重X%,远低于国家X%的临界水平,与工业城市定位不相称。创新动能欠强劲。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等,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上级布局和自建少,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数量仅占全省的X%和X%;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不够,高新技术规上企业X家,占比X%,大大落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意识不强、企业效益不好,X%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1%,导致装备水平低、研发能力弱。“发展落差就是发展空间”。改变落后的规律,就是要与趋势同行、与政策同行、与先进同行,努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外市承接产业转移成功探索综观我们考察的城市,都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特别是合肥,短时间进入“万亿俱乐部”,奇迹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一是科技创新。40多年,与中国科大始终相伴相随,持之以恒予以出力支持,已产生良好的马太效应和集聚效应,不仅聚集了一大批“国之重器”、高校院所,更集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和高端人才,其中院士XX人,各类人才XX万人。他们面向最前沿筑原创矩阵、面向主战场促科经融合、面向需求侧攻独创绝技,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产业创新。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聘请XX名企业家作为“招商顾问”,常年派出二三百支专业招商小分队,紧盯产业、紧盯产业链、紧盯目标企业招商;坚持巧用资本、市场,努力做到与客商先“共患难”再“同富贵”,引来京东方平板、蔚来汽车等一大批引领性链主企业,并挨着上下游产业链挖,直到全产业链打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5%,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4%。三是机制创新。把有为政府跟有效市场有机结合,通过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特别是通过国资平台,真正实现政府到位不越位,并形成针对城市定位、发展阶段、科教优势、产业理解、机会判断的准确度,以及最终将这种判断落地的组织效率和容错机制。(二)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特别是XX州,后来居上、成为黑马。成功“逆袭”的关键,就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坚持改革突破、开放融合。一是敢闯敢试,争当深化改革先行者。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一批影响力大、牵动性强、企业呼声高的重点、难点改革。在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上,探索完善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探索推进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链长制”。在“放管服”改革上,持续打造包括全面建立开发区赋权清单制度、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在内的“亭满意”营商环境。在要素保障上,紧扣“人从哪来”,深化人力资源、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户籍等领域改革;紧扣“钱从哪来”,深化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改革,持续完善投融资体系;紧扣“地从哪来”,深化“土地跟着项目走”和“标准地”改革,加强园区“僵尸”企业及低效用地清理利用;紧扣“技从哪来”,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生成转化机制。二是乘势借力,争当开放发展排头兵。突出抓好与沪苏浙地区分工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资本、技术转移。极具典型意义的中新苏滁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招商、高水平服务,仅今年上半年,就引进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其中沪苏浙项目约50%、投资XXX亿元。(三)坚持把合作共建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载体。特别是XX山,成立X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统筹推进宁博新型功能区建设,其势已彰、其效已显。关键的招数,就是合作共建、协同发展。一是发展规划协同。与江宁共同编制功能区协同发展、国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1+3+N”规划体系。二是基础设施协同。特别是交通,按照“开通外环线、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的思路,推动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城乡道路和公交运营无缝对接。三是产业发展协同。聚焦智能制造、空港经济和休闲经济发展,持续推进联合招商引资,仅博商创道产业园一期,就落户XX企业XX家;又以“定制开发”方式,按2:1出资建设“宁博创智谷”跨界融合试验田。四是公共服务协同。包括教育、医疗、供水和行政审批一体化等。五是工作推进协同。建立双组长领导小组、两地指挥部联合办公、与省投集团合作成立博望产城融合实体化公司,共同搭建“领导小组+指挥部+投资公司”体制和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四)坚持把招引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根本抓手。特别是XX,立足欠发达现实,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国民待遇+差别优惠”政策,对牵动性强的高新头部企业和链主大项目,除“一个项目、一个市领导、一个专班”包保服务外,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一事一议直接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比如,引进的特变电工,在用地保障、资金使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就打包支持XX亿元。目前,该企业一期年产值近百亿,引来上下游企业XX多家;还有二期、三期。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淮北承接产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