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以来工作情况汇报换届以来的五年,是XX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抢抓宝贵机遇、经受重大考验、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工作总结(一)“十三五”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精准施策战贫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聚力尽锐出战,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3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06个,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搬迁贫困群众1469户6410人,落实到户产业资金近6000万元,建成脱贫产业园15个、特色产业园46个、扶贫车间11家,开发公益性岗位230个,培训贫困劳动力12471人次,输转23690人次,创收4.15亿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监测对象核查评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等5项工作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为23个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安排1456万元用于6个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搬迁群众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完成XX区沿黄河35公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暨水泉镇陡城村建筑景观设计方案和和20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精心打造古村落小黄湾、灵秀响泉、古韵陡城等一批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打拉池红色小镇,黄峤镇神木头村拟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项目带动促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03.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003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7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6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2∶54.2∶37.5。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编制完成《XX市XX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农业经济彰显特色,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XX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开工建设,集中签约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专业合作社410家,家庭农场130家,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XX苹果、西甜瓜、山羊肉、黑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丰嘉晟、成丰企业商标入选“甘味”品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甘肃煤炭交易中心XX分中心挂牌运营,甘肃瑞康众源年产10万吨粉末冶金项目开工建设,12家年产30万吨以上地方煤矿逐步启动,容和矿用、大象能源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省第一批绿色工厂,“十三五”期间培育小升规企业23家。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鹯阴古渡梨花打赏暨农产品集市、“秋韵陶都·喜迎国庆”陶瓷小镇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小川瓷窑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瓷小镇、陶都花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黑釉剔花富贵瓶”荣获第九届“大地奖”金奖,西部(XXXX)陶瓷峰会暨XX陶瓷文化节被第十七届中国会展行业年会推评为“2019年度中国十佳节庆活动”,陶瓷小镇入围全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小黄湾村、黄沙湾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园区实现扩容提质,在全市率先开发工业地产,XX经济开发区入驻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749家,下放有关审批权限,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全员攻坚打硬仗,发展难题有效化解。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同心协力,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啃下了很多“硬骨头”,打赢了许多“漂亮仗”。改革活力持续激发,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市首张建筑工程施工电子许可证在我区签发,组建成立甘肃润川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贷款平台建立运行,认定科技型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甘肃创新协同服务基地3个,申报科技成果28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1件。筑牢疫情防控防线,44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投身一线筑起坚固“防疫墙”,发放100万元惠民消费补贴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行“无缝隙对接、无障碍沟通、无条件服务”三条铁律,大力推行“不来即享”,在全市率先设立5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多家央企来XX考察交流,盛达、顺银、瑞康众源等20家大型企业落户我区,熙瑞公司实现重整脱困,润丰等企业从招商到投产仅用了几个月,创造了XX速度。坚定不移优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建设宜居XX、生态XX、精致XX、如意XX为目标,一体推进城乡颜值内涵“双提升”。城市建设更有品位,先后实施“城市建设攻坚年”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十大片区”攻坚行动,建成公共租赁住房423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208套、老旧小区改造78个、“三供一业”维修改造160.4万平方米,S209线XX段、宝水快速通道等道路建成通车,打通共和路、凯宾路、兴平南路等8条道路,新建人行天桥4座,完成人民广场提升改造,建成XX公园、大水头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7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17%。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PM10、PM2.5实现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增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家洼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成效明显,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有序整改,北山绿化、沁川湖南北扩容成效初显,高标准造林绿化13.67万亩,打造交通干线道路景观1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6.9%以上,小黄湾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四抓四促”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6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环境整洁标准。以人为本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努力办好“民生大事”“关键小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均超过80%,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得到满足。群众生活更富裕,新增就业超过5万人,输转劳务近15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21元。群众生活更幸福,设立150万元教育发展奖励资金,新建公办幼儿园16所,实施2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薄”项目,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7.3%,以XX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XX区中医院完成建设,市中心医院获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成功创建甘肃省“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全力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城乡低保、民政救助等工作能,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群众生活更安心,深化“法治XX”“平安XX”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成运行,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获得国家信访局信访工作“三无”区称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深化,社会大局长期稳定。文化事业更繁荣,拍摄完成《红色XX》,原创歌曲《古渡之恋》在全网上线发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区,5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称号,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李守茂等一批先进典型。全面从严夯基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六大建设。凝心聚力强引领,召开区委全会20次、区委常委会会议120次,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凝聚起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群众议政的强大合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守初心,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31次,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严格落实意识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持之以恒抓队伍,全面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研究讨论干部15批次,调整任免干部1033人,为4名援鄂医护人员解决了事业编制,对3名担当作为的干部容错纠错,对1名被诬告干部澄清事实,干事活力有效激发。坚定不移固堡垒,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4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第三方测评机制被全省推广,中和村被确定为中组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全市“四抓两整治”全域化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在全市率先达到100%。6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一着不让惩腐败,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严纪律、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项整治行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698人次,充分发挥巡察监督的“利剑”作用,实现届内巡察全覆盖,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其“回头看”和十三届省委巡视等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二)2021年工作成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理论中心组研讨学、邀请专家辅导学、举办读书班专题学等形式,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区共办理实事项目1183件。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件大事,召开全区“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营造了同庆百年华诞、共铸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全区人民团结奋进、开创新局的信心决心。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盯精彩开局和跨越发展目标,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持续强化研判调度,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区9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4项取得“单项冠军”,重点工作完成评价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受到市政府表彰奖励。多措并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清单调度制度,2项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97亿元,21项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24亿元,170项区列重点项目完工14项、在建153项,完成投资60.2亿元。城市更新行动“十大片区”攻坚行动被央媒报道,开工在建30项、完成投资10.93亿元。招商引资在建项目24项,落实到位资金23亿元,第27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3项,项目开工率100%。久久为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园区做强工业,投资2.97亿,建成标准化钢结构厂房19栋13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6家。菊芋全产业链、万吨食葵加工、200万吨型煤、新型建材等生产线建成投入运营,小川北山40兆瓦、西格拉滩20兆瓦分散式风力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小升规”企业5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36%。大象能源入选首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铁基产学研基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环境向好发展。围绕基地做优农业,全速推进黑毛驴产业园、种田无籽西瓜种植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和荔森、东鹏等农业综合体建设,做大配强新型经营主体,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批准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衬砌渠道115公里,获证“三品一标”企业1家、农产品4个。着眼融合做活三产,成功举办“赏梨花·游丹霞”健康行、“秋韵陶都·喜迎国庆”陶瓷小镇艺术节等活动,加快推进陶瓷小镇、打拉池红色小镇、渔业休闲度假基地建设。1-9月,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98.3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47亿元。持之以恒抓好乡村振兴发展。组建乡村振兴局,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调整优化帮扶力量,严格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返贫致贫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及时消除。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25万元,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扎实做好稳岗就业,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平稳过渡、有序衔接。深入推进“清洁乡村·美丽庭院”五年专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