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同志们:这次全会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县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二是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并作首场宣讲报告。下面,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联系全县发展实际,和大家作一交流。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我们党执政70周年之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最大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决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进行了说明。《决定》由15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总的框架是“1+13+1”。第一板块即第1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核心就是总结了13个显著优势。第二板块即第2—14部分,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是13个重点任务,也就是13个制度体系。第三板块为第15部分和结束语,就是党对在这项工作的领导。《决定》全面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重大意义就是两句话:开创性、里程碑。里程碑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这座里程碑是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探索和实践的深化,这座里程碑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这座里程碑明确了总书记领航掌舵是“中国之治”的决定因素、“两个维护”是“中国之制”的根本保证。开创性意义体现在“九个首次”:一是首次用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励精图治的历史担当。二是首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和内核,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决定》明确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着力提高干部的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首次从13个方面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决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科学揭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制度原因。这是全会的一大贡献和亮点。四是首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总体目标。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是建党100年、2035年、新中国成立100年,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集中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五是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明确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决定》第一次从13个方面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等为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为基本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领域的主体性制度等为重要制度。这种明确,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标志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六是首次明确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决定》提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个重大概念,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的统领地位,首次从6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这些新概括新规定,抓住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有利于使党的领导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七是首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重要拓展和深化。首次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鲜经验的一个科学总结,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制度支撑。八是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为一项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决定》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党和国家一项根本制度明确下来,是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层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九是首次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定位。在13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中,把“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一个独立的方面单列出来并作出制度安排,这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是第一次,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除以上“九个首次”外,《决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进一步作出了阐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改革举措,必将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以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而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二、围绕13个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13个显著优势是全会的一大贡献和亮点,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XX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在专题党课上,讲了“三个靠的是”,即十八大以来,我们能够保持大局稳定,政治生态良好,靠的是学用新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对外形象、城市建设、文旅产业之所以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靠的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干部队伍兴旺不竭、快速成长,靠的是坚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在不同领域,各个岗位学思践悟新思想,将个人价值同XX发展紧密结合。这“三个靠的是”,从XX发展实践证明了党的集中统一这个显著优势。实践充分证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首先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好把方向、顾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作用。二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就XX来讲,我们支持县人大依法履职、县政协参政议政、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发挥作用,社会各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不断提升。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信访问题和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信访大县减量退位。圆满完成第11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广大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自治能力明显提高。这些都证明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三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现阶段我国已有法律27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12000多部,展示着法治中国建设的累累硕果,更标注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步伐。联系XX实际,近年来,以“法润XX”系列活动为统揽,认真抓好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力彰显。修订后的《山西省XX古城保护条例》于去年12月3日正式颁布实施,对古城保护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健全完善县委法治委运行机制,用法治建设为XX高质量转型保驾护航。实践证明,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四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工业化骨架全面搭建到高铁大动脉不断延伸,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六年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到织就世界最大社会保障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XX来讲,脱贫攻坚工作中,四大班子领导、25个专项行动小组、117个帮扶单位、76个驻村工作队、40个第一书记、4397名帮扶干部、40个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投入这场硬仗。XX中国年、XX国际摄影大展、XX国际电影展、XX国际雕塑节接续成功举办,XX国际摄影大展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十佳品牌节庆”。创卫、提档升级中全民动员、全员上手,“家家是盆景,人人是风景”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级干部担当作为,“11.18”事故处置进展顺利。这些可以说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显著优势。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成功破解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破解的难题的独特优势。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围绕共同奋斗目标,集中各个方面力量,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高效执行、有力推进,从而办成一件件大事。五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创造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与灿烂文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各民族交往交流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持续巩固和发展,各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