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鲁新安教授第三章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案例导入•第一节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崛起•第二节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第三节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案例导入:——人道主义之路将通向地狱吗?第一节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崛起一、古希腊罗马的公益捐助传统二、基督教与中世纪的教会慈善三、现代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演变往往是和社会与国家相分离的过程紧密相连的。社会与国家分离这一过程是从现代民族国家产生开始的,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成熟起来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情。据此,很多学者在探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时,往往从这个时候开始论述。然而,“任何组织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渊源和传承过程,非政府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有其各种形式的前身。”因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和商业组织外,一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形式,为当代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一、古希腊罗马的公益捐助传统柏拉图学院与希腊三杰柏拉图的契约并不属于永久法律性安排,而是需要其后的每一代继承者用遗嘱对学园的公益种子加以延续。古希腊城邦是规模很小的共同体,公民以自己的服务和生命交换城邦的安全、稳定和分配,并视参与公共福利为己任,由此,希腊城邦公民形成了面向公共设施捐赠的公益传统,富有的公民捐建剧场、竞技场、文化场等公共设施。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公益捐赠传统。罗马法通过自身的不断演进以法律形式对公益捐赠予以完善,为后世的公益捐赠立法提供了基础。到罗马帝国后期,公益赠与与遗产信托逐渐合而为一,成为统一的遗赠——信托制度。至此,公民的公益捐助完成了从柏拉图时的一次性行为到常态性公益基金的转变。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了“近似原则”,对当代公益非政府组织解散后资金的处理具有巨大影响。这种富人的个体性公益行为一方面难以在社会上形成慈善风气,另一方面还可能蜕变成富人们彼此攀比和哗众取宠的形式。因此,这一公益慈善的传统在基督教兴起之后就衰落了。二、基督教与中世纪的教会慈善•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中出现过行会基特尔和一些慈善组织。如在16世纪的意大利都灵地区出现过慈善医院、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出现过孤儿院。•中世纪的欧洲是神权政治时代,教权高于政权,形成了与世俗权力平行的一套复杂的权力系统。教会享有专门税收——什一税,拥有宗教法庭,还拥有大学、图书馆等。基督教之爱使教会能够动员教徒通过不断捐献来赎罪,由此救济不幸者,彰显“主”的慈爱。教会医院、育婴堂、孤儿院、救济院、养老院等在欧洲各地都由教会建立起来,到14世纪的时候,教会又大量投资于教育,办起了大学。•16世纪的宗教改革,教会对公益的垄断受到沉重打击,教会公益事业开始走向衰落,世俗国家在慈善活动中的地位开始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慈善基金开始由教会控制转向世俗控制。•17世纪以后,大批修道院解散,教会对公益领域的主导地位急剧下降。王权的集中使英国、法国成为绝对主义国家,欧洲向中央集权化发展,行会、村社等服务于小共同体礼仪的组织形式也在王权的打击下削弱、萎缩。与此同时,国家开始逐渐承担起社会公益的责任来。•1601年,英国通过了两个著名的法律:《慈善事业法》,即后来的《慈善法案》和《济贫法》。在英国政府对民间公益捐助的倡导下,出现了一些响应者,比较著名的是1602年捐建了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托马斯•波德里爵士。17世纪下半期,英国还出现了私人捐助办学的现象。三、现代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和协助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为工作重点以社会救济和福利性服务为工作重点1.创建普及阶段:以社会救济和福利性服务为工作重点最初的非政府组织大都带有宗教特色,成员多带有普世情结,根据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关注于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维持基本生存性质的人道主义援助和物质支持。由于他们能解决一些社会难题,因此得到民众的认可并获得了稳定的成员来源。除宗教非政府组织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大会也是极具代表性的非政府组织。1863年10月26日,欧洲14个国家参加了公共福利协会在日内瓦召开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世会议,制定了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命名为“伤病员救护国际委员会”。1964年8月8日到22日,又签定被有关各国承认的《红十字公约》。确立了以人道、中立、公正为原则来指导自己的全部活动,公约规定:战场上进行救护的医院及人员处中立地位,应受保护。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到1965年,维也纳第2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正式通过了7项红十字基本原则: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一个人一个组织一部公约一本书红十字运动的诞生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亨利.杜南1828-1910诞生背景•1828年5月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商人的家庭•1859年6月24日,在意大利北部发上一场战争•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他目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4万多名死伤士兵被遗弃在战场•组织所有人力,物力投入这场战争的救护索尔弗利诺1859主要建议:•救助组织•国际公约1862“索尔弗利诺回忆录”给予救护组织和人员中立地位对待伤病员一视同仁白底红十字臂章为保护性标志第一部分日内瓦公约签署1863年国际会议红十字会运动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国际事务中的身份•日内瓦公约和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的监护者、宣传者和服务的主动提供者•具有国际法人身份•联合国观察员提供的人道服务主要包括•救济和医疗援助•探视战俘•寻人转信在一次和平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演变为流血冲突,红十字会迅速到达现成救护。当红十字会急救员正在救护一位伤势严重的示威者时,是位警方负责人前来表示一位警察也受了伤,要求红十字会急救员先去救护受伤的警察。这个案例涉什么基本原则,红十字急救员应如何处理这个情况?1901亨利.杜南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1948红十字会协会决定把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2.成长阶段: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为工作重点致力于面向落后地区或贫困社会的区域性开发援助项目,力图促进和帮助这些地区或社区实现生活水准的改善和提升。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政府组织有限发展。1921年,国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与国际红十字会和相关的其他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该委员会受邀为其提供健康方面的咨询。1927年,国联设立经济咨询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国际商会在该委员会取得3个席位,并享有投票权。另外,“妇女儿童交通管制国际局”在国联常设的“妇女儿童交通管制咨询委员会”中取得了代表资格。“援助年青妇女国际联盟”在国联的“保护儿童、年青人”的常设咨询委员会中享有一个顾问席位。3.调整改革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和协助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密切,非政府组织数量剧增。这种现象被称为“全球社团革命”。非政府组织种类繁多,名目林立,它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身影在国际舞台上随处可见。不仅继续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人道主义救助等领域,而且在军事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人权维护、甚至体育运动和文化保存等方面发挥了举世公认的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发展很快,不论是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还是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力,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3.调整改革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和协助冷战中,非政府组织依附于两大政治集团,成了它们对抗的工具。冷战结束后,非政府组织同时向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稳定迅速发展。非政府在联合国体系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方面被列入经社理事会咨询名单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剧增,在90年代初达到969个,几乎占了非政府组织总数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体系内的发展突破了原有机制上的限制,几乎进入了联合国全部主要机构。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四个主要机构经社理事会、安理会、大会及秘书处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展开积极的合作。冷战后,非政府组织注重国际范围内组织网络的建立,很多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基地由西方转向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跨越传统经社领域,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业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二节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一、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二、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地球一小时”活动一、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从纵向看:西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存在着范式转型的关系传统范式:冲突的对手关系治理范式:多样化、多渠道的合作式J合作互补关系补充关系对抗关系从横向看:西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存在着三种典型关系合作互补性关系是以上三种模式中讨论最多的一种,多数学者认为政府应该通过与非政府组织定立协约,使后者成为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分担政府的部分责任。首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即“委托政府”。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将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委托给非政府组织来承担,二者之间达成一种依赖各自比较优势的分工,政府负责资金动员,第三部门负责提供服务,二者的合作可以使双方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这一措施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政府可以利用已有的机构,节约了建立新的组织架构和雇用雇员的成本。同时,这种合作可以较快地适应服务地方需求的要求,避免了庞大的官僚系统的弊病。其次,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政府通过把一部分职能下放,达到节约政府成本的目的。从科斯的交易成本扩大的理论出发,可以证明,尽管政府需要订立合约和进行监督,但是这些都低于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再次,第三部门的特点使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比与私营组织的合作更加有保障。除去成本的节约之外,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机制、结构使它们与营利组织相区别,客观上保证了它们的行为目标,同时也降低了讨价还价的机会成本。二、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非政府组织自身特性决定其独特的地位2、在西方社会,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定义:寻求多主体协作参与,对事务能作出有效应对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背景:政府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财政压力和行政压力,积极干预政策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状况,原有的社会福利制度遭到质疑,政府服务的不断扩张已经超出了公众支付相应款项的意愿。公共行政方式需要进行根本的变革,政府放权社会成为必然,而NGO被认为是承接政府原有部分职能的理想单位。趋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市场的作用受到强调,民间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趁势而起。在权力重新界定、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和协作提供公益物品方面,大力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以适应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现实和治理理论的价值取向,成为西方国家公共治理变革的必然选择。治理的含义、背景、趋势罗西瑙:治理是“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具有的特性使它们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发挥市场组织和政府NGO的发展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NGO的发展增加了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扩大了社会公平NGO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NGO在提供公共物品中具有效率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政府缺陷组织内容的多样性ClicktoaddText组织运作的非营利性组织活动的志愿性组织目标的中立性组织性质的非政府性1.非政府组织自身特性决定其独特的地位组织无力发挥的作用,也决定了它们在以政府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改革中的独特地位。西方国家的NGO已经成长为一支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成为个人和社会追求各种公共和私人目的的普遍机制2.在西方社会,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非政府组织同政府和企业构成了社会的等边三角形态,在寻求“中间道路”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总体上来说,西方非政府组织同政府的合作在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根本上并没有影响社会的稳定,而是对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协调、促进与平衡作用。第一、非政府组织是西方社会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90年代达到1.1万亿的经济规模,1900万全职人员)第二、非政府组织可以帮助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红色拖拉机协会第三、非政府组织成为公民社会的活动平台。三类组织分别对应三部分相互独立的社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