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业种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机构改革后首次召开的全省种业工作会议。刚才,合肥市、阜阳市、滁州市、六安市分别从种畜禽管理、市场监管、现代种业监管能力建设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讲得都很好,值得大家学、大家能够学、也很容易学。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刻认识发展现代种业的重要性,坚定发展决心(一)发展现代种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2016年,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调研时强调,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将良种化作为“五化”之首。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把现代种业水平提上来,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总书记的要求一以贯之、非常明确。今年10月19日党的十九届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种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出了药方,是我们履行职责、做好种业工作的根本遵循。(二)发展现代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从省级层面看,2020年在新冠疫情与洪涝灾害等极端不利条件下,我省夏粮总产达到1671.9万吨,单产394.4公斤,分别较2019年提升14.9万吨和4.9公斤,实现“十七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803亿斤,超过我省“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粮食年产720亿斤的目标。粮食增产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力支撑,其中良种是一个重要因素。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必须发展现代种业,深挖良种潜力。(三)发展现代种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过去我们追求“吃的饱”,现在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一方面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降低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这就需要一些高抗性的品种。同时,我省已启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安徽优质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市场;并积极开展以水稻、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去年我省坚持“一个乡镇一个品种、一个县最多五个品种”的标准,启动整建制推进单品种规模化示范创建工作,今年的创建规模有所扩大,今后还将继续扩大。这些都为良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主动将种业工作融入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去。(四)发展现代种业,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赤霉病年年发生,年年需要防治,各项成本年年增长。目前的防治手段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不能全靠农药防治,因为赤霉病爆发期,经常是阴雨天,即使加大农药使用量,防治效果也不好。同时,出现黄曲霉毒素问题的玉米,收获后不及时烘干,都不能作为饲料使用。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都依靠高抗性的品种。二、充分肯定我省现代种业发展成绩,坚定发展信心近年来,全省种业系统团结协助,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持续种业创新发展,强化供种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取得良好成绩,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做好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和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一)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不断推进。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工作,2019年,首批38个普查县和5个系统调查县已全面完成普查和征集任务。霍山杨三寨神韭菜、“红灯笼”辣椒、金寨小黄姜等一批古老、珍稀的特有资源、农家品种被发掘出来。2020年,我省其他40个县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全面启动实施。目前全省保存种质资源约6万份,入国家种质库(圃)资源6391份。其中不乏重要的地方特色资源,如水稻抗稻瘟病的“鸡爪籼”、小麦抗干热风的“西南成”,以及野生大豆、矮败小麦资源等。我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猪、牛、羊、驴、兔、禽、蜂等7大类29个品种,其中,皖西白鹅、淮猪、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和中蜂等5个畜禽品种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全省保存肥效、环境、生防、饲用、食(药)用等农业微生物菌种1500余株(系)。建立了野生大豆等农业原生境保护点13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47个,实施了中原山地特色种质资源圃等一批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源保存条件优化,保护体系初步构建。利用种质资源创制的新安S、荃9311A成为国内杂交水稻两大优势不育系,全国配组品种近百个,通过审定品种40多个,推广面积近亿亩;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培育的涡阳苔干菜、南陵紫云英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利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先后培育畜禽品种配套系7个。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一批特色资源和地方品种已经形成品牌化效益,出现产业集群,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二)种业创新能力不断升级。组织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创新品种试验体系,修订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施行多元化评价,引导良种选育转向高产稳产、高抗广适、优质绿色和专用特用,育种成果不断涌现,近五年共审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487个。但辩证来看,我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存在太多太杂现象,特别是主导品种还不过硬,还需要在种业市场监管、良种推广等方面做大量工作,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两优688、皖稻153、徽两优996等一批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新品种,成为大田生产上主导品种。成功培育了10个省级、8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实现重大突破。(三)供种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240万亩,认定了13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年产各类农作物良种9亿公斤,良繁面积和制种总量占全国的13%和14%,不仅满足省内需求,还向国内外市场供应良种1.5亿公斤,成为全国种子出口第一大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近年来,新(改)建种公畜站1个,培育了良种繁育一体化种畜禽企业5个、国家核心育种场3家,全省现有家禽原种场12个、祖代场24家、父母代场87家,猪、牛良种覆盖率也分别提高了20%和15%,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健全。(四)种业企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全省农作物种子持证企业236家,其中,农业农村部核发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0家,省级核发企业62家,实现种子销售收入65亿元。全省现有在上市企业2家。涌现出安徽荃银高科、合肥丰乐种业、安徽隆平、安徽华成、安徽国豪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种业企业。芜湖青弋江、安徽江淮园艺等种业企业在其主营特色作物的研发上已形成品牌效应。全省种畜禽企业达326家,其中省级发证企业74家,拥有省级家禽类无公害农产品284个、绿色食品42个、地理标志2个,风达蛋鸡入选安徽绿色食品50强,吴山贡鹅、强英肉鸭等多家企业打响了“皖”字品牌。(五)种业监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国家及省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15个和抗性试验站、新品种保护测试中心各1个,全省持证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达到18家,建立了完善的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和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在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市场监管上,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强化案件查处效率,种子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我省年均出动执法人员2万多人次,检查种子市场2000多个次、经营网点近3万个次、企业300余家。创新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确立了“三方协议保种”等制度和方法。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座各位近些年来辛苦工作、默默耕耘的结果,我代表厅党组对各位表示感谢和祝贺。三、补足短板弱项,明确现代种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种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实属不易。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审视并加快解决全省种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弱项。目前来看,我省种业的突出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种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白羽肉鸡等部分核心种源依赖进口,良种联合攻关机制尚不完善,多元化品种选育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突破性品种缺乏,缺乏针对赤霉病、黄曲霉毒素、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高抗性品种,科研生产“两张皮”仍是瓶颈,“钱变成纸多、纸变成钱少”,研究成果转化力度不够。二是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我省种业企业多而不强,多数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80%以上的种子企业没有育种能力,或育种技术落后,后劲不足;种业企业的生产、加工、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不强,品牌培育不够,知名品牌少,特别是全国知名品牌少。三是种业监管服务能力仍需加强。争取种业发展要素、营造种业发展环境的手段不够新、力度不够大,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管理队伍培养不足,种业监管及技术支持体系还不强。少数地方存在种子管理机构不明确,职责不清,队伍不稳定,经费不足,设施条件简陋,监管手段落后,执法弱化的现象,给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带来隐患,也对我们严格履行种业监管职责产生不利影响。上述短板弱项,是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持续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收集行动,重点加强珍惜、特有与地方特色品种资源收集与评估,对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做到应保尽保,确保资源不丧失。一是积极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和资源登记工作。要按照有关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和资源登记工作,确保在月底前完成,以后每年9月底前要完成此项工作。近期,种业管理处要每天开展调度,对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力的通报到位。二是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特别是今年有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的市,要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共同印发的《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按照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三是做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贯彻实施工作。5月29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公布,为规范畜禽种业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各地要进一步全面摸清当地的列入《目录》和《名录》的品种分布、种群规模、生产性能、经营主体等情况,为畜禽种业规范管理、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打牢基础。要主动与林业部门做好衔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证件撤回注销和档案资料移交等衔接工作,确保特种畜禽管理不缺位、不断档。年底前,各地要向省农业农村厅反馈交接结果。(二)进一步强化良种创新能力提升。一是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继续组织水稻、小麦等作物和肉鸡、瘦肉型猪良种联合攻关。明年,我们将启动石斛、西甜瓜的良种联合攻关,各地要积极支持辖区内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参与攻关活动。今后,我们还将根据科研机构实力和工作进展情况,启动其他特色品种或主导品种的联合攻关。二是强化南繁科研基地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进行谋划,完善设施,完善功能。按照“分年度建设南繁基地”的原则,统筹田间工程、生活配套服务工程、信息安防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南繁育种“加速器”作用。种子管理总站要积极引导支持入驻的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积极加强基地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尽快发挥效益。同时,要积极争取扩大南繁基地规模,更好地发挥基地作用。(三)进一步强化良种保障供应工作。一是推广优良品种。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形势新要求,主动占领良种这个现代农业发展的前端,坚持不懈将我省优良品种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产业链之中。要主动融入农业农村工作大局,积极围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