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正确从政思想做党的政治文化躬身塑造者同志们: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我市2017年春季主体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委组织部,向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向市委党校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问候!本期主体班的学员作为全市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大家离开工作岗位,来党校接受思想教育,锤炼政治品格,汲取理论营养,体现了市委对你们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大家珍惜机会,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能力素质。开年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召开了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对新时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安排。特别是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组部乐际部长强调,要把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各级组织部门的重要政治责任,落实到干部育、选、用、管全过程,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亲与清等关系,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乐际部长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全国各级组织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谆谆教导,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从政思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结合学习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的体会,就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从政思想,做党的政治文化躬身塑造者,谈一些意见,与大家共勉。一、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做党的事业的推动者党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为之接续奋斗。在这个伟大的征程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这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所以,作为党的干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履行政治责任、严格遵守政治规矩,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职务职责相匹配,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进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法国文豪雨果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志向远大,信念坚定。红军在艰难困苦中能够坚定前行、革命先烈在生死关头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抱的理想、所持的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无不因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与激励。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的事业促进者。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当前,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着力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深入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凝聚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大政方针政策的政治共识和行动力量,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二要履行政治责任。新形势下,履行政治责任的最好表现就是要自觉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作为代表党在基层执政的党员干部,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光明灿烂,但路也不会那么平坦,必然有各种风险考验,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凸显,对我们党执政带来新的考验。再有,随着我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对世界、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同步加深,“风景这边独好”的正效应与“树大招风”的负效应同时显现,点赞中国的声音与抹黑中国的论调同时并存,借助中国的策略与牵制中国的企图同时兼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不能置之度外,简单认为只要把手中的事干了就行了,要提升思想和工作站位,胸怀强烈的历史自觉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把自己的人生抱负融入到实现遂宁“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以及实现四川“治蜀兴川”伟大实践,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三要严守政治规矩。任何政党对自己的成员都是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要求的,纪律严明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应当说,政治纪律涣散的情况,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是存在的。有的在原则性问题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有的专门挑那些中央、省委、市委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以显示自己所谓的“能耐”或“独立思考”;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我行我素。作为党的干部,我们一定要自觉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绷紧政治自律这根弦,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折不扣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要带头维护中央权威,决不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决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实践证明,凡是对党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的干部结局都是不好的。二、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做亲民为民的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干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执行者、实践者,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真正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增强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一要在直接联系群众上下功夫。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对于政党是这样,对于个人成长也是这样。今天在座的学员有部分学员是乡镇(街道)的“一把手”,在工作中都会和基层群众打交道,但更多的是市直单位(部门)的领导和中层干部,大家更多的是“宅”在办公大楼里、泡在文山会海里,或者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到联系点、到贫困村走一走、看一看、搞搞慰问,这样是不行的。也许,有人会说“平时工作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基层调研服务”,我也知道,大家工作很忙,但再忙也不能把自己与群众隔离开来。目前,市委对市厅领导联系基层、走访基层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在座的同志们,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经常去基层看一看、跑一跑、转一转,面对面听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呼声,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声。这样,肯定能收获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至少,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制定出来的政策,讲出来的话,才能有事实依据,才能接地气、有温度、符水土。正如赵乐际部长所讲,到现场心里更有触动、到一线更能找到办法、到群众中心里更踏实。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比如,当年,周总理为了了解群众的出行问题,亲自乘公共汽车转了大半个北京,体验群众出行,至今仍被传为佳话。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领导以群众身份去办事,很多医院院长排队体验“患者”的难处;在脱贫攻坚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村上与群众一起谋划、一块劳动,赢得群众认可。我们就是要坚持这种优良作风,经常接触群众、融入群众,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以群众眼光、群众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决策,以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二要在真情对待群众上下功夫。对群众有没有深厚情感,是检验一名干部群众观是不是正确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郑板桥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要有这样的情怀和境界。很多领导干部经常讲,我们来自农村、生在农家,与最基层的群众有着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而是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把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自己的天职,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情感相通、心心相印、平等相待、同甘共苦。人民日报曾经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领导带队到基层调研,在村乡公路的陡坡上,有两位农民拉着两辆满载农产品的板车在艰难爬坡,挡住了调研组前进的步伐,当司机准备按喇叭催促时,调研组组长主动说“不要催,下去推一把”。“催一催”“推一推”,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为民境界和情怀。三要在努力取信群众上下功夫。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持续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认同度、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仍有部分地方存在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从干部自身来看,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简单,习惯于命令主义、运动式,不愿做也不会做细致的群众工作,不善于协调照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在群众思想不通甚至抵触的情况下办了一些事情,结果群众并不领情。邓小平同志曾经谈到“如何坚持群众路线问题”时就特别强调,“经常要注意反对命令主义,经常要注意坚持群众路线,经常要注意用说服的方法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我们脱离了群众,形式上好像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我们打了败仗。”小平同志这段话讲得很深刻。说明我们做工作,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效果。结果就是任务完没完成,效果是任务完成后有没有后遗症。现在大家都很忙,但再忙也得做好群众工作,尤其是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并注意改进方式方法,争取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另一种则是动机不纯、作风不实,或者“忽悠”群众、糊弄群众,信口开河、言而无信,承诺多、行动少,只打雷不下雨;或者漠视群众利益,对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甚至打着为民的旗号干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防止和解决群众对干部缺乏信任问题,我们每个干部都有责任。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但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注意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公开,消除群众的疑虑和隔阂,增进群众的理解和认同。做群众工作,真诚很重要,绝对不能糊弄群众,否则问题非但得不到解决,而且会把事情闹得更大。在真诚交流、真心听取群众诉求的同时,也得跟群众讲清楚哪些我们能办到,哪些办不到。一些干部为了得到掌声和认可,有时把话说得很满,不留余地,结果兑现不了,群众意见很大。在全国“两会”前,财政部长肖捷同志在接受央视《部长之声》栏目组专访时强调,民生工作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也要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属性。一要保基本,对于基本民生需求,该托底的一定要托住,把“雪中送炭”的送到急需的方面;二要可持续,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不做脱离实际的过高承诺和所谓的“锦上添花”。因此,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