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城区区域卫生规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改革,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进一步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某某市区域卫生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基本现状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区已经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区卫生资源总量处于全市前列,能够基本满足全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截至某某年底,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45个(包括少数部队医院、全部省市级医院)。其中,医院4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个(含区直属4家二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含沈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妇幼和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含某某精神病防治站);卫生监督所1个。实有病床682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408人,其中执业医师3053人,执业助理医师225人,注册护士3913人。2015年,我区域总诊疗人次446万人次,病床利用率76.51%。(二)存在问题我区域内卫生资源总量丰富,规模和质量总体良好,但由于机构性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的多样性和投资主体差异性等因素,资源分布和利用不平衡,服务能级不清晰。1.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分布在中心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严重短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和尖端诊治设备资源也多在省、市属三级医院聚集,区直基层医院医疗资源质量不高;养老、精神疾病等专业防治机构尚需健全;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虽多,但床位偏少(2203张),且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资源利用不够均衡。全区卫生资源整体利用率有待提高,市级以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资源利用率普遍较好;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资源利用率偏低,加之缺乏政策上的引导和约束,造成普通疾病患者倾向于到大医院就诊,客观上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部分床位闲置,造成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突出。3.服务能级不够明晰。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层级不明晰,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没有得到科学规划和明确界定。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间未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信息化程度较低,人员、技术、设备等医疗资源联通共享能力不强。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创建一流卫生服务体系为标准,按照“确保公益、预防为主、公私并举、满足基本”的要求,通过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爱国卫生运动,逐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实现建设健康某某、幸福某某的目标。(二)基本原则1.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将区域卫生规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调动人员积极性和激发发展活力作为调整资源结构的着力点,围绕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资源整合,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明确政府在卫生管理、卫生投入中的责任与地位,卫生服务提供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强政府对医疗资源配置及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必要监管,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有序竞争,实现供求平衡。3.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相统一原则。以“调控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为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促进资源的增量提质,发挥资源整体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全区卫生资源向低耗高产、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三)主要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幸福城区的目标和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以满足区域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核心,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全区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初步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和保障能力,为某某年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居民的基本卫生制度奠定基础。1.实现居民群众人人享有适宜、便捷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服务网络有效覆盖全区,各类资源短板得到切实弥补,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充分保障。2.在全市统一规划框架下,在东部地区建设一所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优化和改善卫生执业环境,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努力构建医学活动聚集、医学科技聚集、医学专家聚集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以保证居民的多层次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卫生资源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发挥。3.提升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能。政府统筹各方资源、调控卫生事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和信息化手段,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既有效发挥各自功能,又协同配合,形成开放式资源体系,整体资源优势充分体现。三、主要任务(一)优化资源配置1.机构。在东部地区设置一所达到全市区域医疗技术高水平、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综合医院,保证居民的多层次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异地选址新建区中医院,面积大约15000平方米,装备、能力、水平、规模全面达到或超过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异地安置好妇婴医院,扩大业务用房,增强装备水平,引进高资人才,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选址扩建区回民医院,开展具有鲜明穆斯林特色医疗服务的同时,承担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确保达到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要求;选址扩建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面积达标工程。2.床位。按照全市制定的标准: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控制在千人口6.5张,某某年总床位数控制在千人口7.0张,公立医院床位原则上控制在千人口4.0张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千人口1.2张。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市总床位数的比例不低于25%;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0.48张,综合医院的中医床位数应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住院天数应控制在8.5天以下。目前我区共有床位总量6,820张,其中公立医院4,617张(5.3张/千人口)、社会办和民营机构2,203张(2.5张/千人口)。按照常驻人口87.2万人计算,达到了千人口7.8张的水平,已超过沈阳市卫生规划的要求,而政府办的基层卫生机构床位数实际上仅有376张,千人口0.43张,与市里规划的千人口1.2张的标准相去甚远,未来床位增量要优先配置在资源短缺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3.人员。在适度控制全区卫生人员总量的前提条件下,在编制范围内,加大卫生技术人员引进力度,改善重点岗位人才梯队建设;优化编外聘用人员队伍和结构,稳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留住优秀编外聘用人员,力争尽快建设成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队伍。某某年,卫生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5%,全区医护比配备标准要达到1:1.5,床护比要达到1:0.6,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6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护士与全科医师按1∶1的比例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20%,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全科医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则上按照常住人口1.75/万人比例核定,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区卫生监督所按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本科及以上比例达到85%以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人员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按1:10000配备,以承担功能任务及适应社会需求,人员配备向卫生技术人员倾斜,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不低于总人数的80%。4.专业设备。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某某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通知》的要求,配置我区大型医用设备,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配置中型专用设备。以区医院检验科为基础,利用社会资源,引进高精人才,调配全系统专业人员,集中采购相关设备,完善现有设施,成立沈河区医学检验中心,通过资源共享来全面提高医疗检验水平和精准度;以区医院为基地、集合区属医院各科系带头人,另行聘请上级医院相关专家,组建区临床诊断中心和医疗质控中心,全面增强临床诊断和服务能力,提高救治水平;组建区临床消毒配送供应中心,及时完成“十三五”规划。5.经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通过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经费由政府、社会(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个人三方分担。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以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提升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区居民健康素养和水平。全面提高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实现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按照中央编委、财政部、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国家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的通知》(有关要求,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的实验室检测网络,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源共享,A类实验仪器设备配置率不低于90%,A类检验项目不低于85%的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报告系统和卫生应急体系,加快推进市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提升卫生应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依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我市公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开展公共卫生保障队伍培训和演练,切实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2.计划免疫体系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加强全区预防接种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3.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完善城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和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尽快完成沈东急救分中心建设,以满足东部地区居民群众需求;充分利用驻区三级以上医院的优质资源,培训我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提高院前急救水平。4.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成立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机构建设达到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5.卫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综合监督执法风险评估预警和干预,建立我区医疗执业、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并融入我市的系统内。某某年,监督人员、装备及车辆配备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切实加强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和《卫生监督机构装备标准》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卫生综合监督职能,完善和健全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充分利用全市综合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推进卫生综合执法。(三)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1.全面实施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四级医疗网络,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我区现有15个街道,111个社区,总服务人口为87.239万人(包括流动人口)。根据需要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高效利用卫生资源,打造15分钟内可及的社区卫生服务圈,达到街道、社区、居民社区卫生覆盖率100%。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机构的基本标准符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少于5万人的,建筑面积不低于1400平方米;服务人口5-7万人的,建筑面积不低于1700平方米;服务人口多于7万人的,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