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17期《求是》重要文章心得体会(2篇)目录坚守心中思想明灯,赓续百年精神血脉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篇1坚守心中思想明灯,赓续百年精神血脉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100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之源,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每种精神都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党的伟大精神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指导意义的伟大思想武器,其实践价值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影响长远的。党的伟大精神拥有连贯的思想内核。近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党的伟大精神是历史的标识,更是时间的定格,其连贯性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连贯的精神内核是“魂”,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开辟新局,蹄疾步稳写好时代答卷的核心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历经百年革命之淬炼,始终怀着炽热的情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艰难困苦中净化灵魂、在浴血奋战中磨砺意志。随着社会实践进一步生动展开、不断拓展,党的伟大精神将持续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每一种精神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价值,更具有特色的是,每一次精神创新,都促使理论武装更进一步,由此实现精神力量向实践力量的转化,从而促进形成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互动。党的伟大精神拥有厚重的实践属性。伟大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事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将伟大精神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用精神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伟大精神对于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在系统把握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统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将精神价值外化于行动实践,进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信仰信念,自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党的伟大精神拥有崇高的道德品格。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不仅必须做到整体上的先进,同时每个党员个体也必须保持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人格魅力就在于此,它把人格的魅力上升到道德实践,不仅是伟大精神的升华,还是强大凝聚力和时代感召力的集中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求“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到的品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我们踏上了新长征,要始终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用精神图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更好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篇2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汲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服务力量,共创美好未来。民者,国之根也,万世之本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今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阶段尤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坚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事情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要拜人民为师,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赶考路上再接再厉、一往无前。汲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勇于担当力量,凝聚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勇于担当负责,才能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才能保持斗争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挫折中砥砺精神。党员干部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迎难而上,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在担当尽责中践行初心使命,把实现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激情投入工作,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汲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懈奋斗力量,圆梦民族复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强国之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惟有奋斗才是实现幸福生活的途径。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引领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让党旗在斗争一线高高飘扬。要始终爱党信党跟党走,始终保持无畏状态、无私奉献精神,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要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迈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让党性光芒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