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主席在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生产力和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始终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共工作作风,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奋力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崭新局面注入了强大动力。工商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省内商会、民营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营商环境建设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分析,总的感到有三个特点:一是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坚决把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将“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改革首位”写入《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彰显了我省重塑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先后出台《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引领发展、保驾护航,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好评。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和综合服务效能提升,大力实施“一网通办”,创新实行“限时办结”,积极探索“多证合一”,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完善升级“只跑一次”改革,良好的政策、政务环境已经形成。在调研过程中,群众和企业也一致反映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这些做法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数据显示,年底市场主体总量达到了万户,新设立企业增速连续年超过两位数,民营企业户数增长%。三是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我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政策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和持续培育,行业标杆企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型企业不断增多;通过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截至年三季度统计,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稳居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的几年,省委、省政府在科学谋划中促振兴,在攻坚克难中求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办大事,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振兴的目标任务,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建议:一、优化营商环境,要切实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习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党集中统一领导。因此,要切实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围绕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统一安排并加大督导力度。在旧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梳理废除和新政策的制定、发布、落实的过程中都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既要注重政策的科学性,严密性,也要注重政策的操作性和连续性,既防止政令不一,令出多门,又防止政令不畅,有令不行。要注重政策的上下贯通,也要注重政策的左右衔接,做到能够压茬推进,避免政策悬空。加强对政策落实过程的跟踪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保证政策落实到底,取得实效。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切实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格局。二、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广大干部努力践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树立“人人是营商环境、事事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的理念,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关键,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使工作重点真正从抓“管理”转变到抓“服务”上来,像发达省份一样,形成“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工作局面,真正给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真正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繁荣”的理念,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使企业办事更省事,更省时;把“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企业办事更便捷”作为目标,在年度考核时邀请企业参与评价,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多为企业着想;要随时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随时修改或取消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民营企业真正能从“给力”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三、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建议各级财政每年直接注入一定额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方式,壮大一批有发展、有潜力的企业,倾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定的带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信用环境。改变金融机构单一的注重抵押、质押的观念,将保证方式扩大到信用保证、动产质押、第三方担保、企业主信用、其他权利保证以及未来现金流保证等方面。鼓励企业家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研发平台升级为国家级的企业、领军型企业和培育实施重大创新项目的企业,均给予较大数额的补贴。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