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科教优势转化情况汇报XX市人民政府(2021年5月27日)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严格落实《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精神,持续聚集创新资源,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建好转化平台,聚力加速成果转化,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6年的22.5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2亿元,累计增长41.7%。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件,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在全省地级市均居前列。一、优化顶层设计,健全转化机制。先后出台了《xx市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xx市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若干措施》《xx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xx市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同时,细化完善了《xx市新型研发机构评估工作指引(试行)》《xx市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流程》《xx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着力支持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进一步促进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二、强化人才引进,夯实转化基础。实施重点引智项目和柔性引才政策,支持xxx、xxx等39家企业或高校,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端领军人才90名,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技术专家144人次,培训技术人员2万人次。同时,坚持每年表彰科技功臣、创新人才、XX工匠,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支持、给待遇、给荣誉,为科技人才发展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主动融入XXXX协同创新发展,与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等省级部门签订了共促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XX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形成了“XX经验”“XX经验”和“两地三方”等模式,全市150多家企业与100多个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三、加速主体建设,做强转化载体。出台《宝鸡市高校院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经费补助、减免租金、参股等方式,先后引进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分中心、国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xx区域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或分中心18个。在国内外科技资源富集地区,大力支持大企业发展域外平台,XXX在美国密歇根州设立北美研发中心,XXX在上海建立了数据分析团队,XX与德国企业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至目前,全市建立域外科技研发平台15个。依托XXX、XXX团、XXX等高校或企业,建成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高可靠无线电导航等各类研发平台226个;搭建产业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83个,建成X产业、XXX、XX制造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个。同时,认真落实中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进各类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5家,瞪羚企业52家;大力推进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载体建设,累计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星创天地104个,其中国家级12个;孵化企业561家,入驻各类创业者4244人,带动就业10092人。四、聚力项目实施,打造转化引擎。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通过设立科技创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近五年,在深空、深海、深地、XXX、XXX、XXX、XXX等重点领域,先后组织实施XXXX等重大科技项目595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188项,研发国际先进、国内首创的新产品60多个,xxx、xxx等企业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79项,一批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持xxx、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3D打印、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课题1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家建成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促进产品市场信息和政策技术信息互通。全市5200多台套各类大型仪器设备中1700多台套开展了共享服务,涵盖金属材料、地质样品、电光源产品、通信电声等领域。全面落实中省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措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支持科研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在X就地转化。近五年,累计获得中省科学技术奖68项,“XXX技术”“XX关键技术”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五、优化科技服务,扩大转化成效。围绕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组建了XX、XXX等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8个,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累计开展科技服务1.76万天,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9个,开展科技培训1384场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实施XX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129个,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5个,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4个。扎实开展“百城百园”行动,XXX大数据中心同城备灾中心、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一批民生科技项目相继实施。科技创新成果在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虽然我市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和其他地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创新主体培育仍需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培育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还不匹配,能够承接中省重大需求专项的企业平台数量依然较少。二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继续加强。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对促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不充分,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三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比较匮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平台和环境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培养引进人才的措施还需完善,破解一些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市将以这次视察为契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支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一是着力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利用2-3年打造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0家以上,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筑牢发展根基。二是着力抓好一批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四主体一联合”思路,利用2-3年时间,新建一批服务产业的研发平台,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翻一番;支持社会力量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产业研发、成果转化、专利申报、检测检验、科技金融结合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问题。三是着力抓好创新型人才团队培育引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引进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在我市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优化服务保障环境,加大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宝干事创业,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分工转变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四是着力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创新“一进三行”“两地三方”等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抓好《XX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引入专业技术经理人,加快科技成果产学研协同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共享转化,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落实。五是着力抓好科技项目争取实施。落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发展要求,结合全市XXX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省“两链”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百城百园”行动智慧城市、“科技助力经济2020”“XX省XX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重大产品,支撑主导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