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的讲话各位企业家,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去年全市企业家大会的续篇。在去年的全市企业家大会上我曾讲,优势传统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淄博必须端的饭碗,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弄明白怎么端好、吃好这碗饭。这个会的目的,就是要大力实施产业赋能,以“五个优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实现链式集群发展,从而把淄博优势传统产业做大、做高、做强。昨天,各区县、各功能区的负责同志和部分企业家,实地考察了9家传统产业企业。刚才,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董振江会长作了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在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市工信局就培育壮大旗舰、雏鹰企业,推动优势企业跨越式发展作了发言;6家企业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和书面交流,蓝帆医疗拓展产品体系打造生态链、山博电机生产工艺转型提升、东华水泥“制造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华制药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智慧工厂建设、西铁城强化品质意识加强质量管理、齐翔腾达通过建链强链打通碳四产业链等实践案例,对我们的启发很深。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交流。一、传统产业是淄博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优势,必须下决心推进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作为一个拥有110多年近现代工业文明史的老工业城市,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我市已经形成了绿色化工、机械、新型建材、特色轻工、陶瓷琉璃等一批主导优势传统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在行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了一批有情怀、有境界的优秀企业家,为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2019年,我市工业传统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60%;贡献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全市的50%;吸纳的就业超过全市的40%。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市的制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防护物资和民生基本生活品生产企业,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我曾反复强调,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是淄博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实实在在讲,目前淄博要靠金融等服务产业吃饭还不太现实,而且盲目地脱实向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城市发展很可能会出大问题。对淄博来讲,工业经济保持在50%左右的比例,是比较科学合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产业这碗饭绝对不能丢。关于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绝不可左右摇摆、贻误了城市发展。当前,我市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特别是伴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产能过剩的持续,以及后发国家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我市传统产业面临着非常严峻复杂的竞争形势。突出的表现是,传统产业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而新产业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质量有效投资不足,大平台大项目的支撑力不强;不少企业的装备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个别的甚至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和工艺;有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不足,产业效率、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产品体系不完善,很多仍停留在单纯卖产品的阶段,而且产品种类非常单一,产业链条的长度、厚度、高度、深度不够,整体竞争力不强,等等。比如,博山区机电泵业企业有920多家,产品品类只有1200多个,平均一家企业只有1.3个产品品类,而且产品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现在,我们的传统产业已经到了必须大规模推进转型升级的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只有坚决转、快速转,才能拼出和转出一片新天地,否则,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业,只能是被别人挤压而死,被淘汰出局。对我们来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快做、做好的“必答题”。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做好这道“必答题”,无论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还是我们这个城市,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落后的产业属性,只有落后的技术、工艺、装备、产品、模式和理念。国内外诸多案例充分说明,只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系统化、精准化的改造提升、加快转型升级,完全可以实现脱胎换骨、大有作为。比如,美国的钢铁之都匹兹堡在最鼎盛的时期,钢产量占到全美的2/3以上,但随着资源枯竭、企业倒闭、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加剧,一度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面对困难,他们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抢抓技术前沿,培育创建了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等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可以和硅谷相抗衡的科技新都。比如,深圳通过40年间的多次转型,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到了数字革命时代的最前端,“异乎寻常的产业持续升级”可以说是一个“爬锅底”的过程:在“三来一补”阶段完成了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基本要素配置的“创新组合”;在代工制造阶段,包括华为、比亚迪等一批优秀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实现了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跨越;现在,他们还在继续向产业体系上端攀登,进入产品创新、组织创新乃至产业创新的全新阶段。深圳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都是主动转型升级的典范,他们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是10—15年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点研究的内容,他们未来10—15年的主导产业,可能就是深圳鹏城实验室目前正在创新研究的内容。我们淄博的产业发展,也要有清晰的产业路径和发展方向。现阶段,必须通过转型升级,继续端稳端好优势传统产业这碗饭,同时着眼未来5—10年的发展,基于优势传统产业资源,脱胎换骨式地布局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下决心平衡化工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再往长远看,要重点布局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个方向、这个路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比如,海尔集团从传统家电产品制造企业转型为开放的创业平台,打造了后电商时代以社群经济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以诚信为核心竞争力的共创共赢生态圈,推出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平台级产品——卡奥斯,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引领者和智能制造的整体方案提供商。比如,潍柴从1998年一个亏损3亿元、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持续创新,不断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残”与“缺”,去年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成为我国超大规模的高端重型装备企业。在我市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像昨天大家观摩以及今天发言的新华医疗、新华制药、东岳集团、鲁泰纺织、山博电机、华成集团、东华水泥、蓝帆医疗、西铁城、中保康医疗、海思堡等,也都是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有的企业体量虽然不大,但是在转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只要继续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像东华水泥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使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28%以上,节能超过6%,趟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最为基础、最为传统的水泥行业,都能够出现东华这样的成功案例,那么在我市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中,一定还孕育着一大批旗舰、雏鹰企业的好苗子。只要我们坚定实施产业赋能行动,持续推动技术、产品、业态、模式的创新,淄博传统产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羽翼”必将越来越结实丰满,重塑淄博优势、再创淄博辉煌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都要有这样的气魄和决心!二、深刻把握新时代产业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把“五个优化”作为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在企业家大会上,我讲了“五个优化”。这“五个优化”,还是我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当今时代,“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淄博作为传统产业大市,必须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把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转型升级的路径而言,有很多选项,但结合我们淄博的实际,就是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的“五个优化”,即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优化提升经济效益。所谓优化提升技术工艺,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装备,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化改造,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减轻劳动强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水平。刚才,董振江会长作报告时专门讲到,“制造业+人工智能”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只要是计算性、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实现机器代人、机器助人,对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安全、设备稳定性、降低成本具有很强的赋能作用。这方面的文章,我们要下决心做好,政府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在这些领域不断优化提升。所谓优化拓展产品体系,就是由提供一种或几种产品向提供不同应用场景的系列产品转变,由单纯卖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推动企业从“一打一”向“多打多”转变,从赚取加工利润向获得更多增值服务效益转变,从一次性产品交易向持续的战略合作转变。所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就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赢市场、以质量树品牌,提高产品美誉度,筑牢企业长远发展根基。品牌化是我们坚决要迈好的一步,特别是在轻工制造、丝绸纺织、陶瓷琉璃等领域更要强化品牌意识。过去,我们的陶瓷企业大多以贴牌为主,生产环节在淄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留在淄博,巨大的利润却让别人拿走。经过近几年的转调,我市的一些陶瓷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创新能力,逐步从单纯卖瓷砖向设计等环节拓展延伸,同步提供空间艺术整体解决方案,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所谓优化完善产业链条,就是强化产业组织理念,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整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实现由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转为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抱团打造产业舰队集体出海。比如,东岳经济开发区,依托东岳集团氟硅新材料和膜材料优势,吸引整合森荣新材料等15家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大幅提升。如果坚定不移地以东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为核心,链接氢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我们就有机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氢能产业的高地或中心。所谓优化提升经济效益,就是牢固树立价值导向,通过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并向产业价值“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贡献能力。“五个优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优化提升经济效益是根本目的,其他四个“优化”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路径和措施。其中,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更多是企业微观层面的任务,需要每个企业始终牢牢抓在手上,政府也会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优化完善产业链条是整个产业生态层面的任务,既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更好发挥作用,也需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协同发力。政府和企业都要解放思想,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资本纽带,实施重组、整合,使产业链条更加健康地发展;小微企业也要强化产业链意识,积极融入大的企业集团,争取向更高层面发展。三、舍得大投入,坚持不懈在“五个优化”上攻坚突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一)聚焦提“高度”,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当前,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我们必须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人工智能”“制造业+大数据”,通过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传统产业智慧升级,在产业链条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一是以信息化技术驱动制造过程智能化。要抢抓国家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传统产业门类齐全、基础厚实的优势,加强与阿里、华为、海尔、微软、霍尼韦尔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化工、机械、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加快推广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制造”,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比如,东华水泥携手阿里云成功研发水泥“工业大脑”,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到水泥生产全过程,由传统的水泥生产商成功转型为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生产服务商,这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积极培育“互联网+制造”模式。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消费终端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陶瓷琉璃等行业企业探索“互联网+制造”模式,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造中来,实施“私人订制”式服务,通过满足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