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一、对比湖州市,我们差距在哪里?这次到湖州学习考察,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所到之处,无论是座谈交流,还是现场观摩,湖州所展现出的思想观念之新、体制机制之活、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质量之高、发展措施之实、发展环境之优,让我们深受启发、深为震撼。近年来,湖州市围绕当好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地、模范生,聚力聚焦高质量赶超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样板、绿色智造、滨湖旅游、现代智慧、枢纽门户和美丽宜居“六个城市”,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呈现增速快、质量高、动力强、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尤其今年以来,湖州经济保持了高基数上的高位增长,使我们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统一,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的协调并行,高点定位与务实重行的有机结合。湖州与宣城毗邻,2000年前后,宣城和湖州在发展上相差不大。但近20年来,湖州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领先宣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与湖州的差距呈越拉越大之势。对比反思,我们与湖州,不仅有基础条件、综合实力、发展质量速度上的差异,更有观念理念、眼界视野、体制机制、作风环境等方面的落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敢想敢干的胆气还不够。走进湖州,时时处处都能真切感受到湖州干部群众敢为人先、一马当先、勇于争先的蓬勃朝气。如长兴太湖“龙之梦”乐园项目,投资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品位质量之高,令人惊叹。湖州市及长兴县在项目推进中所体现出的胆识魄力、责任担当、服务能力和质量同样令人折服。二是在机遇把握的深度上,真拼真抢的锐气还不够。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湖州市瞄准上海龙头,主动对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成功跻身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1+7”上海大都市圈。谋划建设南太湖新区,4月30日正式获批。大手笔招商引资,各区县常驻上海、苏州招商引才人员不少于30人,去年引进超50亿项目24个,其中超百亿项目10个。三是在目标定位的高度上,争先领先的志气还不够。湖州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找准坐标系。比如提出要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样本、绿色发展的标杆,建设全国绿色智造名城,构建国际化生态滨湖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上在浙江“保五争三拼第一”。四是在激发活力的强度上,创新创造的勇气还不够。在创新发展上,湖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功举办了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德清地信小镇去年主营收入102亿元,税收8亿元。在融资问题上,湖州有上市公司33家,长兴太湖资本市场有400家金融新业态机构入驻,注册资本170亿元。在土地供应上,湖州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改革做法得到了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五是在抓实工作的韧度上,实干实效的心气还不够。湖州鲜明提出“大抓落实、大干实事”,围绕构建“4+3+N”产业体系,建立市领导牵头的12个重点产业协调推进小组,排定100个重点盯引的市县(区)长项目,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六是在服务发展的温度上,倾心倾情的风气还不够。如在“龙之梦”项目建设过程中,长兴县抽调30名部门副职驻点帮扶,市县20多个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帮助,为企业提供“零距离”“全天候”服务。七是在严明纪律的力度上,动真较真的硬气还不够。湖州市每季度开展“低效能”部门评定,对评定为“低效能”的部门,进行约谈通报。差距是现实的、直白的。产生差距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湖州市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指示精神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我们要学习湖州发展的鲜活经验,以鲜明的态度和直面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缩小差距,奋起直追。二、对标沪苏浙,我们应该干什么?对照先进,找出差距,目的是更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总的看,去年市委作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决定后,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以沪苏浙为标杆,以“十项对标提升”为重点,找差距、寻不足、明举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对标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咬定目标持续深化推进。(一)要突出发展更聚焦。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如果发展搞不上去,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四个聚焦”要求,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工作统筹,合理调配力量,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做起,扑下身子抓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到招商一线、到项目现场,尤其要到目前指标下行较大的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到久推不动的重点领域,面对面查找症结,点对点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坚决落实好精文简会要求,尤其在精简会议上,“两办”要把好关,对省里要求召开的会议,不降格也不升格,能合并的要合并召开,减少陪会,让各级干部真正有时间、有精力抓发展。同时也要防止出现不开会也不干事、不开会就不会干事现象。(二)要突出观念再更新。解放思想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关键是要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破解难啃的痛点问题上,具体就是“四看”,一看有没有追求卓越的境界。同样一项工作,是争创一流,还是满足于过得去,结果截然不同。目标定位低了,即便看上去落实了,也只能是一种“低水平”落实。各级各部门都要拉高思想境界的“标杆”、前推发展理念的“起跑线”、树立勇于定高标准的气概。二看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干事就要担当,尤其目前一些矛盾错综复杂,遇到问题,是推、躲、拖、绕,还是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负责,是一名干部、一个单位思想解放程度的形象展示。三看有没有创新突破的作为。不仅要敢闯敢试,更要善闯善试。现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沪苏浙等先发地区有的早就有解决的办法,我们要善于学习,拿来为我所用。四看有没有一抓到底的激情。一个干部一时有激情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激情,有常抓不懈的执着。很多工作需要持续抓、反复抓,一锤接着一锤敲,如果遇到难题、碰到“钉子”后,就退避三舍,缺乏韧劲,很容易半途而废,思想解放也就很难谈得上。(三)要突出对标抓跟进。对标的过程就是跟进的过程。“十项对标提升”的任务、要求都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进一步细化、深化。要按照对标要求,坚持不懈抓落实,拿出具体行动举措,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适时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不好的,要查原因、追责任。(四)要突出责任严落实。一要严调度。加大调度力度,各位分管负责同志从现在起要每月调度一次。如果分管工作长期处在全省下游,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都要作深刻检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调度制度。二是要严考核。把“十项对标提升”融合到年度目标考核中,重在考核成效。三是要严奖惩。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县市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工作迟缓、考核靠后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三、对照任务书,我们当前怎么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抓住当前有效工作时间,集中精力抓项目、抓招商、抓发展。(一)要聚焦聚力突出工业强市。切实将资源要素向工业聚集,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我们考察的天能集团、久立特材,都是转型升级的典范。要继续深入实施“千企升级”、新兴产业“双百项目”计划,以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二)要求实求效狠抓招商引资。围绕招大引强,认真研究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目录,紧盯行业主要企业、领军企业,深化线索摸排,加强项目跟进。发现线索要紧盯签约,签约后要紧盯开工,开工后要紧盯服务,促进早日投产。要改进招商考核,实事求是、严格考核,真招商真奖励。绝不能用搞平衡来完成任务,影响招商积极性。(三)要加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对所有项目要进行摸排,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要明确专人负责推进,确保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四)要见难破难优化发展环境。学习借鉴湖州市经验做法,认真研究解决供地难、融资难、能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湖州实施“标准地”出让制度,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开发园区要进行专门学习,研究对接。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扫黑除恶、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工作,不能顾此失彼。市长张冬云同志的讲话第一,要提振精神状态。大家在发言中,都在讲问题、找差距、谈体会,我觉得关键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我们在市及以下层面工作,都是行动者、执行者、落实者,要思考组织给了我们平台,我们为宣城、为所在的地区做了哪些贡献,干了哪些事情,哪些事干成了,哪些没有干成?要想一想自己在解决问题、缩小差距方面,身先士卒做了哪些事,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了哪些难题?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哪些是自己或负责的单位率先提出来的,哪些是自己深入谋划干出来的,哪些是自己紧盯不放、持续推进出来的?遇到矛盾时,哪些是自己敢于担责解决的?自己是当了评论员,还是当了指挥员、还是战斗员?组织给了我们岗位、平台,就是要我们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我们做到了没有?我觉得宣城第一位要解决的,就是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倡导“李云龙式”的干部、“狮子型”的干部,就是要弘扬一股正气和干事的锐气,在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下攻坚克难、拼搏奋进。要始终把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宣城一切问题的关键。聚焦“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真正动起来、干起来、拼起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往前站、随我上、带头干,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用脚丈量工作、现场解决问题,用实干兴宣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好我们“争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第二,要保持清醒头脑。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没有实现预期的“开门红”要求,主要是GDP作为核心指标大幅回落。从目前情况看,做好上半年经济工作,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1—4月,财政收入增长10.2%,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二是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较大。一季度全市共新增减税4.7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28.84亿元,其中减税25.64亿元,社保费减收2.46亿元。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全市全年预算支出306.8亿元,除了省提前下达专项80.9亿元,以及年内有望下达补助41亿元外,还有184.9亿元需要自己去挣。全市全年工资支出是80亿元,市本级是11.5亿元,市本级一般转移支付只有7.4亿元。所以说,如果今天不努力,明天可能发不出工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四是工业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回落。一季度,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下降2%,同比回落9.5个百分点。我们提出要培育“4+1”千亿产业,就是要在新能源新材料、食品产业、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培育新增长点。五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的影响。全市对美贸易额占比达27.5%,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一旦加征关税,对我市的进出口及工业发展将影响重大。六是金融存贷款继续下滑。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7.6%,居全省第12位,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增速11.9%,居全省第14位,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第三,要保持发展定力。从宣城发展客观现实看,与长三角城市差距仍然很大。但是,要看到发展差距是历史延续下来的,是多年来客观积累下来的。更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宣城已经找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都前进了一位,这是十分不易的。与湖州市相比,2000年宣城撤地设市时,经济总量相当于湖州市的46.7%,2017年达48%,2018年达48.4%,要看到我们逐步追赶、逐步缩小差距的发展态势,从而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看,尽管核心指标增幅出现了回落,但是工业经济发展良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速度,而且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我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保持好定力、增强信心,坚持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干下去,肯定会迎来好的收成。第四,要解决具体问题。经济工作不能大而化之,一般性的部署、要求,必须抓细抓具体,以有效措施解决好具体问题。一是园区的配套问题。比如集中供热、公交车问题,比如80后、90后年轻人招得来和留得住的问题。要好好想想我们要干什么,园区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