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党委书记改革工作述职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改革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宁波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建立领导领衔制、改革项目制、对表清单制等机制,创设基层探路者市级试点制度,落实明察暗访、公开通报、电视问政、集中约谈等举措,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2019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满意率均居全省第1位,127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完成67项、新增69项,乡村治理、移动微法院建设等领跑全国。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出一体推进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到2025年建成“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一年多来,编制实施“1+12”规划体系,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2019年,工业总产值超2.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165亿元,均居全省首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努力降低疫情影响。3月份,35个行业回暖面达94%,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0%、20.1%。一是畅通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推动复工复产。打出畅通供应链、产业链、政策链、用工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六链”的改革组合拳,用好“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建立政策集成、推送和落实机制,出台32项惠企政策,扶持资金达168亿元。建立专班化服务机制,落实驻企联企服务制度,全方位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建立“领跑带群跑”的全链复产机制,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建立稳出口、促内销协同推进机制,3月份、4月份出口分别增长5.2%和8.6%,8500家工贸一体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势头良好。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提升产业能级。坚持标志性产业链引领带动,谋划建设10条标志性产业链,绿色石化、汽车零部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坚持单项冠军企业示范先行,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9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市级单项冠军企业中,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的有56家,全球前3的有153家。坚持新兴产业提质扩量,积极培育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业等五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坚持产业深度融合,近三年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5450个,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1%,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5。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形成与“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推进动力变革,增强区域创新实力。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完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机制,2019年财政科技支出、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分别增长58.6%和13.7%,R&D投入强度提高到2.8%。构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机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有6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健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体系,建立强校强院强所引育共建机制,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68家,促成院企合作207项。打造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四是健全推进机制,全面提高工作质效。健全“一把手”招商和重大招商项目市级统筹机制,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7%,工业投资增长10.5%,今年开工、续建、竣工的百亿级工业项目群达20个。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三年投入133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加值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3位。深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2019年底制造业贷款比重达24.1%。推行营商环境“10+N”行动,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第3。以改革推动“两山”转化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丽水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我作为丽水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把改革作为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两山”转化的关键,抓思路谋划、抓部署落实、抓指导督察,推动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聚焦重大试点,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始终抓住改革的“牛鼻子”,积极谋划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以“一子落”带动“全局活”。去年,全市共实施国家级改革试点85项、省级改革试点225项。一是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市级价值核算技术办法,进一步完善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推动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二是高标准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检验实践,先期探索开展集体林地设立地役权改革试点,构建起“保护控制区+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区”三层级全域协动发展格局。三是高水平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验区。围绕农村金融组织、产品、政策等八大体系,实施“三农”领域“融资畅通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水平。聚焦关键领域,增强“两山”转化动能。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各领域改革中,以各领域改革的实践成果积蓄起“两山”转化的强大动能。一是强化纵深推进的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布全国首个机关内部办事地方标准,促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并进一步向“办得好、办得快”升级。二是加快助企惠企的速度。扎实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疫情期间,创新推出“一车一码一员”机制,助推丽水产能恢复率指数稳居全省前列。三是提升服务民生的温度。深化“全域通办”改革,全市1378个便民事项实现“异地办、就近办、快速办”。推出为侨服务“全球通”,180项涉侨事项做到海外就地办结。聚焦基层改革,激发“两山”转化活力。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鼓励各县(市、区)先试先行,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改革品牌,推动形成“一域一试点”改革局面。一是实施了一批关注民生改革项目,引导基层创新用好自身资源。龙泉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益林数字化管理,青田创新实践“飞地抱团”精准扶贫产业合作模式。二是推行了一批基层治理改革举措。鼓励基层发挥首创精神,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路径,莲都黄泥墩“阳光票决制”、遂昌应村“民事村了”、龙泉溪头“三化治理”等一批基层治理改革成效明显。三是打造了一批县域综合改革亮点。指导基层加强改革系统谋划和整体协同,实现各项改革的齐头并进。云和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城,青田建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景宁推进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县域综合改革贡献了丽水经验。练就改革创新看家本领探索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旭我切实履行一把手抓改革职责,坚持把改革创新当作看家本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信领域各方面改革,努力以改革实绩展示“重要窗口”的经信担当。突出数字赋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发展新引擎,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9.6%。以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夯实增长基本盘,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等五大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迭代升级。2019年,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8.8%。以政策“组合拳”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整合集成制造业政策,迭代创新要素政策,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配置高效化,制定深化制造业企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见。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16.5%。突出闭环机制,统筹医疗物资生产和复工复产。构建医疗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医疗应急物资调拨令制度,推动生产、调拨、调配一体化。探索“抗疫生产十法”,最快速度恢复产能,成功研发替代材料,全面完成保障任务。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建立动态排摸等机制,形成重点产业链断链断供问题清单,推进首台套及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努力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突出系统集成,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企业码和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两手抓”,启动企业码建设,推动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迭代升级。减负和清欠“两不误”,集成各涉企部门减负政策,今年一季度为企业减负738亿元,销号管理抓清欠,清偿率居全国第一。实践和立法“两促进”,起草《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通过人大立法。突出担当作为,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效能机关。构建改革工作体系,明确由党组书记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认领改革项目,每年评选改革创新奖,征集最佳创新案例。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开展重点工作百日攻坚和“我为‘重要窗口’加油干”项目晒比活动,大力推进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全周期”服务和涉企政策“全流程”服务。加快建设“数字经信”,建成10个数字化平台,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经济分析和调节机制。建设崇尚改革的干部队伍,把抗疫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战场,选派64名厅机关干部,赴重点企业担任驻企服务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聚焦融资畅通工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雁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积极履行抓改革第一责任,全面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谋深求实做细,夯实金融改革创新“基础桩”。健全完善金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提升全省现代金融治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抓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牵头完善省级金融议事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金融服务小分队和金融顾问团队,充实一线金融服务。抓惠企政策体系构建,在全国率先出台融资畅通工程、“凤凰行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政策措施,谋划推进地方金融立法。抓金融发展平台打造,联动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移动支付之省和金融特色小镇建设,引入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新兴金融中心。破解堵点难点,打通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阻梗”。创新金融“三服务”方式,推动融资扩面增量、结构优化、降本增效。针对融资成本高,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广保险代替保证金,抓好减费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针对抵质押担保难,深化抵质押方式创新,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撬动小微和“三农”融资。针对融资链条长,引导信贷全流程限时办结,推进银行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针对续贷转贷烦,推动银行提前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推广还款方式创新。同时,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滴灌作用”,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勇于创新突破,争当全国区域金改试点“排头兵”。承接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成为全国金改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全国推广,温州金改力破“两多两难”,湖州衢州绿色金改“点绿成金”,丽水农村金改支农惠农,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在近期成功获批,一批优秀经验做法加快复制推广。打出硬核实招,下好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先手棋”。用改革的方法精准有序对冲化解一批单体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创新使用纾困基金、债转股等工具,发挥债委会会商等机制作用,有力防控金融风险。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全国首创线上线下结合的“天罗地网”金融风险排查处置机制,为精准监测和有效防控重大风险奠定基础。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