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居住条件也得以很大改善。从8O年代末起全国居民住宅的建设标准开始逐步提高,1994年建设部正式提出了小康住宅的概念并且推出了小康住宅设计的标准,不久,国家科委与建设部又共同推进“2OOO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城乡居民住宅的功能与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并认定这将成为跨世纪的科技产业工程。1997年,国家正式进行住宅制度的改革,住宅不再是一种福利措施,而是市场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建设什么样的住宅、已经不是计划经济下下达指标的问题,而是房产开发商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行为。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与通信与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改革、更使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于是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生成了智能化住宅的概念。由于中国的住宅多为成片开发按区域管理,采用各种智能化手段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按此顺理称乎为智能化住宅小区。1998年来,和“智能建筑”同样地全国从南到北都在宣传建设“跨世纪”,“五星级”的“智能化住宅小区”,但是,“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么如同“智能建筑”一样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说法,夹杂着各种偏见与误导,使住宅建设中出现了思想混乱与不规范的行为。有的住宅小区配置了密集的布线系统,高速的网络系统,但系统设计华而不实,投资增加不少,但实效甚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住宅小区”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住它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当前的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讨、以正确引导住宅小区建设。1、住宅小区智能化概念的演变建设部主管领导曾把我国住宅分为四种类型:安置型、实用型、舒适型和豪华型。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其中实用型与舒适型应为住宅建设的主流,因为实用型住宅主要面向国内目前低收入者,舒适型面向中等偏上收入者。但是住宅是一项使用寿命较长,一次投资较大的特殊商品,因此建设时的标准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建筑电气技术信息网在1997年制定了《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讨论稿)初步确定了必须重视的五方面功能:安全性、生活环境、通信方式、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从我个人理解,这是国内最早制定与住宅智能化相关的技术文献。我们再看一下国际上住宅智能化概念的演变情况。8O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开始称之为住宅电子化,(HE,HomeElectronics);8O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HA,HomeAutomation)。8O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智慧屋(WH,WiseHouse)、在欧洲称为时髦屋(SH,SmartHome)。当时日本正处于住宅建造过剩,房产市场低迷的时期,日本建设省在推进智能建筑概念时,抓住用于住宅的总线技术为契机,提出了家庭总线系统概念(HBS,HomeBusSystem),邮政省与通产省于1986年组织曰本电子机械工业协会与电波技术协会共同组建HBS标准委员、在1988年9月制定了HBS标准。1988年初又在通产省邮政省和建设省三个部的支持下成立了日本住宅信息化推进协会,并提出对住宅区内所有住宅的信息管理采用超级家庭总线技术(S-HBS,Super-HomeBusSystem)。199O年左右,日本在幕张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区,美国、新加坡也都建有基于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能化住宅系统(IHS)及其通信标准——家庭总线(HDS,HomeDistrubutionSystem)的智能化住宅。在中国,虽然还未能象美国、日本那样对住宅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制定标准,但已经借助智能建筑的概念与技术开始推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了。1997年厦门市建坤实业公司开发了WDJ-6住宅智能管理系统;1998年深圳市住宅局对总建筑面积为8O万m2的梅林一村按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概念进行规划建设;长沙市地税局的住宅采用了智能化住宅布线系统。上海邮电二村初步建成了智能化住宅小区,上实花苑、创世纪花苑,万里小区等纷纷宣布将建设—流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北京保安电器厂正式投产CBB三表户外计量保护箱,上海邮电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开发厂家用智能控制器,北京奇艺新技术公司推出电脑家庭自控系统,上海惠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并大量投产家庭智能化系统……尽管我们现在还难以给智能化住宅小区作出确切的定义,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号称智能化的住宅小区都具有共同的功能特征:(1)住宅内部具备完善的综合了安保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3)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总之智能化住宅小区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由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通信接入网、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和小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来支持实现的。2、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三个主要系统2.1家庭智能控制系统2.1.1防盗报警的报警点可分等级布防、撤防2.1.2火灾与煤气泄漏报警2.1.3遥控护理与紧急呼救报警2.1.4采用逻辑分析判断,降低系统误报警率2.1.5电话线被切断与防破坏报警2.1.6统报警时自动强制占线2.1.7可通过电话进行远程家庭安全状态,查询(语言应答)确认报警信息、报警状态和报警点位置,进行居室实时监听2.1.8可自动向预置的多个报警电话号码报警2.1.9通过电话进行远程遥控功能2.1.1O可进行程序自动化控制功能2.1.11红外线(IR)遥控调节功能(空调、音响、电视等)2.1.12可实现室内无线遥控功能2.1.13电源控制及调光功能2.1.14三表(电表、水表、煤气表、*能量表)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功能2.1.15电子声音邮件信箱,可分别进行远程留言与来电信息调用2.1.16采用RS485或LonWorks家庭总线结构,亦可采用X—lO电源总线方式,留有HFC接入网接口2.2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系统2.2.1供电系统监视2.2.2公共区域照明控制2.2.3给排水系统监控2.2.4电梯运行状态监视2.2.5停车库(场)管理2.2.6背景音响与公共广播2.2.7CCTV系统2.2.8周界报警、防盗报警系统2.2.9出入口控制系统2.2.1O巡更系统2.2.11住户信息管理2.2.12报修管理2.2.13收费管理2.2.14物业服务管理2.3小区综台信息服务2.3.1社区休闲娱乐信息2.3.2商场购物信息2.3.3社区公告板2.3.4远程医疗诊断2.3.5同步教育2.3.6市民求助信息2.4通信接入与组网方式2.4.1住户接入ISDN采用HDSL或ADSL用户端设备。(公众网)这一方式能充分利用电信部门现有资源,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远行维护工作量较少。每户可动态独享3M带宽,完全满足近期的高速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信息服务需求,缺点是对未来的宽带多媒体信息传输尚有局限。2.4.2建立ATM主干加交换式局域网,对小区内各系统进行信息集成,以Internet/Intrannet方式供住户接入。(专用网)这一方式通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互连基础上实现的实时与历史数据信息的共享、为小区的管理者与住户提供厂统一完整的网络环境,得以方便有效地共享公共信息。缺点是业主一次网络设备投资大,而小区建成初期设备使用率不高。2.4.3采用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构成双向有线电视系统,用户端设电视机顶盒和电缆调制器接入。这一方式在传输视频信号时因其带宽可达75OM,效果较好,同轴电缆的屏蔽性能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由于有线电视已经进入干家万户、因而布线简单。缺点是如果要完全实现交互式信息交换,必须从用户终端到楼层、大楼、地区直到地方有线电视台全部实现双向75OM电视系统,目前无论从用户设备还是全网的设备改造费那是非常昂贵的,虽有试验系统但近期尚难大面积推广。3、智能化是提高居住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智能化不应作为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智能化只是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一个优美的住宅小区应当具有如下特征:·安全、宁静、整洁、舒适、方便·回归自然的环境·优秀的人文环境因此我认为采用各种智能化的设备与系统,要有助于建立住宅小区的各种环境。·安全环境防火、防盗、防劫、防病、防雷击、防电击住宅不能再象鸟笼、兵营,在住宅小区里的居民应有充分的安全感。·绿色环境节能、太阳能利用、水的循环再生、降低热岛效应、减少噪声、控制废水与垃圾污染,以绿色住宅小区为目标。·多媒体信息共享环境信息以多媒体方式任由住户选择、以实现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民主管理环境。公开管理事务、收费标准,居民报修投诉方便,物业管理人员与住户可交互式地讨论小区的公共事务及个人服务事项。结束语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现的方案也还随着设备的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增长而逐步发展。因此在建设中应把握这样的原则:·规划设计适度超前网络建设标准可高一些。布线完善一些。·实施方案谨慎选择技术成熟、投资与运行收费合理的设备与系统、经确认后可为住户配置。技术成熟、投资与运行收费较贵的设备与系统可作预留选项,供住户自行选样。技术先进尚未成熟的设备与系统,可积极研究理顺关系、争取尽早实现商用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