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在民办高校运行机制中的体现夏雨生(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应用价值工程思想,对民办高校运行价值链作了具体分析,总结出民办高等学校提高功能的几个方面。民办高校,由于面对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而降低了办学成本;由于它所创办专业上的特色而提高了产品的能力;由于它瞄准了自己的细分市场,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而提高了占领市场的功能。关键词:民办高校;价值工程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851(2004)-04-0025-05收稿日期:2004年10月20日作者简介:夏雨生: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主任,副教授一、民办高等学校产生的经济基础中国早在2400年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开始兴办私学。到1949年,中国有高等学校205所,其中84所是私立大学,占全部高等学校的41%,在校生占26.9%(陈宝谕2000《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探赜》)。从1949年到1978年的三十年间,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私立大学消失了30年。1979年,由于中国实行了多种经济所有制,民办高等学校重新出现。所以民办大学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物。到目前的资料为止,我国民办大学已发展到1283所。其中独立颁发学历证书资格学校90所,进行学历文凭考试学校370所,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教育的学校870所。三种类型民办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已占到148.8万人。学校数占到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内的总数的40%,学生数占11.24%。据统计,中国2000年大学生同龄人的入学率达到了11%,其中民办大学的贡献率至少有2.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民办大学在数量上已远远超过解放前的私立大学,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由于民办高等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价值分析。二、民办高等学校运行的价值链分析民办高等学校的运转过程,是“从就业开始,到就业结束”。学生为了就业,需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所以到学校求学;完成全部学业后,以离开学校就业为终结。根据价值工程V=F/C,要使V↑提高,必须提高F↑和降低C↓。我们从民办高校运行过程的众多环节中,对工作进行分类,关键环节有:招生宣传(包括就业指导)、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控制、学生管理、学校后勤管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师资管理、课程开发和科学(教育)研究等。其中招生宣传(包括就业指导)、教学质量控制、课程开发和科学(教育)研究等工作是需要通过增加投入而大大提高功能来增加价值的工作环节(V↑=F↑↑/C↑),学校管理、后勤管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环节是要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价值(V↑=F→/C↓),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工作是要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一方面又提高功能来增加他的价值(V↑↑=F↑/C↓)。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主要环节∶1)招生与就业。民办高等学校是从市场中招收学生,而非计划中招收学生,即使部分是从计划中招收学生,由于民办高等学校学费高于国办大学,地位低于国办大学,所以难度也非常大。但能否招徕更多的学生,直接关系到民办高等学校生存。因此民办高校中的招生工作处于关键地位。各校都把最强的力量用于招生,各校校长都亲自负责这一工作。这一点与国办大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招生工作中,学校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即使有风险也要下决心投入。例如,在西安市某个民办高等学校为招生宣传投入的费用一年就达2000万元人民币。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招生工作,因此学校都把学生的就业指导放在和招生一样的地位上来处理。2)教学管理。民办高等学校是面对市场自主办学,因此教学管理首先要研究人才市场,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设置专业。因此民办高等学校的校长都要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研究专业设置上,要求具有前瞻性、应用型的特点。3)学生管理。民办高等学校录取的学生,由于分数线接近或低于高考录取线,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差。成功的民办高等学校,往往具有自己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准军事化的纪律约束、活跃的社团活动、积极的第二课堂教育等等。民办高等学校都想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弥补学生专业学习上的不足。而学生就业后的质量,又直接决定着民办高等学校的声誉,从而决定了民办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4)后勤管理。民办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自觉性高,社会化程度高。民办高等学校认识到庞大的后勤工作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都自觉地将后勤工作社会化或者企业化管理。由于民办高等学校自己拥有的校舍并不多,所以都借助社会力量和业主来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高等学校的人员构成有6类:(1)正式录用的人员。这种人与国办大学在编人员一样。(2)社会聘用人员。己脱离人事编制所在单位的人员和档案存放人才交流中心的社会人员。因其专长被学校聘用,他们是正式录用人员的补充,是民办高等学校用人制度中活跃的因素。有些学校对他们采用与录用人员同等待遇(医疗、保险、住房、养老费等)。(3)离退休返聘人员。学校将社会上有专长的离退休人员聘请到学校,以同工同酬原则使用这批人才资源。他们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提高用人效益。(4)兼课教师。其他高校和社会上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兼课教师以讲授某门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聘期。(5)兼职人员。从其他单位聘用担任学校某项工作的人员。学校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付给酬金。(6)长期合同工。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企业化需要一批工作人员。他们不进学校专职工人编制,双方责任及酬金均用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民办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特点是开放性、多样性、流动性、服务性与复杂性。这一点体现了民办大学运行机制的自主、灵活。它能把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吸引进来,把本校稳定的力量加以培养提高,对不称职的人员进行帮助,对不适合人员予以劝退和淘汰。6)师资队伍建设。办得成功的民办高等学校都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民办大学一般是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样一支队伍适合民办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首先,民办高等学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具有多项职能。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稳定成分。他们还承担一定的专业教学组织工作,能够保证专业建设的连续性。另外,不少专职教师还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他们既是专业教师又是办学组织者。他们既当班主任又当专业教学秘书。其次,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民办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采用的方法。因为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依据市场需求,因此专业设置比较灵活,每年都有个别专业进行调整,也可能创办一些社会需要的新专业。这样的运行机制使学校要根据专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师,兼职教师可以满足这个需求,这也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教师的培养周期较长,民办高等学校创办时间短,培养出一支符合自己要求教师队伍还不可能。由于兼职教师以合同形式决定关系,学校可以挑选水平高、有敬业精神又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因而保持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第四,兼职教师来自各个高校,他们带来了各校的风格和特色,其整体效果将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后,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最优化使用教学费用,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7)科学(教育)研究。由于民办高等学校目前绝大多数为专科层次,因此民办大学的教师获得科研的机会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等学校在建设专职教师队伍时,必须提出一套实现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培训计划、进修方案,并且利用各种机会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条件。这是一项长期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它确实关系到民办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三、民办高校降低成本提高功能的举措1)民办高等学校成本领先的管理模式我国基本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最大的困难是财力不足。按每个大学生每年运行经费1~1.3万元。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在校学生人数1300万左右,国家每年要投入1300~1690亿元人民币的事业费。另外,至少还要投入3000亿元人民币的建设费用。因此,民办大学要取得成功的首要战略是降低成本。对于民办大学而言,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初期投入并不大,1993年7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民办高等学校的法规文件《民办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在这个文件以前成立的民办大学,多数都是靠学费积累滚动式发展而成的。例如河南黄河科技学院,没有国家投入,白手起家,勤俭办学,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产业经营模式。靠学费加校办企业积累及多种型式办学,经过十六年的滚动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发展到有500亩校园,13万平方米校舍,设施配套的万人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具有本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显示出其独特的运行模式有如下几种形式:(1)滚动发展模式,主要靠租用校舍,低投入起步,依靠收取学费,以学养学。内部保持年年有积累,年年有投入,越滚越大。北京城市学院(原海淀走读大学)成立于1984年。办学资金是向清华大学借款五万元人民币解决的。当年招收284名学生,每人每年交学费45元,总收入1万多元。在1991年,学校财政仍非常困难,经过努力,学校向中国交通银行贷款1800万元。单是贷款利息一年就是240万元,当时每年学费收入280万元,无法支持办学并还本付息。为此,校长傅正泰先生利用购买房屋的钱去证券市场上炒股票,正逢当时中国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股票收益较大,所得收益支付了利息,然后利用学费所得积累逐年归还贷款。北京城市学院近几年的收入情况如下(见表1),18年来国家对该校总计投入资金只有3252万元人民币,而学校目前已积累固定资产达3.5亿元。考虑到目前每年有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盈余。为了扩大学校的规模,修建新的校舍,2002年该校再次向银行贷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学校发展。表11998-2001年北京城市学院收入统计(单位:万元)(2)投入发展模式,由企业集团公司的先期规模投资,滚动运行,连锁发展。南阳教育发展集团、万里教育集团都是1993年以后才投资新办学校的。他们运用产业管理方式进行年份总收入学生交费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占%19984791390588.61.851999493245393937.972000925284348188.84200114200137794212.96运作,只用5-6年的时间就办成了大中小学配套的学校群。资产积累达5-6亿元人民币,成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令人神往的事业。(3)资源整合模式,着眼于空闲和未被利用的或者甚至浪费的教育资源,用民办体制和产业管理方式把学校从困境引上发展的轨道。例如黑龙江东亚大学,在企业办学处于“企业办不了,政府接不了,学校活不了”的困境下,彻底走上“自主办学、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用产业经营运作方式进行价值管理。经过六年时间,将原来仅有200万元固定资产的学校增值到2000万。现在在校生发展到11700人。把一个原本没有希望的学校变成政府、企业、教职工三满意的充满活力的民办大学。(4)股份合作模式,用股份制的形式,把分散的资金吸收到办学中来,用适合教育特点的方式,使投资者享有对效益的回报。北京中新企业管理学院吸收了33家企业,以股份制方式聚集资金,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办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培养企业家摇篮的、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大学。2)民办高等学校严格控制成本的领导体制民办高等学校之所以能够降低成本,一个主要原因来自于它的领导体制。民办高等学校因其创办资金及校产来源的不同,领导体制呈现多样化,主要形式包括∶(1)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理事会指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校长全面负责制;(4)主办单位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6)教职工代表大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7)校(院)长主持下的校务会议集体决策和分工负责制;(8)教育集团(通过各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管是哪种领导形式,就其校长责任范围覆盖程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集权制。就是无论在决策范围,还是在运行范围,校长的责、权都处于中心地位。例如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董事长和校长是同一个人时,就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是分权制。这种情况,校长是在运行管理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