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为建设幸福新枣庄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2月4日)陈伟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城市转型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迈上“三个新台阶”。2011年,全市GDP突破1500亿元,预计达到15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0.12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0193元。―――经济结构实现“三个优化”。五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三个跨越”。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1.3亿元,新建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80个,分别是上个五年的2.9倍、13.3倍;万元GDP能耗下降24.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提高到115.2%,居全省第四位,实现了资金流出地向资金流入地的转变。―――社会保障实现“三个提前全覆盖”。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农合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城市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枣庄发展开创新局面。2008年我们正式确立了“一个战略、三大战役”的工作思路,2009年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各项工作有了总纲,各行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城市转型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已累计获得中央、省扶持资金14.8亿元;近期又成功通过国家转型评估,未来五年将享受新一轮政策资金扶持,为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打好以煤化工为突破口的工业转型战役,工业经济再创新优势。煤化工发展取得决定性胜利,鲁化、国泰、盛隆、海化积极扩张,引进新奥、韩国SK、联想3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全市煤化工总投资达到532.8亿元,是2007年前累计投资额的8.4倍,枣庄成为我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旋窑水泥产能五年翻了近两番,占全省的31.3%。中小机床跻身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我市成为全国三大锂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创新“一箱油”理念,实施小水泥、小火电“全国第一爆”,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分别是2006年的2.3倍和2.5倍。打好以台儿庄古城重建为突破口的服务业发展战役,服务业跨入新阶段。文化旅游取得决定性胜利,成功走出以文化旅游推动城市转型的新路径。台儿庄古城重现世人,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通过5A级景区初评,已接待游客240万人次。“二日游”激活枣庄旅游,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功,枣庄由游客输出地变为游客输入地。2011年,旅游综合收入是2006年的3.8倍。四大特色服务业繁荣发展,累计引进餐饮名店、星级酒店、商业名店、专业市场126家;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0%,提供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提高到44.4%;创造了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2投资助推转型的“枣庄实践”,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打好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的新型城镇化战役,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建设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胜利,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15.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0.1%。棚户区改造重塑城市形象,启动11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及旧城改造,拆迁面积是建市以来的总和,25万市民将搬入新居。这五年新城完成投资95.9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8倍。BRT覆盖薛城、市中、峄城、台儿庄和高新区,与高铁实现“零换乘”,通车里程全国最长;“数字枣庄”建设扎实推进,枣庄步入同城化发展新时代。代表山东迎接国家淮河核查取得第一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全国最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创建成功,“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成为枣庄的新名片。改革激发“三农”活力,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规模经营土地26.8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1420元,我市被批准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粮食产量稳步提高,首次实现“人均占有千斤粮”。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深入实施“双十双百”工程,促进了农村均衡发展。村镇建设累计投资207.2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2亿元。建设改造农村住房17.3万户,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公路、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广大农民开始过上现代、殷实的新生活。坚持打基础、谋长远,重大建设谱写新篇章。推进“一城、一库、一电、两院、四条路”九大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9.8亿元。台儿庄古城完成投资37亿元,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庄里水库年内将开工建设;十电2×60万千瓦机组首台已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枣庄职业学院创建成功,依托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搭建项目中试平台;境内拥有两个高铁站,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今年将竣工通车,运河枣庄段通航能力提升一倍以上,枣庄成为鲁南交通新枢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在全国首创“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信用联盟,设立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组建市商业银行和市担保公司。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实施定点招商,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182个。2011年,万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411家,跃居全省首位;民营经济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76.4%。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每年办好100件惠民实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五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5.1万人。累计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32.7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85万套。高考优秀生万人比居全省前列,城乡教师工资实现统一标准发放。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成50所乡镇卫生院、66个社区卫生机构和1400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电视剧《铁道游击队》荣获全国“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成功承办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被命名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平安枣庄”建设深入推进,村(居)设立司法行政协理员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通过验收。北川援建任务圆满完成。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有了新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省委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的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区(市)、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前离岗和退休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惩防体系建设,重大建设监督关口前移、全程跟踪。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纠正不正之风。人大、政协依法履职能力明显提高,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形成了团结一心、推动转型的强大合力。3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市几大班子支持配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枣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驻枣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枣庄市委,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回顾五年的发展,我们有几点体会比较深刻:一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与枣庄实际相结合,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保、如何绿色发展等问题,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战略、三大战役”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枣庄实际的正确道路。二是抢抓机遇才能赢得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超前谋划,积极争取,把握住几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办成了一些打基础、谋长远的大事,抢占了发展先机。实践告诉我们,错失机遇,必将贻误发展;抓住机遇,就能加快发展;创造机遇,才能跨越发展。三是创新成就未来。面对前进中的难题,我们不拼基础拼理念,不拼套路拼招数,不拼政策拼配套,创新工作理念,突破瓶颈制约,创造了转型发展的枣庄模式。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会有发展的不竭动力。四是实干才能兴市。面对城市转型的繁重任务,各级干部用心用情干事业,夙兴夜寐抓落实,想干事、干实事的氛围日益浓厚。实践告诉我们,枣庄的事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党性修养,来自于对枣庄人民的深厚感情。五是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力量、带动群众、促进转型。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党的建设,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开创新局面。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奋力开启幸福新枣庄建设伟大征程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开拓。度过五十华诞的枣庄,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但总量不大,发展还不平衡。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二是城市建设进入历史最快时期之一,但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8.6个百分点,而全国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4.5个百分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三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年来提高4.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但占比仍低于全国9.8个百分点。优先发展服务业,是转型的战略重点。四是五年来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21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但财政收入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仍是重要任务。五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但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高。优化发展环境,是激发活力的关键。六是我市公共服务与社会和谐领域指数均居全省第五位,但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仍处在全省第十一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这些阶段性特征,是城市转型的矛盾所在,是我们谋划未来的基本依据。在各地竞相争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高点定位,谋求突破,把枣庄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鲁南“门户城市”。这是我们的战略定位,全市共产党员必须倍加努力!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顺应群众愿望,立足我市实际,我们郑重提出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战略构想。从党的宗旨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从群众的期盼来看,对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作为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核心任务,谱写枣庄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4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三大战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打造“富庶之乡”。富庶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基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让财政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未来五年,力争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