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中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1、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文章开篇所列到的数学家的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是构成了他们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心理素质的形成正是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的内容。2、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二、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做作业前钻研教材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并熟记必须记忆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都大有帮助。4、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而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5、独立解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6、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问题解决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的方法?尽量地考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同时,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脚。7、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的重视,培养方法的得当。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2、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以数学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应落在良好的解题习惯上,应把养成学生良好解题习惯当作解题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需要,结合可能,有的放矢,具体明确,做到由少而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全方位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包括仪表、情绪、语言、板书和解题的良好习惯等),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不断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感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习惯。4、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对其影响也较大,勤奋、刻苦、严谨和注重对知识的消化理解的学风,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班集体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个人良好习惯的形成也起着关键的外因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方面也应有所重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已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觉自主地学习。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勤于动口,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地感悟所学内容,从中激发创新思维,最终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一、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勤动口我们学校开展了课前二分钟演讲活动。别小看这不起眼的两分钟,它可帮了我们的大忙。我充分利用这个空间,让学生自己上台演讲,内容自选,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小知识或小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趣事,还可以背诵古诗。开始有的孩子胆小不敢上台来,但当上台的人一天天增多时,他们也坐不住了,纷纷上台演讲,一年下来,孩子们都争着上台发言。课堂上,多角度提问。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读了课题之后,我把提问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反映可热烈了:“北京过春节跟我们一样吗?”“它有哪些习俗?”…我趁势引导:“同学们提的问题,书上都有答案,学了课文以后,你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你们想不想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非自然形成,它要求我们引导,规范。1、耐心诱导。老师有时苦口婆心地讲,三番五次地示范,可总有学生仍然达不到规范要求。对此,教师决不能动辄批评指责,伤学生自尊心。切忌“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因人开“方”,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以情感人,以情促行。对这些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来说,能逐渐克服克服不良习惯,就是进步;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希望。因此,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热情,成为治病的良医。如针对一部分由于作业习惯不好而出现错误的学生,我经过调查,对这些学生提出了“及时,认真,独立”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2、典型开路。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在同学身边的学习经验,轮流介绍,这些经验很贴近大家的实际。光有典型还不够,还要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写周记,让学生们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总结,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制订学习方法常规,对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到导向和制约的作用。3、个别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对这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促使他们舒展心灵,尽展潜能。对于外向型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刨根究底,务求彻底弄懂。对于内向型学生,着重引导打破封闭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疑问,敢于与同学合作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不良习惯,提出“随处学习”,“善做笔记”,“书写整洁”等。假如,各科任教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养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习习惯,那就更加完美了。4、家校互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很关心,他们对子女的指导主要是:一是盯着子女做好作业,二是每次考试后,询问分数。但是对关系成绩好差的学习习惯不大关心,或不懂得如何指导。为此,我就向家长提出“不在于学生对着打开书本坐了多久,而在于坐在那儿学的效果”。同时,介绍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使家长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心中有个谱。为调动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家长当一日老师制”——一些简单的试题交给家长批改;“家长学生合作制”——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假期活动式作业,一起动手做做学具等;“家长孩子角色互换制”——让孩子为家长提意见,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可以让家长通过作业本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二是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对于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中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1、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文章开篇所列到的数学家的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是构成了他们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心理素质的形成正是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的内容。2、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二、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做作业前钻研教材的方法,并养成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