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公平观念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公平观念分析常宁市幼儿园贺云摘要:如今,地区差异已经客观存在,而学前教育领域在探索进一步的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从微观研究一个幼儿园内部的公平性显得更为迫切。本研究结合教师的行为表现,综述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公平观念的一些误区,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对有关问题行了总结与反思。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观念;误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全社会都在积极提倡公平与正义、和谐与发展。面对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的悬殊,教育公平问题也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障碍。很多理论工作者在极力倡导地区教育资源的公平,教育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等,但是目前还显得不是很现实。这也就造成了教育公平提了很多年,但还是觉得有些空洞与遥远的原因。然而从微观层面研究,对于一个幼儿园内部,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确实是简单可行的,也是短期就效果明显的。一、幼儿教师教育公平观及其重要性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是对教育活动中人际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教育公平,作为一种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评价和规范,是一种抽象的价值存在,人们须对教育公平本身再提出自己的判断原则,才能进一步说清教育公平与否。本研究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公平观念理解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对教育资源分配的理解和评价,具体来说包括,对幼儿的关注机会、尊重程度、材料的使用、幼儿个性差异的理解、评价标准等。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较少地关注“我的孩子比起全国其他地区的孩子,在这个幼儿园学习是否是公平的条件下入园”等这种宏观的比较。相反,在一个幼儿园内部,特别是课堂教学、生活教育、孩子身心关注等教师的公平观念和行为给予极大的关注。现在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如给教师送礼等,正是根源于教师、家长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的误区。一般家长都会很希望教师给予自己孩子更多鼓励性的关注,而实现中教师理解的教育公平观念又不完全同于自己的实践,往往认为要公平就是给每个孩子等同的机会,现实做不到,所以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观念的偏差→行为的偏差→笼统排斥教育公平的理念。故此,客观分析教师的公平观念误区,分析其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公平观念得到科学的实施,那么他们与幼儿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乃至个人的工作评价都会自然地获得成功。二、常见教师教育公平观念的误区⒈教师教育公平就是给予孩子同等的关注。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教育中的机会均等。而习惯上很多人认为,既然机会均等,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要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给予孩子等同的表现机会,同时要关注一个班级内的所有孩子的表现。“我提出问题,有些孩子根本不愿回答、不会回答,我又有什么办法”等各种教师抱怨的问题。但是我们从课堂空间、课堂时间、课堂交往、课堂心理因素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鲍传友,2002(10);李润洲,2002(4)]从课堂空间看,前面和后面的孩子是否给予近似的目光和行为关注。从时间上看,课堂时间表面上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时间对每个学生成长的实际意义却是不同的,倘若课堂教学使个体学生处于“零时间”或“负时间”的状态,那么这种情形对学生来说则是不公平的。从课堂交往看,在师生互动中,有些教师有意地对学生实施一种差异性交往,这种差异性不光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同教师与学生群体互动的比例差异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的对象差异上。从课堂心理因素看,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和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教师心理活动中的动机和看法又左右着他的行为表现。同时教师的的非言语行为也会影响课堂的教育效果,如眼神、手势、身体姿态等。⒉教育公平只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很多教师也是十分重视教育公平,也在一直尝试进行公平教育。但是现实中,社会大的客观环境、家长的态度、幼儿园的资源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而且对于新观念的实施也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总结,故而很多教师都会出现这样的感慨“教育公平是好东西,但是实施却很难,只能作为一种理想中的观念和追求罢了!”那么,现实中自然也就出现了一些观念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这种误区的出现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但是不能成为我们空谈的借口。⒊因材施教就等于差别对待。因材施教在三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时就深刻揭示了它的内涵:一、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掌握其心性特点;二、根据掌握学生的情况和特点,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三、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现实中,教师真正做到的是差别对待,很难去理解因材施教的前提,掌握学生的心性特点。很多教师都只是进行着“想当然”的教育。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给了一个气质属于抑郁质的儿童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你还想获得积极表现,希望依次来激励他,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科学理解因材施教,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不能仅仅简单进行差别教育。⒋追求同步化忽视个别差异。幼儿园教育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基础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在教育教学评价中也不必面临着经常考试和应试的压力。教师一般都会有很自由的空间来组织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评价指标等。但是,班级教学自从夸美纽斯论证实施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同步性与差异性的矛盾争论始终没有休止过。当然,幼儿园教育中,既然是班级教学,当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可能更多的是严格按照年级的月教学计划,不能很好的兼顾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其实幼儿园教育阶段,正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理想和最佳的创新阶段。如果幼儿园的教育走向了“小学化”,那将是我们真正教育的最大的失败。幼儿教师一般来说无论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素养都要比较扎实的,幼儿教育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会贯穿于游戏之中,所以笔者认为真正理想中素质教育最好的蓝本就在这里。如果教师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那么教育的质量就会大大受损。⒌心理偏见与不良暗示性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这种偏见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公平性。这种偏见很多是客观的,我们不能说绝对的消除,但要极力的去回避。教师出于个人原因而偏好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是在各个层次的教育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另外,教师也对基础好、以往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与更多关注与期待,用学生的话来形容,就是“老师喜欢好学生,不喜欢成绩差的”。对于一些教师对不同幼儿的期待以及眼神交流都会影响着幼儿学习课堂效果。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目光中的教育力量是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清楚的,也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⒍课程选择和实施的公平性。当不同的幼儿学习同一课程时,在内容相同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不公平的因子。这一现象的来自于完全不同或者差异很大的背景的儿童学习相同的课程内容。布尔迪厄的“语言的时间掌握”“语言的符号掌握”两种语言掌握模式等理论可以很好的说明。简单来说,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同一种课程会出现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同一文化环境但是具有不同经历的孩子接受课程时也有不同的差异。同时,教学时间上的限制,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将大量的学习机会分配给“好的”学生,而忽视“差的”学生。我们还会发现,不同幼儿在接受同一课程的指导和反馈也存在着差异。⒎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对于习惯“一刀切”的教师很容做出判断,上课表现好、听话、学习任务完成好的孩子自然会成为教师表扬的对象,对于那些班上默默无闻的,又不是经常“调皮”的孩子,教师的评价性语言相对要少得多。无论是教学的评价、课程的评价以及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都不能进行“一刀切”,要有差异性。有些孩子进步很慢,但他们一直的努力,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关注。教师的鼓励性动作、语言、神态都是对幼儿能够产生极大效果的评价性“语言”,故此,教师教育的公平性可以说贯穿于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三、原因分析纵观现阶段幼儿教师对于教育公平理解出现的误区,可以总体从客观和主观的两方进行阐述。(一)客观方面:⒈社会背景。教师教育公平观念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前教育公平问题争议的影响。目前来说,教育公平的研究和论证本身就存在问题:一、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混同使用,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对于教育追求公平,但同时又不得不公正对待差异,在不平等中寻求公平,这是比较困惑的内容。二、教育公平理论研究比较宏观。对于这个问题,虽然现在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论证,说明了其必要性,合理性等,但问题在于:应该如何界定哪些不平等的是合理的,哪些不平等的又必须消除呢?怎么才能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三、教育公平作为一个新时代特征的重要概念,它的研究方法一直处于比较单一的情况。目前的研究多是采用思辨,宏观描述、演绎推理层面上,少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定量研究。⒉微观教育环境。这里的微观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所在幼儿园人文条件和教育理念。一个宽松的幼儿园发展环境会对教师的工作心态、教学效果、教育理念、个人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幼儿园都会采用“老教师”来领带“新教师”的做法。但是这种时候,往往一些陈旧的观念也会一并的传承下来,特别是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对于一个教师的工作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不一定真正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特征。⒊心理认知情感的基本特征。绝大多数教师们尽量在心底努力纠正各种不良的心理偏见,但因为教学质量、教学进度、教学量高低大小及私心的作用,常会致使这些心理偏见在老师的心里作祟,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上了固定的高低标签,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的公平对待。因为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想到的东西可以说很多是无法完全的做到。即使同一个母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孩子的关注、教育、物资提供等也不可能进行绝对的公平。(二)主观方面:⒈专业知识和吸收新理论的水平限制。教育公平的客观准确理解是我们形成教育公平观念的前提。目前幼儿教师任务一般比较繁重,所以教师较少的机会去深入关注一些新的教育,有些了解可能多数来自别人片面介绍。这就必然会对一些概念的和内涵的理解不够。现在幼儿教师看单纯理论书籍的并不多,主要时间可能在一些教育杂志或者教学案例上。对于一些理论的真实内涵把握不够,职后的培训不多,也就限制了一些专门系统学习理论的机会。自己理论上知识的吸收不够也自然会制约着我们观念的更新与理解。⒉行动研究不足。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想寻求一种教育教学中的公平,这样既能有利于自己与孩子成功合作,搞好课堂教学;当然也能取得家长好评与支持,顺利实现家园的合作。但是,对于目前教育公平微观指导理论匮乏,教师实践的空间和机会的限制,也自然造成了目前观念与实践的脱节现象。教师要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首先就要对新观念有所了解,不断的深入学习,同时要真正用于自己的实践,提高其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更正一些不良的观念,从而进一步进行指导。⒊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当然,极少的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问题。一些教师会因自己的职业倦怠或对家长、其他教师、工作环境甚至是幼儿的不满,而不加控制的表现教学行为上,甚至有意曲解一些东西,经常用非正常心态对待工作。经常用一些暗示性言语或表情面对家长和幼儿。⒋个人的经历与经验。教育教学的观念与一个人的本身的学习成长经历以及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信多数教师自己的成长中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过教师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教学就是客观存在着不公平现象。那么这些先前的经历必然会影响着我们对于新观念的学习和理解。故而,教师要客观分析总结反省自己以往的亲身经历,不能让它成为默认不公平的理由,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哪些行为是可以纠正的。四、总结与反思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实现问题。中国即将处于独生子女“独霸”的天下,很多家长自然都在全身心的注意着自己的子女,他们希望在全社会范围真正体现着教育的公平。但有些家长也有着不同的思考,他们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有意的去破环这种公平。但是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我们身份和使命要求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公平的对待每个天真的孩子。现实中,我们都在尝试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面对社会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有责任在微观上体现公平。我们尝试着尽可能的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