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从旅顺屠杀事件的影响讲起作者:陈--学号:--------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在1984年发生的一场战争,失败给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旅顺屠杀事件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伤痛与愤怒,进而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屠杀;近代化;影响一、引言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越来越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而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富强,最终展露了他的野心。二、甲午中日战争概况198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以帮助朝鲜平乱为借口,出兵朝鲜半岛,进而对清朝宣战拉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在陆军方面,日军迅速击败了赶到朝鲜的清军,然后强行突破鸭绿江防线,侵占满洲,再组建第二方面军,从花园口登陆,攻占旅顺半岛,最后攻占辽河平原,直逼直隶。在海军方面,日本舰队在丰岛重创北洋水师,使其躲入威海卫不敢出来,然后又出动陆军攻占山东半岛,与海军合围,歼灭北洋水师。面对一系列的失利,清朝政府被迫和谈,最终李鸿章在马关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三、旅顺屠杀事件在进攻旅顺半岛时,之前一触即溃的清军,终于做出了较为像样的抵抗。虽然日军还是攻占了旅顺口,但这小挫折却让日军恼羞成怒。随后,由中万德次带领的侦察小队因被清军围攻而集体自杀,但是他们的尸体却被清军凌辱。这一事件再次激起了日军的愤怒,于是他们开始虐杀清兵。由于许多清兵伪装成百姓逃脱,日军渐渐变成屠杀百姓,以至于部分男女老幼。1948年旅顺《重修万忠墓碑文》称:“我同胞之死难者凡二万余人。”英人胡兰德《中日战争之国际公法》一书披露,“此时得免杀戮之华人,全市内人仅三十有六之华人耳,然此三十有六之华人为供埋葬同胞之尸体而被敌残留者。”可见日军的残忍暴力。然而,当时的日本却并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日本伊藤博文首相与陆奥外相极力否认屠杀事件,并让日军尽快处理清人尸体,安抚居民,然后又拉拢美国人,消除舆论,加上清朝自身的沉默态度,日本最终脱离了干系。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却让日本掩盖过去,如何不使人愤怒?清军的无能,政府的软弱,被屠杀的尸体,日军的暴行,无一不触痛了国人的心。自恃天下宗主的清朝,到头来却被毫不起眼的“蕞尔小夷”打得落花流水,无不挫败了国人的自尊。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再也坐不下去了——必须要改变!四、洋务派的改变(一)战后洋务派的努力清军的一败涂地,给本以为达到“自强”、“求富”目标的洋务派当头一棒。以往的目的远远还没有达到,于是洋务派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1.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是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入手的。“强兵”是洋务运动最初要达到的目的。战后洋务派在上书奏折中都提出了复兴海军、创练新军的主张。在洋务大吏的极力倡导下,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首先从重建海军、编练新军和整顿军事教育几个方面着手进行。2.工商业方面甲午战后,洋务派对战前“求富”无效的原因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官办”、“官督商办”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发展工商业的主张。光绪阐明了“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思想,即发展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两个方面。甲午战后的工商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用工业取代了军事工业的主体地位,商办企业在洋务运动中异军突起,并且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3.教育方面甲午战后清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打破了过去以培养军事人才和翻译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开始广设学堂。然后又对科举制度改革,打起了“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的口号。另外,洋务派派遣留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大。4.政治方面后期的洋务运动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已涉及制度的变革。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领袖人物,他改革政治的主张可以看作是洋务运动后期政治方面改革的代表。他认为在西学中,“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并广泛推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教育等政策的主张,说明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已经涉及政治改革的领域。经过上述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甲午战后,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洋务思想呈普及之势,正所谓甲午战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纷言变法”。(二)洋务派的结果虽然洋务派积极反思并做出新的改变,却仍改变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1.“自强”、“求富”的破产战后,由于财政匮乏,“自强”军事现代化活动主要集中于“练兵事业。虽然制定了三十万的“练兵”计划,但事实上仅有张之洞的“自强新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远未达到三十万的计划要求。另外,洋务运动在“求富”阶段,创办了大量新式民用工业。但由于中国需向日本支付两亿两白银赔偿日本军费,允许日本在华设立工厂,并且西方列强利用“利益均沾”的特权,纷纷在华投资设厂。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财政枯竭,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企业的发展。于是1895年6月,清廷下令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即将民用企业出售给官僚、地主和商人经营。被出售的工厂企业有的转化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的因经营不善,纷纷破产;有的沦为了外国资本经营的企业。洋务派所创办的这些民用工业的丧失,表明“求富”活动的失败。2.洋务派的分化使中国早期现代化丧失了有力的政治推动力但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清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对其降职削权,李但他在战后逐渐转变成了顽固派,成为早期现代化事业继续发展的阻力。其他的张之洞等人虽然拥有雄心抱负,但却缺乏相互呼应支持的政治力量,并且因政见不同与李鸿章矛盾尖锐。战后,原本团结的政治集团洋务派已经发生了分化,难以再团结一致,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活动的失败,以及洋务派的分化,再加上严重的财政困难,本应继续深入发展下去的洋务运动最终被迫以提早结束而告终,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也因此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五、知识分子的改变(一)戊戌变法的兴起甲午战败的结果也导致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勃发。国将不国,何以图存,一批年轻知识分子的心中涌起了救国的激情。他们批评洋务派的改革是“小变”,从而发出了“变法”的呼声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二)“百日维新”的失败维新变法风风火火地办起来了,然而不过百日,慈禧太后一声令下,光绪帝被囚禁,维新派被镇压,变法的成果除了一所有名无实的大学堂外,一切付之东流。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先进得多,属于高层次的近代化活动,但其生命力却远逊于洋务运动。究其原因,维新派缺乏阶级基础,思想理论上并不成熟,再加上组织上不成熟,最终导致了失败的结局。总之,从主观上看,维新派尚不成熟,而客观环境也根本不能容纳它,因此失败是必然的。维新派爱国的赤诚、救国的迫切为后人所敬仰,但其失败却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再次受挫。六、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改变(一)革命的曲折路程甲午战争爆发后,孙中山认为革命时机已经成熟,便再次到檀香山,并创立了兴中会,谋求华侨的帮助,但结果收效甚少。1895年他从檀香山返回中国,想乘清政府新败之机发动广州起义,攻占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结果失败而再次逃亡海外。此后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流亡海外,辗转于世界地,继续号召革命,但是几乎没取得什么进展。所以革命形势在1900年之前还没有成熟,并且孙中山所能争取的,也只有会党人员和少数华侨而已。(二)辛亥革命的爆发1900年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人的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郑士良等人发动的惠州起义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得到民间不少的舆论同情。1901年以来,西方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断传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也加入到革命者的行列,再加上晚清政府当时用人行政的倒行逆施,敷衍欺骗,保皇党、立宪派也发生分化,部分人士也倾向革命,革命团体广泛地建立起来,国内的武装起义也日渐增多,此起彼伏,动荡遍及全国,终于在1911年爆发了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其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最终改朝换代,建立起中华民国。七、结语甲午战争经过120年的时光,在中国人的心里深处留下了伤痛与耻辱。然而,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改变,寻求兴国之道,最终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所以说:甲午战争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可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参考文献:[1]宗泽亚.清日战争.北京,广州,上海,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4[2]戚其章.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东岳论丛,2011.1[3]蒋晓君.浅谈甲午战争后的洋务运动.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9)[4]郭婷.甲午战争与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成败.曲阜师范大学,2010[5]徐洪波.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高校教育研究,2009(1)[6]曾琦论.甲午战争后晚清政局的变化.学术论坛,2005(11)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