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一、选题意义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只有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失去了“诚信原则”,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诚信无论是对于治学经商、治国理政,还是对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品行,拥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医疗服务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危,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医疗工作,除了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诚实守信尤为重要。古今中外的许多医学家本着对生命的敬重,都把诚信作为基本信条,以仁慈之心爱护病人、以济世救人作为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将诚信作为医生的职业要求,提出“医乃仁术”、“无德不医”、“大医精诚”、“人命至重,贵逾千金”等等职业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命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高,诚信成为维系和调节医患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关系,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和整个社会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纽带,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也是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立业之本。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赢利原则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急功近利、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四处蔓延。“诚信”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渐渐淡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渐风行。一些政府部门欺上瞒下,朝令夕改,谎报政绩,大搞“浮夸”,“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日常生活中,假货、假钞、假冒商标、假账、假发票等等大行其道,拖欠赖账,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走私,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在学术领域,假学历,假论文,假科技成果时见报端,一方净土也被腐蚀;人际交往中,尔虞我诈,背信弃义、讹诈等现象使人们互不信任……。这些社会现象,无情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意识,诚实守信的人成了“傻冒”,坑蒙拐骗之徒成了“能人”。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在被称为“净土”的校园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在部分同学身上屡有发生:骗取助学贷款、骗取助学金;拉帮结派捞取党票及奖励;编造理由请假不上课,抄袭作业,考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考试内容,缩小考试范围,考试作弊;在实验课中,不按照程序和条件操作,不尊重实验原始记录,编造和修改实验数据迎合实验结果,对实验误差和异常现象没有分析或不认真分析,不按真实实验过程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或抄袭实验报告等。如何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素养,树立医学诚信道德理念,是医学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加强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法公民的重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法理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行动的诚信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现在的诚信教育仅仅靠政治课来进行,因为没有联系到具体的实际,而且教育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其效果非常弱。学科教育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教师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的:“为贯彻全面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现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1]”.《分析化学》教学中蕴含有大量的诚信教育因素,如果注重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必将取得教学和教育的双重效果。二、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诚信的概念《礼记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就是实际有,真实无妄的意思;二是德性之义。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指向不再是自然界而是人本身。“诚”有真实、实在、不虚假等意思,主要是指一种真实的,诚实的心意或是心态。就是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讲实际,符合事实,真心真意,不能欺骗别人。“信”有确实,信实,信用,相信,信奉等意思,主要是对指信从、信任的行为或守信行为的一种确认。《论语为政》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为人要信实;《论语阳货》言:“子曰:“能行五者天下为人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即信是修为人的五行之一。在今天“诚信一词就是诚实不欺的意思,也就是强调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恪守诺言,不蒙骗和欺诈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赋予了诚信日益丰富的时代内涵。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对法律、规则和契约的忠诚,体现出诚信。华中师范大学的高玉平教授讲“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信可以为个人建立高尚的人格力量,可以为单位增加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为社会建立稳固的生产生活秩序,可以为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结合学校教育,教师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诚信,对家长诚信,对学校诚信,对党和社会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家庭诚信,对学校和社会诚信,对国家和民族诚信”【2】。(二)国内外诚信教育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诚信教育的研究,除了在品德教育、道德教育等专题中略有涉及外,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的专题研究尚无人问津。笔者所能看到的涉及到诚信教育为主题的资料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赵亚夫等主编的《历史教育价值论》、《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学会行动·社会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虽然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诚信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准则,则是意见一致。西方国家也重视诚信品格的教育。沈晓敏主编的《社会课程与教学论》里介绍了美国、日本等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其中也蕴含着对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张艳芬的《澳大利亚“公用课本中的诚信教育》和《从校长打赌看美国诚信教育》等文章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真是应有尽有,而从中可以看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一直很重视诚信品格的教育。三、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和可行性(一)《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意义德育不仅是教育的根本手段,更主要的,它是教育的核心本质,是目的,是灵魂。德育是教育之纲,纲举方能目张。教育关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而在德育的诸方面中,“诚信教育”是致关德育成败,起主导性、决定性和占支配地位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就己经非常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了。《弟子规》谈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地把“信”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六艺》放在第二位。《大学》中开宗明义讲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也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承袭了儒家思想,主张学校教育必须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他要求学校教育以诚信教育为目的:“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就是要使学生“明人伦”,以修养其孝佛忠信之道,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真人,他这样概括:“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重视“诚信教育”对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综合、和谐发展的提纲挚领,举足轻重的巨大能动作用。因为受教育者优良的思想品德在持之以恒的教育下一旦形成,即化作心灵内部道德环境。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内部道德环境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必将继续发展和提高其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内部道德环境是一种持续的能动的力量,赋予受教育者以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能自觉地提出自我思想品德修养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和方法,并努力付诸实现。这种内部道德环境的形成,就是德育过程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正是学校教学历来倡导的外因转化为内因的“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也正是教育目的的本质和核心。毋庸置疑,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诚信道德”必将是贯穿于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和文明进程的永恒的思想【3】。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让受教育者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识,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诚信教育,从教师的角度,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校“行以至诚”的教育价值,理解诚信的内涵与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从“立人”的高度去看待学校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并转化为自己育人的自觉行为,在平时的言语行为中为学生做好榜样;还要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现象从“真善美实”的角度引导学生诠释“诚信”更多的内涵;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将诚信教育思想落实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诚信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就是对诚信的认知、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诚信知识的教育,也要的具本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讲诚信的情感,特别要在利益情景中提高诚信意识,还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实诚信行为。当然,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具有在各方面获取信息能力,但是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及自控能力的发展程度还不高,社会问题往往不能全面分析,只看到一些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因此,医学高专的诚信教育应该针对大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展开。《分析化学》诚信教育渗透是指化学教师结合《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课堂中进行诚信教育是学校诚信教育中一种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施行)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对道德教育的评价超过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论”,他说,“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而且是永远发展的过程”。”他认为:“道德就是教育。知道如何把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到学校所用的教材上,这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丁肇中教授认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能和别人竞争、站在别人前面、诚实”。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谆谆寄语同行:“化学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可见,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科教育进行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二)《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可行性《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找到一条途径,使化学教学和诚信教育相互渗透,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诚信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传道”于“授业”之中,从而能真正“解惑”,这是每一位学科任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各学科中,《分析化学》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使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分析化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科技,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