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史讲授:上官秋实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Baroque),源自葡萄牙语barocco,有奇异、不合常规之意。巴洛克风格——华丽、繁琐、神秘、怪诞十七世纪文学罗马圣彼得教堂贝尔尼尼的华盖十七世纪文学十七世纪文学亨德尔巴赫十七世纪文学•普桑《海神的凯旋》鲁本斯《玛塞拉登陆》十七世纪文学文学中的巴洛克风格表现为:神秘的宗教色彩,悲观、虚无的情绪、注重感官的享受以及浮艳夸饰的词藻。十七世纪文学•巴洛克文学在各国的代表意大利马里诺诗派西班牙贡戈拉诗派卡尔德隆《人生如梦》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尔西木传》法国于尔菲《阿丝特蕾》英国玄学派十七世纪文学二、古典主义文学(一)、产生的原因:1、法国宫廷的扶持;2、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基础;笛卡尔(ReneDescartes,1596-1650)“我思故我在”3、文艺复兴开创的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的风气。笛卡尔十七世纪文学(二)基本特征:1、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迎合宫廷趣味;2、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3、注重理性;布瓦洛:“首先必须爱理性;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4、寓教于乐的美学原则;“诗的公正”5、严谨的创作规则:悲、喜剧的严格区别、三一律、五幕剧等。十七世纪文学•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要求一出戏剧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必须整一,即时间必然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不能变更、情节必须完整。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动作或情节要一致,不可枝蔓丛生斯卡里热德·拉塔耶《论悲剧艺术》十七世纪文学第二节英国文学一、玄学派(metaphysicalschool)邓恩(JohnDonne,1572-1631)赫伯特(GeorgeHerbert,1593-1633)克拉肖(RichardCrashaw,1612-1649)马韦尔(AndrewMarvell,1621-1678)考利(AbrahamCowley,1618-1667)创作特点:讲究巧智和奇思妙想,说理辩论多于抒情,善于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和典故交揉在一起,意象则涉及各种知识领域,类比奇特。十七世纪文学德莱顿(JohnDryden,1631-1700):“邓恩喜欢玩弄玄学,不仅在他的讽剌诗中如此,在爱情诗中也如此。爱情诗本应言情,他却用哲学的玄妙的思辨,把女性们的头脑弄糊涂了。”约翰逊(SamuelJohnson,1709-1784):“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是分析性的,他们把每一个意象都敲击成了碎片”,“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十七世纪文学•T·S·艾略特《玄学派诗人》(1921):……玄学诗人的句子结构有时是极不简单的,但这并不是一个缺点;它是思想和感情的忠实反映……这种忠实性导致了思想和感情的多样性,它也导致了音乐效果的多样性。一个思想对于多恩来说就是一种感受;这个思想改变着他的情感。……他的头脑就在不断地组合完全不同的感受。普通人的感受是杂乱无意的、不规则的、支离破碎的。……但在诗人的头脑中这些感受却总在那里被组合成为新的整体。十七世纪文学二、弥尔顿(JonhMilton,1608-1674)《为英国人民声辨》(1651)十七世纪文学•《失乐园》(ParadiseLose,1667)•《复乐园》(ParadiseRegained,1671)•《力士参孙》(SamsonAgonistes,1671)•布鲁克斯(CleanthBrooks,1906-1994):“诱惑是弥尔顿全部创作的主题”。《失乐园》1668年版失乐园扉页12卷《失乐园》两条主线:一条是亚当夏娃违反禁令,被逐出乐园;一条是撒旦反叛上帝,最终受到惩罚。十七世纪文学撒旦:身躯状貌,在群魔之中巍然耸立,好像一座高塔。他的容姿还没有全失去原来的光辉,仍不失为一个堕落的天使长。----《失乐园》第一卷十七世纪文学“现在,我们是从何等高的高天上,沉沦到何等深的深渊啊!……可是,那威力,那强有力的胜利者的狂暴,都不能叫我懊丧,或者叫我改变初衷,虽然外表的光彩改变了,但坚定的心志和岸然的骄矜决不转变……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了: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的呢?……向他哀求怜悯,拜倒在他的权力之下,那才真正是卑鄙、可耻,比这次的沉沦还要卑贱。”----《失乐园》第一卷十七世纪文学•“撒旦式英雄”(SatanicHero)•威廉·布莱克:“弥尔顿写起天使和上帝来,仿佛手带镣铐,但写起魔鬼和地狱来,却是挥洒自如,这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和魔鬼是一伙的,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罢了。”•雪莱:“就道德方面来说,弥尔顿的魔鬼就远胜于他的上帝,正如一个人百折不回地坚持他所认为最好的一个目的,而不顾逆境与折磨,就远胜于另一个人冷酷地深信必定胜利,而用最可怕的手段来报复他的仇人……”。十七世纪文学形象的变化过程:大天使长→叛军的首领→蟾蜍→蛇堕落的过程:反叛的英雄→密探→无赖、懦夫、撒谎者十七世纪文学艺术特色:结构宏大、风格庄严,神话结构和现实结构相依托,重大哲学问题的探讨与突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完美结合。采用无韵诗体,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庄严和崇高的文体”。十七世纪文学三、《天路历程》约翰·班扬JoneBunyan(1628-1688)十七世纪文学《天路历程》ThePilgrim’sProgress(1678,1684)梦幻寓言的形式基督徒毁灭城名利场天国城十七世纪文学第三节法国文学一、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悲剧高乃依、拉辛喜剧莫里哀寓言拉封丹《寓言诗》理论布瓦洛《诗的艺术》十七世纪文学高乃依PierreCorneille1606-1684“悲剧之父”《熙德》(1636)《贺拉斯》(1640)《西拿》(1642)《波利厄克特》(1643)十七世纪文学•《熙德》LaCid(1636)堂·罗德里克施曼娜理性与感情家庭荣誉与个人幸福十七世纪文学让·拉辛JeanRacine1639-1699《安德洛玛克》(1667)《费德尔》(1677)十七世纪文学•《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1667)司汤达:“虽然带着镣铐,依然英姿勃勃,优美动人”。安德洛玛克庇吕斯赫耳弥俄涅俄瑞斯特斯十七世纪文学•《费德尔》Phedre(1677)费德尔希波吕托斯厄诺娜阿丽丝岱赛十七世纪文学莫里哀Moliere1622-1673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伪君子》《吝啬鬼》十七世纪文学•《伪君子》Tartuffe(1664-1669)又名《达尔丢夫》达尔丢夫奥尔恭欧米尔桃丽娜十七世纪文学•《伪君子》的艺术成就:1、绝妙的铺垫;歌德“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2、悲喜剧结合;喜中悲、悲中喜3、夸张手法的运用。“伪”、“愚”、“智”十七世纪文学•《吝啬鬼》TheMiser(1668)阿巴公克雷昂特爱丽丝玛丽亚娜瓦赖尔昂赛末侯爵十七世纪文学布瓦洛NicolasBoileau-Despreaux(1636-1711)《诗的艺术》TheArtofPoetry(1674)理性和自然十七世纪文学二、“古今之争”第一次发生在17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贝洛1687《路易大帝时代》1688《古人与今人之比较》布瓦洛1693年《关于朗吉努斯的思考》第二次发生在18世纪初达西耶夫人、乌达尔·德·拉莫特十七世纪文学•争论的焦点:如何正确评价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争论的实质:它是文学中自由倾向的表现,是诗人、作家不再愿意接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要求创作的更大自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