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提问:这两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义和团是19世纪末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组织,由义和拳、梅花拳及大刀会等民间秘密结社组合,在反教会斗争中发展而成。宗旨是反清复明。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三、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四、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五、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六、辛丑条觉得签订及其影响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1)列强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狂。教会势力与地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3)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2、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原因:山东反洋教斗争的高涨3、“扶清灭洋”口号扶清1.朴素的爱国意识2.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1.广泛的团结群众参加反帝斗争2.具有笼统的排外性反映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具有爱国性质。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盲目排外,不能明确认识清政府及其专制制度。(3)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外民族矛盾。(1)进步性(2)落后性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发展方向:山东“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这引起帝国主义恐慌。列强要求清政府迅速扑灭义和团。清政府任命了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上任后,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这是山东义和团被迫转移到直隶的原因。直隶京津义和团虽然提出“扶清灭洋”,但在遭受镇压的情况下,英勇反抗,没有受“扶清”的束缚。山东、直隶的义和团攻克许多城池,势力席卷京津。2、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剿灭利用和控制讨好列强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列强要清政府迅速扑灭义和团。清政府于1899年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任后,血腥镇压义和团。——引自《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根本目的是什么?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剿与抚的变化剿灭:帝国主义的压力、维护统治、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招抚:义和团发展迅速,感到难以剿灭义和团,企图利用义和团对抗帝国主义侵略,加以控制。同: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义和团,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三、高潮:抗击八国联军侵华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2、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斗争(1)廊坊、杨村阻击战(2)天津保卫战:聂士成阵亡(3)北京抗战: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劫掠,中国人民遭受到空前的蹂躏。被联军轰毁的北京民房和正阳门一、开始形成(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二、进一步加深(1860年-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三、大大加深(1895年-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侵华四、完全形成(1901年以后)《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形成的过程兴起发展高潮招抚八国联军疯狂侵华《辛丑条约》失败清政府帝国主义义和团四、义和团运动的结果1、失败2、失败原因:a、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主观原因:“扶清”口号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c、根本原因: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3、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五、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六、《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1、签定的时间、缔约国、内容2、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11国列强内容影响143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并由各国驻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京山线沿线要地;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斗争;使中国人民更加贫困。成为列强的大本营。便于外国控制清政府和镇压人民反帝斗争。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1234一、兴起1、兴起原因二、发展1、口号:扶清灭洋2、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镇压、利用、控制、出卖、剿灭三、高潮——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夏)2、廊坊狙击战3、天津保卫战4、北京地区的战斗四、评价1、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2、历史意义显示民族力量;粉碎瓜分计划;打击反动势力;加速清廷灭亡。五、《辛丑条约》的签订1、内容赔款、毁炮驻兵、使馆划界、禁止反帝2、影响清廷彻底成为帝统工具半殖半封社会完全形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本:帝国主义侵华加深,民族危机加重直接: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B、清政府进一步腐朽,黄河连年泛滥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D、清政府实行“袒教抑民”政策2、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B、为了使清政府允许他们公开活动,承认合法C、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D、带有笼统的排外性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A、反封运动B、反资运动C、反殖运动D、反帝运动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A、《辛丑条约》签订B、《马关条约》签订C、《天津条约》签订D、《南京条约》签订课堂练习课堂练习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C、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D、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领导7、以下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A、建立总理衙门B、任命赫德管理海关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永远禁止反帝组织建立在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都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也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课堂小结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说一说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义和团运动是在空前的民族危机和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基督教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的冲击而日益呈现危机的背景下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有反帝爱国的正义一面,然而他们正处于古老中国被动地步履艰难地迈向近代社会的特殊时代,这种正义的反抗并不一定完全是进步的。他们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文化为出发点,采用的却是盲目排外和封建迷信的极端落后的手段,结果非但没有挽救半殖民地的中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列强扩大侵略提供了借口,加重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教训是惨痛的。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痛定思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行新的反思。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是不能完全使中国社会实现近代化的。欲使中国摆脱奴役,走向近代,就要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就要更深入广泛地开启民智。于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又有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激进的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动摇了封建文化的根基。它对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这场思想领域中的运动引起了政治领域中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并进一步和马克思主义及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中国社会逐步走进近代,迈向现代。可以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