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蔡兵在当代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如何保持优势、抢占先机、全面提升北京服务业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其显著的产业特征为高成长、高增值、高科技含量和强辐射性。简单讲,现代服务业包括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改造“再现青春活力”的传统服务业两部分。参照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现代服务业可划分为四大类,即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涵盖现代金融、社会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房地产、教育培训业等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是市场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市场由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共同决定,当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不能适应服务需求的变化时,市场必将要求服务业蓬勃发展。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可以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从而能强力拉动都市经济的发展。被誉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典范的印度软件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过去十年间,印度软件年增长率在40%以上,仅软件业产值一项就超过了GDP的1%,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在我国,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物。1997年,“现代服务业”的名称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任务。未来15-20年,我国事实上已处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明显,科技信息发达、人才荟萃、资本密集、市场旺盛、奥运和CEPA契机,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这一切都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市委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突出发展具有首都优势的服务业,保持第三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今后一段时期,优先发展符合首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最富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二、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1、现代服务业在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北京市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3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亿元,增速为10%,占整个GDP的比重为61.6%,高居全国第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北京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到总就业人数的59%。但比较而言,北京的服务业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表现在总量依然偏小,比重依然偏低。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3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服务业比重均超过85%,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70%以上,北京与之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上海相比,虽然北京的相对数高出了13.2个百分点(上海为48.4%),但绝对数却只有上海的74.5%(2003年,上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27亿元)。表1近几年国内几大城市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略)2、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改造提升,但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北京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在发展中逐步调整和优化。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金融、会展、社会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2003年,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7.3亿元,增长11%,在首都服务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继续得以巩固。但总体看来,内部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偏低。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占全市GDP比重高达61.6%,但其中多半是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教育、信息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还不到10%。与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其它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尤其是符合首都比较优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会展业、现代物流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亟需加快,优势产业群有待培育,现代服务业与二产之间的关联效应、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还远未实现。3、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步伐稳步推进,较完善的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但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服务业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现代服务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和封闭格局已被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功能比较齐全、大中小配套、城乡互接的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但与首都城市功能的要求相比,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仍显滞后。受行政性垄断、行业和开放度的限制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市场化仍然不足,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严重抑制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非盈利行业协会、商会发育缓慢,服务市场现代交易功能匮乏,直接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突出表现为:有钱可以买到大众化服务、一般服务和各项单项服务,难以买到高级服务、差别化服务、优质服务和复合性服务。4、现代服务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但总体上技术含量仍然不高,服务业竞争力亟待加强。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科技投资,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居于全国领先位置。但总的来看,现代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相匹配。再加上受服务业人才职业化机制不畅的制约,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方式落后,导致服务成本昂贵,服务业竞争力不强,整个行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表2我国几大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排名表(略)5、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辐射功能增强,但各自为战现象严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北京市近年来逐步形成了王府井、西单、金融街、CBD、中关村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相对聚集的区域,中心城区产业能级和集聚辐射功能不断提升。但在不断集聚人气和财气的同时,由于所在各区自行建设,也日益暴露出定位雷同、特色不鲜明、功能欠缺、过于密集在中心城区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相对滞后,目前迟迟未出台切实可行的统一发展规划。而反观上海、深圳等市近年来纷纷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另外,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上也呈现出不平衡态势,城乡服务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中心城区虽然服务业发达,但内在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自强机制较差,尚难以形成世界一流服务业聚集的局面。三、加快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断丰富首都经济内涵,完善首都城市功能的需要。市委九次党代会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对首都经济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就目前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几驾“马车”而言,传统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增大,一批传统工业产业处于萎缩调整状态;高新技术产业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其他领域尚未形成规模经营。未来一段时间,现代服务业,作为潜力最大的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为北京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北京要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未来北京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更需要有配套的城市服务功能做支撑。因此,从保持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高度出发,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出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首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有现代服务业作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为推动首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随着首都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工、农业产品本身还是组织形式都将从单一的大规模生产变得越来越精巧和个性化,需要各类服务的支持;水、土地等资源枯竭问题的突显使工、农业生产将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服务将更多的作为中间投入融入工、农业生产中;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也增加了工、农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产业服务化”的现象将不断出现在工、农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这一切都将使现代服务业成为首都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首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顺应产业发展和国际服务业全球转移趋势,努力承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转移已蔚然成风。在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过程中,国际服务领域资本、国外服务型跨国企业将带着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冲击国内市场,北京只有抢得先机,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主动实现“经济的服务化”,才能适应各种挑战,避免被动局面。承办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各种国际性活动进入北京、各种国际机构和人员进入北京、大批旅游观光人员进入北京所产生的服务需求,都要求北京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从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出发,从北京加快国际化建设和迎接奥运的高度出发,北京理应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四、加快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1、以制定合理发展规划为依托,构建更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北京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决定了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并辅以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发展思路,以“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突出特色”为原则,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制定“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尽快出台未来一段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通过加强区域规划,调整市区用地结构,减少中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工业用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支持面向郊区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改变当前商务楼宇各自为战的市场自发状态,从整体战略布局上助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加强产业规划,确立产业定位,选准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会展、房地产、新型旅游等为主的城市功能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在内的文化知识性服务业,形成符合首都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2、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建设,构建完善规范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突破体制障碍,积极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开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外资、民营企业参与首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市场性整合中扩大企业规模,扶持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团。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建设,整合完善现代服务业的社会化服务。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扩大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由内部自主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的转变,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政府机构,其后勤服务要面向社会开放。积极稳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