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镇——杭锦旗“低碳城镇”建设初探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侯大会召开以来,“低碳经济”这个新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早在2008年,国家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方式,也是今后城市发展的目标。从目前市、旗两级政府的发展理念以及我旗已具备的“低碳城市”新能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看,推进我旗“低碳城镇”的建设,可谓恰逢其时,顺乎发展。我旗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行动起来,在全市、乃至全区在建设低碳城镇方面迈出领先一步。一、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镇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一)必要性。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是全球用能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其中85%的能源被城镇所消耗,8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镇,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建设低碳城市理所当然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现在各地“低碳城市”的探索多是从发展新能源产业入手,进而2提出低碳城市理念的。而低碳作为一种国际规则,越来越成为硬性、强制性的因素。目前,欧盟部分国家已经在区域内实行“碳关税”,而且大有迅速扩展之势。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这一任务必将传递和分解到包括我旗在内的县域经济的城市发展和产业战略中。因此杭锦旗要参与区域竞争,就必须遵守低碳这项国际规则。近年来,我旗注重推进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低碳产业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旗并网及在建风电装机容量达200MW,风力发电总量2亿度,节约标准煤6.9万吨,生物质能项目正在建设当中,一批太阳能项目即将开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锡尼镇3平方公里旧城区改造和独贵塔拉镇新镇区建设正在进行当中,城镇发展方式正在逐步转变。与此同时,我旗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显著,由政府引导的发展机制逐步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我旗已具备了建设低碳城镇的基础和环境。我旗要实现更高发展目标,必须跟紧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设低碳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长期性。建设低碳城市,主要靠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这三大支撑力量。而在这三个方面,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就我国所处现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目前,中国城市低碳经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国家还没有出台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在这种态势下,只3有跟紧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等,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低碳城市。目前,我旗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低碳技术、低碳消费领域和国内大部分城镇一样,处于起步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建设低碳城市需要长期努力和科学部署,即便是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在“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未来更长的发展时间内,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低碳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对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镇的几点认识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而是城镇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低碳城镇”与“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化。著名学者林辉认为,建设低碳城市,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今年以来,我旗按照“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要求,对锡尼镇和独贵塔拉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迈出了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性一步。作为城镇发展的一种方式,建设低碳城镇是目标,也是任务。结合我旗实际,将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提升步伐,从根本上说是践行科4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和谐、精彩的新型杭锦”建设进程的探索和实践。(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迎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低碳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及的就是一座城市的“隐性骨架”——产业,而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绿色产业”所形成的低碳生产力,无疑将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是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城镇的建设,需要产业的支撑。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多晶硅、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LED)等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低碳产业,建立起低碳产业体系。鼓励清洁能源生产,重点支持绿色煤电IGCC、煤矸石发电、煤制天然气、二甲醚、烯烃、乙二醇等项目。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加大对企业技改升级奖励的机遇,推动现有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引进“减碳技术,低碳技术和去碳技术”,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清洁高效、循环利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拒绝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项目,防止发达地区“碳排放”的转移,要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劣势企业,以此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产业结构趋向低碳化、循环化。二是要建设低碳循环经济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向城镇产业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贯彻低碳产业理念,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中集约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以科学、理5性、超前的发展理念进行研究和设计“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争取纳入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试点地区。要明确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严格实施园区准入机制,禁止重污染企业入园,提升园区档次和品位。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生产要素聚集区,以大基地支撑大产业。(二)编制低碳产业规划,建设低碳城镇一是以低碳化理念编制发展规划。科学的城镇规划是建设低碳城镇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目前我旗的城镇规划体系还在沿用传统的城镇规划结构和规划标准,与发展低碳城镇理念不相融、不协调。因此,在“十二五”及今后更长时期的规划中,要考虑加入低碳的理念,将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型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持城市规划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有序推进低碳城镇建设。二是建设低碳城镇。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对于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0%的建筑业而言,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势在必行。我国正在建筑节能领域推行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引导型标准,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将实行强制性标准。目前,我旗正在实施锡尼镇旧城改造工程和独贵塔拉新镇区建设,可以此为契机,建设低碳试点工程,逐步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包括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光伏利用,对新建住宅小区要实行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采光或照明要求不高的公共场所或部位采用太阳能LED技术。此外,要大力搞好绿化建设,扩大绿地面积、合理布局绿地系统,6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环境;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重点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以及集中供热、供气等工程;要合理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推行绿色出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开辟步行道和非机动车专用通道,打造低碳交通。要努力把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城镇建设中,在低碳城镇建设中突出特色,在特色城镇发展中体现低碳。(三)多元化经营,高效能管理一是多元化经营。经营城镇就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引入城镇建设,对城镇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实现保值和增值。在经营方式上,要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建设和经营城镇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运营的市场化。在经营领域上,要搞好城镇土地资产经营。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拍卖。要优化增量资产。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投资者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要盘活存量资产。城镇现有基础设施资产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均可通过产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运营,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变现。要搞好城镇无形资产的经营。对城镇的开发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都可以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充分发挥城镇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7二是高效能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切实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细化城镇治理职责,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要努力将过去粗放性、静态性、封闭性、孤立性的城市管理模式,转变为新形势下精准性、动态性、开放性、统一性的城市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组织和发动群众作为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激发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镇治理的积极性。建立城市管理的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法制,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四)更新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政府在建设低碳城市也好,在发展低碳经济也好,时刻不能忘记根本出发点是发展。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创新行政服务。重点是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转变工作观念。由原来的项目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为社会投资项目配套相关政策;转变工作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向主动上门招商、上门服务转变,要发挥主观8能动性,促进公建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早建成,早见效;转变工作态度。热情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完善限时办结制和主体责任追究制,努力为项目开工、建设、投产搞好保障。第三,要完善政策机制。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自治区和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制定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和完善能促进低碳城市创建的机制体系。(五)培养全民意识,倡导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单靠政府,要把政府的声音变为社会的行动。既要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发展低碳生活,既要转变生产方式,还要转变生活方式。一是要加强宣传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低碳经济,专门开辟“低碳之窗”、“低碳与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论坛”专栏,适时宣传报道全旗发展低碳经济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等,走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政府、企业、公民为参与主体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子。二是要引导绿色消费。通过向公众宣传低碳生活、清洁生产的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模式,以减少碳排放。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约能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