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内容摘要】技能培训教学是技工学校的重头戏,本文从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和技能培训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技工学校强化技能培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原创性。课题经过5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成果在全市推广。【关键词】技工学校技能培训教学模式一、技能培训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背景(一)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1.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规格、层次和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规格上讲,要求培养的学生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标准,且知识面更宽、技能等级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从层次上讲,由原来的低学历逐渐向高学历方向发展,由初级技能等级向中高级方向发展;从类型上讲,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发展,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等等。总的说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知识、能力、整体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我校确立了《技工学校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这一研究课题。我们的设想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重在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业,提高综合素质,并在实际工作中,化知识和能力为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前进。我们认为,这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2.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近30多年来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同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教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他们把“培养具有先导未来能力的韩国人”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韩国发展职教的经验可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是完善立法,为职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是保证投入,为职教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第三是以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到职校学习;第四是技能培养目标很明确;第五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第六是注意产教结合。这些成功经验无疑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又如德国强调任何劳动与培训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运行的理念,其“双元制”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原则,是德国职业教育最核心的思想。“双元制”强调的是“多专一能,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它以专业实训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一经验对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启发颇深。再如,法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措施,其基本经验是:一是政府与工商界要高度重视职工的在职培训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二是培训的措施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三是多方合作,为职工培训创造一切机会。为迎接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推出了“学校—工作多途径体系”这一职教改革新举措。它对我们的启示是: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逐渐融合,企业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职业中学应实行学分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不仅给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而且对我们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高技能人才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占我国人才队伍比例的85%以上。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说,要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所以,提高我国各级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条件。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技能型人才。以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广东省为例,据广东人才预测中心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广东省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供不应求,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就业困难。各大企业对经过专门培训,具有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广东省各类中等职校、技工学校约180多所,每年约5万多毕业生,但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他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宁波、深圳、珠海等地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情况亦如此。因此,发展中等职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极为迫切。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闭幕时指出:“要在切实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调整现有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增加,分工的精细,我国劳动力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科技型发展;由产品粗加工向产品精加工方向发展;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方向发展。人才层次要求的提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急切需要高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二)解决职教办学困惑的策略回顾职教办学20多年来的历史,其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它一直是在中专技校统招统分的狭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直到1998年,才打破中专、技校统招统分的铁饭碗,取而代之的是招生体制并轨即收费上学,不包分配。至此,在中国大地上一种既不同于中等专业学校,也不同于技工学校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类型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以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向前发展。然而,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近几年来,中等职校面临着招生难、管理难、教学难、就业难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社会忽视职高。尽管我国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作了不少政策上的扶持,下发了不少文件,但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一部分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进职校是落榜后的无奈选择。因此,不少家长不愿子女报考职校。2.大纲“偏离”职高。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劳动者,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它直接为企业、行业培养新生员工,使受教育者通过从事生产活动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思考学校定位、决策、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姓“职”。可是,现行教学大纲“偏离”职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分配等方面存在着重文化基础,轻专业实训,重理论知识,轻动手能力的现象,此种现象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3.办学缺乏实力。据可靠资料表明,全国不少中等职校办学条件较差,校舍简陋、办学设备设施缺乏,办学场地狭小,办学资金严重不足,教师待遇跟不上去;从师资上说,文化基础课教师饱和,专业基础课与实习课教师短缺;从办学水平上说,忽视技能培训,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专业等等。4.生源质量下降。近几年来,中等职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不断下滑,以上海市为例,1997年为300分,1998年为270分,1999年为250分,2000年不足总分的50%。其他各校及我们学校也是如此,难怪老师们说,招来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5.学校管理困难。因生源较差,带来了一系列链锁反应,如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以想象的难度。6.教师缺乏信心。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问题,文化基础课须从头补起,专业基础课教学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很大一部分学生因听不懂,平时又不肯下功夫,听课时打瞌睡、开小差、讲空话,致使教师常中断讲课,去管理课堂纪律。三年下来,成了监管型的教师,恨“铁”不成钢,教师丧失了信心。7.教育效果不佳。培养的学生,大都智不落实,能不具备,形成了恶性循环: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给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开展“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是解决上述困惑的应对良策。(三)促进学校再上台阶的途径“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能在相当程度上达到调整、完善和发展现有职校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加快实现职教培养目标,形成学校特色,促进良性循环,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分析我校的现状,我们认为我校具备了重视技能教育的许多有利条件:1.两校合并后的优势我校创建于1994年7月,原名新昌县职教中心。1999年与具有20多年办学历史的新昌技工学校合并,办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技校有一支德高、艺精的高素质的实习教师队伍,其中6名机械专业实习教师被誉为“金牌教练”,指导学生技能比武均名列前茅,在全市、全省享有较高的声誉。合并后,顺利实现了办学档次上的两次飞跃:2000年通过省一级重点职校评估验收,2001年跨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行列。见表1-1。表1-1学校发展简况2.学校有一支合作、敬业并不断创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下大决心、化大力气、费大投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一支具有合格学历和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又有高水平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创建骨干专业,强化技能训练,优化实习结构,提高实训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表1-2。表1—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简况名称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专业教师人数(人)2648546166技能达标比例(%)47556778851998年2000年2001年2003年省级示范性职业中学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省级文明单位学历达标比例(%)49.555.270.677.482.1中高级职称比例(%)25.234.648.556.166.23.完善的办学设施学校占地100多亩,建筑面积60000多m2,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有70多个教学班,3500多名学生,200多名教师。教学楼、实训楼、食堂餐厅、学生公寓等建筑新颖实用、美观大方,极富现代建筑气息,内部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配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金龙卡系统。有宽敞的车工、钳工实习工场;有先进的金相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数控车床室;有一流的语音室、形体房、餐饮客房实习室、服装制作室、烹饪室等各类专业实习、实验室50多个。学校完善的办学设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开展各专业各工种的在职培训及再就业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我们在教学上采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学分制”管理模式,提出文化专业理论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实习教学“强化技能达标”;实施“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教学模式与“主体——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等等。在学生管理上采取“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人本增效”、“亮点闪光、主体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多种结合学生实际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另外,县委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为我校强化技能培训、做大做强骨干专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技能培训操作模式的基本框架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渐构建起“以社会需求为依托,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为手段,强化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品优艺精为目标,‘双证’保障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为归宿”的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操作模式的基本框架,即: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据社会需求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强化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品优艺精双证保障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依托手段突破口目标归宿图2-1新昌职技校“技能培训操作模式”基本框架其基本运作过程为:通过调查,预测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对专业的要求,及时调整原有专业;在完善学分制,开展个体化差异教学的同时,借鉴国内外职校技能培训的经验,以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与专长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强化技能培训教学”工程,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奋发进取的良好心态,增强获取“双证”(甚至“多证”)与升学就业的信心,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最终达到品优艺精,提高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的目的。(一)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