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备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备考河南焦作市第一中学政治组毛团结我省高中阶段已经于2008年秋季在初始年级开始了新课程改革,这也意味着我省将于2011年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因此,作为过渡性的2010年的旧课程的“终结版”高考,不可避免的要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这样,以教材为载体的教法和备考策略如何适应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每一位从事2010年高考备考的老师面前。新课程改革更突出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经并将继续以某种形式在高考命题中得以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考新的考核目标要求与高中新旧教材的衔接、如何更新和完善教法、学法和备考策略,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备考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呈现出来的特点和备考策略。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2)强调实践性、开放性,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而非教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和活动过程。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和特点:(一)、在知识考查方面的趋势和特点:1、基础性:注重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新课程标准政治科考试目标虽然是“三维目标”,但也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从常规教学与学生考试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往往不扎实,存在识记不全面、不准确,理解缺乏层次性、系统性等问题,表述答案时,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所以,基本知识的考查是高考政治命2题的题中之义。但受限于文科综合政治学科考查的题目数量、素材篇幅要求,政治学科命题考查的知识必须以主干知识为核心。什么是基础、主干知识呢?一是考纲和教材中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它是承载和关联其他知识点的基础和前提),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必备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知识,所以高考政治命题特别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作为《经济常识》基础理论部分的主干知识的“商品的价值量”这一考点,在2006年的选择第26题、2007年选择第24题、2008年选择第25题、2009年选择第24题中都从不同角度地涉及到。又例如:作为《哲学常识》主干知识的“矛盾分析的方法”,也是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再比如:作为《政治常识》主干知识的“我国的国家职能”也是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2、综合性:强调从多角度、多层次甚至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知识的调动和综合运用,服务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新课程理念强调,通过不同学科的联系和综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流渗透,从而达到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的目的。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试题的交叉、融合性提高,综合化趋势加强。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只注重本学科单项知识考查的现状,注意了政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例如:2007年选择第31题,就实现了《政治常识》“党和政府宗旨”和《哲学常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结合;2008年39题就实现了《政治常识》“民族区域自治”和《哲学常识》“整体与部分”的结合;09年选择第35题,就尝试《经济常识》与《政治常识》的综合,2009年主观第39题,更是实现了政治和历史乃至地理的跨学科的知识综合。33、再生性:在知识观上,传统的课程把知识看作是唯一的、绝对的;而新课程则强调知识不是唯一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生成甚至创造。在高考命题上就表现为淡化对知识的简单记忆,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并注重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之上的迁移、转换等再生性的考查。对知识的孤立、机械性的记忆,只会削弱甚至窒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课本现有的概念和观点只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之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这些概念和观点进行迁移和转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不断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高考试题的命题材料语言和答案语言愈来愈凸现了知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再生性考查。例如:2007年选择第32题对政府职能的考查,就转换成了“政府角色”之“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经济活动的调控者”;2009年38题第3问“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旅行为了怎样的国家职能?”就是要求把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用新的语言表达出来。2009年全国1卷选择24题中的“劳动耗费价值”就是“劳动成本”或“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就是“单位商品价值量”;“销售收入”即“价值总量”的转换。对于基本概念的转换和迁移达到了综合、批量的使用。(二)、在背景材料考查方面的趋势和特点:引入新材料、设置新情景的做法是文科综合试卷命题思路的重大变革,也与新课程强调的生活逻辑是相适应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考命题引用的新材料、新情景呈现出以下特点:1、生活性: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新课程下的政治高考加强政治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必然要注重现实生活情境的设置,将问题设计融入学生生活情4境之中,引领新课程在回归生活理念上的持续深入。学生的生活情景又可以分为学习生活情景和自身成长生活情景。例如:近几年经济常识部分一直使用的计算题,是和学生的理论学习(课本学习)一脉相承的;以往考试情景的设置中比较多的涉及网络,也是和当代中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的;而09文综选择25题通过创设“小明和爸爸到餐馆吃饭没有索要发票”也比较典型的关注了学生的自身成长生活情景。2、时代性: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灵魂所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因此,新课程下的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同样不会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将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运用相关政治的知识和政治的观点去解释、解决当代问题,渗透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迎着热点上,不回避热点已经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每年的命题都涉及重大的国内、国际时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3、发展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发展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最高教学目标。例如:09的文科综合选择25题就通过小明的行为告诉我们要明确“纳税人”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28-29题告诉了我们对待困难和重大挫折应该有的态度;30-31题告诉我们怎么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改革;38题的抗旱问题则再次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在能力考查方面的趋势和特点:1、核心化: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而且不断加强这个核心。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5以,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政治科考试将避免过多地考查孤立的知识点,而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试大纲提出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全面化:全面考查四种能力,全面考查每一种能力的三个层次。09年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则显得更加突出,而且每一种能力的三个层次都考到最高的层次。特别是09年全国1卷的39题,对于“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到了“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的层次;对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到了“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的层次;对于“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到了“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的层次。三、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备考的策略和措施:1、在知识备考方面的策略和措施:A、厘清考点:依据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并结合课本知识,厘清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的167个考点的轻重缓急,根据考点的重要程度区别对待,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益。高考试题的设置,受题量、题型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把所有考点都涉及到。虽然要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但主干知识始终是命题人感兴趣和使用的比较多的。所以,科学备考的前提是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类整理,结合高考试题对考点涉及的频率的高低,把考点进行分类,按照考点自身的轻重缓急分别投入不同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提高知识掌握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要反对按课本理论体系,而不是按考点体系来指导复习的安排。当然,第一轮复习还是应该强调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突出主干知识;第二轮复习则应该强调突破主干知识的同时兼顾全面知识。注:(考点的分类解析的原则和标准)6分类总原则:全面掌握,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分类标准:I近几年必考点(必考、反复考)------常抓不懈,反复演练II近几年常考点(考的可能性很大)-------也要重视,经常研究III近几年或考点(考的可能性一般)------给予必要的关注IV近几年不考点(一般不考)------一般了解B、狠抓主干:针对主干知识,重点抓好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知识内在联系、知识所在体系、知识典型错误等方面的,巩固和完善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①抓好基本概念和观点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运用:内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是什么”,要抓住概念和观点中的关键词,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增强在记忆和理解的兴趣以及运用时的灵活性。例如:经济常识关于“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中对“无差别人类劳动”的理解,就可以结合具体事例以及哲学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来理解;对“凝结在商品中的……”就可以转换成“用于交换的……”。外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包括什么,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事例来理解。典型的事例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自己总结的。②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好主干知识的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知识的综合程度在加强。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中组合型试题增多,主观题中,跨学科的知识在增多。在复习备考中,应该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不同科目之间(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政治、历史、地理之间)第一轮复习应该强调不同科目之间的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轮复习应该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注重学科思想、学科线索、C、注重综合:重点突出微观知识的准确掌握的同时,适当强调中观知识的联系综合,适度挖掘宏观知识尤其是学科意识的总体指导,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例如:7近年高考政治学科的最大特色:考查学科意识:——经济常识(市场经济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结构调整意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哲学常识(联系最新热点,考查思维方法,尤其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政治常识(民主法制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国家意识、政党意识、国际意识)等。D、已新带老:建立新、老教材的知识方面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对于能承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主干知识,要依据新教材的叙述对旧教材的观点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2、在能力备考方面的策略和措施:A、强化能力意识:依据《考试说明》中关于文科综合考试四种能力的详细解释和各个层次的不同水平的要求,结合典型的高考试题,弄清不同能力目标和要求的特点,找到应对的训练措施,彻底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作到思想上能力意识明确,训练手段上具体而可操作。老师和学生们往往重视考试的知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