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考试试题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微生物的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的总称。这些微生物体形微小,有的以微米或纳米(m)作为测量单位。2.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或人体内的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3.郭霍原则郭霍在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spostulate):①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则不存在;②病原菌能被分离而得纯培养;③纯培养接种易感动物,引发相同疾病;④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相同病原菌。郭霍法则对鉴定病原菌起了重要指导作用。1.细菌:细菌(bacterium)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种单细胞生物,除细菌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还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它们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2.荚膜: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粘性、胶冻样的物质,其厚度在0.2µm以上,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与四周有明显界限,普通显微镜下可见,称为荚膜。如肺炎链球菌荚膜。荚膜的主要功能有:(1)有无荚膜可帮助鉴别细菌。(2)与细菌的毒力有关。3.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spore),以别于真菌在菌体外部形成的孢子。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有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等)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等)。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闭合的环状DNA构成,可自行复制和通过细菌接合或噬菌体转导转移,其上带有控制细菌生物学性状的基因。如肠道杆菌的R因子质粒上,带有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有关。5.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称为菌毛(pilus或fimbriae)。菌毛由结构蛋白亚单位菌毛蛋白(pilin)组成,呈螺旋状排列成圆柱体,新形成的菌毛蛋白分子插入菌毛的基底部。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其编码基因位于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上。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1.生长因子:某些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物质,包括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2.菌落:单个细菌经过一定时间分离培养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3.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测定的是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实验中配制各种单糖发酵管,用以测定不同细菌分解不同糖类的能力。糖发酵试验根据发酵后的产酸或产气(CO2和H2)来判断细菌是否分解了相应糖类。4.吲哚试验(indoltest)测定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的能力。吲哚可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为该实验阳性。1.消毒: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胞。消毒所用的化学试剂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其芽胞则需提高消毒剂浓度及延长作用时间。2.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常需湿热121℃/15min或干热170℃/2h。1.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2.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而导致细菌性状的变异。3.转化:受菌体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变异。4.溶原性转换: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5.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根据噬菌体侵入菌细胞后,是否增殖并裂解细菌,可以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6.遗传:所谓遗传(heredity)是指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世代相传,使其物种得以保存的能力。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gene),一种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构成该生物的基因型(genotype)。生物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性状,是基因表达的结果,称为表型(phenotype)。7.变异(variation)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生物学特性出现的差异。变异使细菌产生新种,是细菌进化并展现出多样性的根本原因。1.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成员的定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下可引发宿主疾病的菌,称为条件致病菌。2.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3.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每次传染病流行中,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或更多。隐性感染后,机体常可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能抵御同种致病菌的再次感染。隐性感染的宿主可向体外排出病原菌而成为传染源。结核、白喉、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4.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致病菌大多是存在于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少数是以潜伏状态存在于体内的致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后才致病。目前,内源性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医院感染主要是由内源性的条件致病菌和来自周围环境中的“非致病菌”所致。1.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细胞因子或致敏的免疫细胞等,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人工被动免主要用于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2.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不含病原体核酸,仅含能诱发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的微生物蛋白或表面抗原的疫苗。其突出优点是:已除去了病原体中不能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和对宿主有害的部分,只保留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因而免疫作用明显增强而稳定,可消除减毒活疫苗的回复突变和灭活疫苗的感染性复活作用,对机体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小。3.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是指从自然界发掘,或通过人工培育筛选,或通过基因突变或重组,将病原体的毒力降低到足以产生模拟自然发生隐性感染,诱发理想的免疫应答而又不产生临床症状的一类疫苗。4.类毒素(toxoid):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加入适量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型佐剂则成为精制的类毒素。它们在机体内吸收缓慢、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以增强免疫效果。1.SPA:蛋白质抗原主要为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protein),分子量为13000道尔顿,与胞壁肽聚糖(粘肽)共价接合,仅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含有SPA(90%以上的金葡菌菌株有此抗原)。SPA可同人及很多哺乳动物(鼠、兔)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接合,因此可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IgGFc受体争夺Fc段,封闭吞噬细胞与抗体(IgG)包被的细菌的接合,从而抑制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助长本菌的致病作用。1.不耐热肠毒素(LT):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因其加热65度30分钟即失去活性而得名。包括A,B两种亚单位,B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A亚单位进入细胞作用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含量增加,从而刺激细胞分泌增加,引起腹泻。LT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均霍乱肠毒素相似。2.肥达试验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的多少和早期及恢复期抗体的动态变化,临床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1.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2。干性霍乱(cholerasicca):又称暴发型霍乱,起病急骤,病人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即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而导致死亡。3.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典型病人由于剧烈腹泻和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4.弧菌属: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菌体短小、弯曲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其种类繁多,但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前者引起霍乱,后者可致食物中毒。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庖肉培养基中培养后,可分解肉渣中糖类并产生大量气体,肉渣呈淡红色。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该菌分解乳糖产酸,使牛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冲散凝固的酪蛋白,并将封固液面的凡士林层顶开,甚至冲掉试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stormyfermentation)2.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毒性最强,比氰化钾强1万倍。小鼠经腹腔注射,LD50为0.00625ng,1mg纯化的毒素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致死量约0.1μg。肉毒毒素是嗜神经性毒素,通过胃肠道吸收后,经血流作用于外周神经肌接头处、通过重链与突触前膜神经节苷脂结合,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麻痹。1.旧结核菌素(OT):结核菌素即结核杆菌菌体蛋白。有两种,一种称为旧结核菌素,一种称为纯蛋白衍生物。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简称OT)是结核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主要成分是结核蛋白,也含有结核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代谢产物和培养基成分。稀释1万倍,0.1毫升内含有1个结核菌素单位(稀释1000倍,0.1ml有10个单位)。将OT结核蛋白纯化后称为精制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简称PPD),取0.00002ml作为一个结核菌素单位,现今国际制造的标准PPD,称为PPD-S。2卡介苗(BCG):1908年卡-介(Calmette-Guérin)二氏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培养于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中,经230次传代,历时13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菌苗株,称为卡介苗(BacilliCalmette-Guérin,BCG)。卡介苗接种人体后,可获得抗结核免疫力。1.保护性抗原:(PA)是炭疽毒素的成分之一,相当于B亚单位,可以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2.青霉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是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试验。3衣原体: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外斐反应:用变形杆菌OX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一项试验。1.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即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立存在并可感染新的细胞的病毒颗粒。2.细胞病变效应(CPE)是指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出现细胞病理变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