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七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第一节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一、东欧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与现状二、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独联体的一体化一、东欧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与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历着全面、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转轨过程。政治制度: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体制转向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经济制度: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转向私有化市场经济。经济制度: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转向私有化市场经济。采用“休克式疗法”;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经济急剧倒退,失业率上升。休克式疗法图1•东欧剧变后向市场经济转轨90年代中期后,经济缓慢回升。东欧北部国家恢复到80年代末的水平。东欧剧变后向市场经济转轨•东欧剧变后向市场经济转轨76.54.5442.5201234567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捷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1995年东欧各国经济增长率(%)95年东欧各国经济增长率图目前波、匈、捷等国经济恢复较好。而保、罗、阿、南经济回升乏力。波、匈、捷等国经济恢复政治制度: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体制转向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经济制度: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转向私有化市场经济。外交方面:摆脱苏联及其继承国俄罗斯的影响,以倒向西方定位,争取加入北约和一体化的欧洲。美国加拿大1949年成立,由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组成。北约成立和扩大图1北约的成立和扩大1949年成立,由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组成。北约的成立和扩大北约成立和扩大图21952希腊、土耳其1981西班牙希腊土耳其1955联邦德国西班牙联邦德国北约的成立和扩大北约成立和扩大图3•北约东扩的进展1999年3月,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集团扩大为19个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北约东扩进展2004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七个国家加入北约,从而使北约成员国增加到26个。一、东欧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与现状二、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独联体的一体化二、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独联体的一体化(一)独联体的形成和性质(二)除俄罗斯外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三)独联体的一体化苏联地图(一)独联体的形成和性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别洛韦日协议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独立国家的首脑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独联体的成立是指由原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联合组建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的实体,而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独联体名词:独联体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苏联的建立和发展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二、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独联体的一体化(一)独联体的形成和性质(二)除俄罗斯外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三)独联体的一体化(二)除俄罗斯外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在政治上完成了从苏维埃制度向西方式民主制度的转变。这些国家普遍修改了宪法或通过了新宪法,允许政治生活、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在经济方面,这些独联体国家普遍进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推行了私有化。在外交方面,这些独联体国家普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大力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同俄罗斯建立独立自主的平等关系,并注意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二、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独联体的一体化(一)独联体的形成和性质(二)除俄罗斯外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三)独联体的一体化(三)独联体的一体化1、独联体内的相互依存关系独联体各国走上了逐步联合的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1)前苏联民族混居程度高(2)经济上相互依赖关系深。(3)各成员国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2、独联体的现状与发展增强独联体凝聚力的阻力其一,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组成了“古阿姆”,该地区联盟的成员有与独联体渐行渐远的趋势。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苏联的建立和发展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其二,独联体国家之间存在裂痕。其三,独联体国家间在经济水平、发展模式、对外政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彼此合作。其四,俄罗斯对于独联体其他国家来说,其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而西方模式的诱惑力在不断增强。第一节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第七章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俄罗斯俄罗斯的版图苏联四个加盟共和国2俄罗斯领土面积1707万平方公里,人口1.488亿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二、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三、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演变中的俄罗斯经济制度演变中的俄罗斯经济制度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演变中的俄罗斯经济制度二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演变中的俄罗斯经济制度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休克疗法快速放开物价全面紧缩银根大规模私有化盖达尔盖达尔为代表的激进改革(一)叶利钦时期的经济政策体制转轨成效甚微抢购外汇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首先,体制转轨成效甚微▲其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0.10%-8%-18%-16%-2.50%-3%-6%-11%-12.90%-18%-12.50%-16.20%-4%-6%-20%-18%-16%-14%-12%-10%-8%-6%-4%-2%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工业生产国内生产总值俄经济负增长图表24.80%35.90%12.50%35.30%0%10%20%30%40%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货币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失业率贫困线以下俄罗斯99年工人生活状况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再次,民众贫困和两极分化严重“休克疗法”,使通货膨胀肆虐,民众的实际收入大幅度减少,抗议示威活动不断。休克疗法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拖欠工资民众示威“休克疗法”,使通货膨胀肆虐,民众的实际收入大幅度减少,抗议示威活动不断。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二)普京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1.主张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使俄罗斯有信心走出危机,走上振兴之路,增强国内凝聚力,需要制定15--2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普京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12.主张经济转轨走“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是指实行加强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重视实施社会政策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普京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23.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主张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努力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普京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34.反对实行重新国有化主张在现有私有化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反对实行重新国有化5.实行积极的工业政策“政府的工业政策是优先发展在科技进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部门”,同时考虑现有经济结构和优势产业部门。实行积极的工业政策6.推行现代化的农业政策我们所需要的农业政策,必须能够把国家扶持和国家调控措施同农村及土地所有制方面所实行的市场改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推行现代化的农业政策7.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主张实行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和完善现行金融体制,继续进行危机后的治理。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8.促使俄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必须吸取前一时期盲目自由化的教训,必须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促使俄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鉴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积累了种种棘手难题,要走向复兴,尚需时日,难以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但是,如果能找到一条体现俄罗斯特点的成功之路,有可能加快复兴的进程。有可能加快复兴的进程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二、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三、俄罗斯外交政策二、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三)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四)俄罗斯车臣问题的由来俄罗斯政体(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俄罗斯政体行政立法司法俄罗斯已经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制俄国家新体制的主要特征(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两院制联邦制多党制俄罗斯国家新体制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总统制总统制(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两院制两院制联邦委员会由178名议员组成(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国家杜马由450名议员组成统一原则自治原则平等原则联邦制的原则(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联邦制三原则联邦制宪法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多党制(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多党制二、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三)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四)俄罗斯车臣问题(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随着新体制的正常运转,俄罗斯政局逐步趋向稳定。但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红场克里姆林宫俄政治局势切尔诺梅尔金、普里马科夫1998年俄罗斯政治危机不断,一年内四易总理。(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普京上任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提名国家安全局局长普京为新总理和自己的接班人,8月16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8月16日普京就任总理(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职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2000.3.26普京当选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二、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三)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四)俄罗斯车臣问题(三)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首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事务的调控能力,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第二,扶持中派势力及其政党,平抑左右翼政党,走第三条道路,扩大执政的基础。第三,普京通过弱化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的权力,增强了总统的权威。另一方面,普京使国家政权重新“国有化”。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第四,修改宪法,削弱地方势力。第五,从经济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制约能力。第六、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对受国际恐怖主义支持的车臣非法武装实行强硬武力剿灭政策。二、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三)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四)俄罗斯车臣问题(四)俄罗斯车臣问题车臣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车臣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车臣问题是历史的与现实的、内部的与外部的、宗教的与政治的多种矛盾交织的统一体。19世纪,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苏联于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5日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1996年)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2000年)2003年3月,车臣全民公决顺利进行,90%的车臣人选择了接受车臣新宪法,留在俄罗斯联邦。车臣恐怖分子近年来制造的恐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