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试题2003年1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有限法偿——2.外生变量——3.商业信用——4.价值尺度——5.金融创新——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10.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D.国家的发明创造2.()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平衡项目D.错误与遗漏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A.马克思的利率论B.流动偏好论C.可贷资金论D.实际利率论4.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A.同方向B.反方向C.无任何直接关系D.A与B都可能5.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A.原始存款B.定期存款C.活期存款D.储蓄存款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7.信用是()。A.买卖关系B.赠予行为C.救济行为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8.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A.价格B.利率C.税率D.汇率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A.经济部门B.金融部门C.经济与国家发展D.金融与经济发展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A.5%B.8%C.4%D.10%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在下列各项中,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A.结算业务B.代理业务C.承兑业务D.信托业务E.咨询业务2.当代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是()。A.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B.金融制度创新C.金融业务创新D.新技术的广泛应用E.金融机构创新3.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B.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C.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的信用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E.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4.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体系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C.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D.兼营保险业务是其重要特征E.以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以特殊方式运用资金5.按照汇率的制定方法,可将汇率划分为()。A.基本汇率B.即期汇率C.套算汇率D.远期汇率6.自1984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A.充分就业B.稳定物价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A.利率B.期限C.发行价格D.购买价格E.汇率8.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银本位制B.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银行券制E.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9.《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A.货币供应量B.信用总量C.同业拆借利率D.银行备付金率E.汇率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在IMF的储备头寸D.欧洲货币单位E.特别提款权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2.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3.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几项?4.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六、计算题(6分)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提现率5%,超额准备金率5%,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七、论述题(15分)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虽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但当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收受。2.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3.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4.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5.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一题给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答不给分)1.√2.×3.×4.√5.×6.×7.×8.×9.√10.√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C2.A3.C4.A5.C6.B7.D8.C9.D10.B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AC2.AE3.ABDE4.ABE5.AC6.BC7.ABD8.ABCE9.ABCD10.ABCE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为:在宏观经济方面:(4分)(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在微观经济方面:(2分)(1)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2)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2.(1)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1分)(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需求。(1分)(3)资金借贷量大。(1分)(4)交易工具收益较大而流动性差,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1分)3.(1)存款负债。(2分)(2)其他负债。(2分)(3)自有资本。(2分)4.(1)货币化程度低下。(1.5分)(2)金融发展呈现二元结构。(1.5分)(3)金融市场落后。(1.5分)(4)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1.5分)六、计算题(6分)解: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1000×[1/(10%+5%+5%)]—1000=4000(万元)七、论述题(15分)要点: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三者需配合使用。(2—4分)2.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其具体作用。(2—3分)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实施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它直接干预措施。这些工具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2—3分)4.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1998年初,我国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一步。(3—5分)(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