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绿色建筑申报细则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建设局2009年6月绿色建筑申报细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工程项目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评审,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细则》、《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表》,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所辖范围内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第三条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设计文件要完整,文字说明、图纸内容要准确清晰,整个文件经过严格校审,避免“错、漏、碰、缺”。第四条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需到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提交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评审申请。第五条申请绿色建筑奖项是建设单位的自愿行为。申请方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向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提交申报绿色建筑等级的申请。第六条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评审需提交以下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应向管委会报送建筑方案设计(含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文本两份,同时还应报送电子文件。报送由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所提供的相关检测报告。第七条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的评审,提供更明确的技术要求,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制项条款中有关方案设计阶段中的内容,特编制出:《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见附件一)《住宅建筑方案评审要点》(见附件二)《公共建筑方案评审要点》(见附件三)。第八条建设单位需将绿色建筑的评审结果送达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备案。附件一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本项目设计申报绿色建筑,等级为白金奖□金奖□银奖□工程概况1.建筑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住宅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建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总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住宅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建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建筑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建筑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居住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居住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人均居住用地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居住小区的绿地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机动车停车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非机动车停车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建筑结构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主要墙体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审意见:全部达标□有未达标项□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附件二住宅建筑方案评审要点评审要点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备注1.建设场地不得破坏当地湿地、自然水系、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1.1建设场地的规划设计图1.2现状地形图等相关文档1.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4确需改变地形、地貌、水系、有价值的植被等环境条件时,应提供模拟自然改造的设计方案满足□不满足□2.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2.1总用地面积2.2总建筑面积2.3总户数2.4人均居住用地满足□不满足□3.住区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3.1室内外的日照模拟报告满足□不满足□4.居住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4.1规划设计文件满足□不满足□5.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5.1对噪声、空气质量、水质、光污染的控制措施满足□不满足□6.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6.1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满足□不满足□7.居住用地内配套设置的自行车、汽车停车场地或停车库按照《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DB29-7-2008)规定配置。7.1停车位数量7.2停车面积7.3地面停车率满足□不满足□8.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应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8.1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满足□不满足□9.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用节能控制措施。9.1光源、灯具和节能控制方案满足□不满足□10.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10.1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案满足□不满足□11.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综合水量平衡。11.1所在区域位置的规划条件,水资源状况、市政设施条件11.2用水定额、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计算、节水器具选择。11.3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案满足□不满足□1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2.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12.2管道基础处理措施满足□不满足□13.住区景观用水不采用自来水和自备地下水源供水。13.1景观用水方案满足□不满足□14.设置分质供水系统。绿化、洗车及可利用再生水部位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14.1分质供水方案满足□不满足□1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证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5.1用水安全保障措施满足□不满足□16.采用高效节水的绿化灌溉方式。16.1绿化灌溉用水方案满足□不满足□17.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17.1建筑单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满足□不满足□18.住宅建筑的水、电、气、热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18.1水、电、气、热的计量方案满足□不满足□19.住区内垃圾输送管网设计和室外垃圾投放槽口布局合理,与垃圾气力输送系统配套。19.1垃圾收集输送的设计方案满足□不满足□20.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电话、有线电视、信息网络与运营管理等各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20.1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满足□不满足□附件三公共建筑方案评审要点评审要点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备注1.建设场地不得破坏当地湿地、自然水系、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1.1建设场地的规划设计图1.2现状地形图等相关文档1.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4确需改变地形、地貌、水系、有价值的植被等环境条件时,应提供模拟自然改造的设计方案满足□不满足□2.对周边建筑物不会带来光污染。2.1光污染控制措施满足□不满足□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3.1对噪声、空气质量、水质、光污染的控制措施满足□不满足□4.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4.1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满足□不满足□5.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5.1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与相应措施报告满足□不满足□6.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应超过500m。6.1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满足□不满足□7.公共建筑用地内配套设置的自行车、汽车停车场地或停车库按照《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29-6-2004J10484—2004)规定配置。7.1停车位数量7.2停车面积满足□不满足□8.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8.1电气产品的节能控制方案满足□不满足□9.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9.1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案满足□不满足□10.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综合水量平衡。10.1所在区域位置的规划条件,水资源状况、市政设施条件10.2用水定额、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计算、节水器具选择10.3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案满足□不满足□11.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1.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11.2管道基础处理措施满足□不满足□12.设置分质供水系统。绿化、洗车及可利用再生水部位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12.1分质供水方案满足□不满足□13.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证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3.1用水安全保障措施满足□不满足□14.采用高效节水的绿化灌溉方式。14.1绿化灌溉用水方案满足□不满足□15.游泳池及水上游乐池选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15.1循环净化系统方案满足□不满足□16.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16.1建筑单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满足□不满足□17.设置实现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电力等能耗单独分项计量的设施和能耗监测系统。17.1水、电、气、热的计量方案满足□不满足□18.垃圾输送管网设计和公共建筑区垃圾投放槽口布局合理,与垃圾气力输送系统配套。18.1垃圾收集输送的设计方案满足□不满足□19.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等的配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要求。19.1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满足□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