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钟耀荣一、化学新课程的特点1。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目标)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方式)5。倡导多样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6。为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提供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3。系统设计中学化学课程。初中课程体现化学启蒙教育;高中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结构与内容)2。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教科书只是教学的范例,教师要参与新课程的开发。(依据)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各国普遍采用这一标准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我国也沿用此标准进行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的学生。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学习目标相融合的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化学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功能爱学能学正确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传授知识技能中学化学课程的价值科学知识传承?科学过程体验?学习研究方法?形成科学观念?……培养能力-自学、实验、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元素化合物知识,概念原理规律,实验、化学用语使用体验知识形成、规律发现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学习态度、科学精神、价值观、责任感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6.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①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②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③讨论:用乙烯制乙酸的合成路线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检验。⑥查阅资料:海水资源及其利用。⑦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⑧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⑨查阅资料:高分子材料应用发展⑩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案例1如何融合三维目标?(化学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具有法定性质。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不仅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标准规定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学习要求(结果)是明确的。统一的、最基本的面向全国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课程标准写给教材编制者、教师和教学评价者。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课程内容标准的表述: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及对象例:学生(略)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知道(识别等)、了解(认识等)、理解(说明等)、应用(评价等)例: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体验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感受(经历等)、认同(体会等)、形成(发展等)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技能性目标的学习行为:初步学习(模仿等)、初步学会(完成等)、学会(掌握等)例: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努力把知识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统筹文本知识、学习情景素材、实践活动、作业练习的内容,较完美的体现学习目标和新课程的理念。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课程资源与教材课程资源包括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包括校内外资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教材、教研人员是最重要的素材资源载体。不仅要重视学科已有的知识资源,也要重视学科知识新发展、应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学生生活经验素材的开发运用。新课程教材编写的特点降低难度,拓宽内容-----双基要求降低,思维方法、技能加深,增加科学方法、STS内容。打破旧的知识框架-----以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科学应用、转变学生观念等目标建立教材体系。设计多样学习活动-----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利用、讨论、小制作、角色扮演、游戏、探究性学习、大脑风暴。强化教材的工具性----多种学习手法的介绍、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反映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改善呈现方式----改进文字、图象、版式;强调插图的作用与地位(原理图、照片、示意图、连环画、幽默画)。多样化---有个性、可有单元教材、多媒体教材等形式,提倡一纲多本。A。义务教育课程(启蒙)1。科学探究2。身边的化学物质3。物质构成的奥秘4。化学变化5。化学与社会发展B。必修模块1、2(基础内容的核心)认识化学科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学实验基础C。选修模块(基础内容的扩展)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实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技术--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制造、加工、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新课程的结构层次(初高中内容的五个板块三个层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三维目标并重,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实施科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爱学、能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解决问题、交流合作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课程功能)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化学136课时化学236课时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大纲规定的高中化学(现行)课程:必修(化学Ⅰ)140课时偏文;必修加选修(化学Ⅱ)259课时偏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化学新课程建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设8个学习模块,各块。高中毕业至少应学习3个模块,108课时,获得6学分。(学生三年应修满144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12个学科共93学分,综合实践活动23(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选修至少22+6学分即可毕业)。必选36课时其余自选36xn以五大块知识内容(化学基本概念与化学原理(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计算技能化学实验技能)为中心三块知识穿插安排,两块技能渗透其中,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培养自学、思维、实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选择性?)、新课程依据什么来设计课程的主线?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高中课程科学领域内的化学教育目标是什么?)2、新课程怎样来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给学生倡导怎样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3、怎样才能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怎样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4、怎样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5、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怎样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促进自己专业水平发展?(---当什么样的高中化学教师?)宏观认识层面上的问题1。怎样分析、评价高中化学内容的系统性?怎样看待高中化学“五大块”内容?怎样处理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与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安排?怎样处理必修模块中五大块内容与选修模块中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要求与学习层次的衔接与递进关系?教学策略层面上的问题2。怎样把握教学要求的深度、广度、梯度和弹性?怎样理解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分工和衔接?怎样处理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过程了解、方法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者间的的关系?怎样处理整体了解、统摄与局部研究、把握的关系?怎样理解模块中各专题(章)、各单元(节)内容间的逻辑关系?3。怎样提高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思维深度?(怎样把貌似松散的内容结构化,以便于掌握?怎样使描述性的知识转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能引人入胜?)4。怎样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怎样考虑活动目的、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激励、评价作用?5。怎样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和对话,把教材、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谐地统一起来?(怎样运用教材做范例,通过平等的对话,缩小师生在知识与认识水平上的差距,共同提高发展?)6。怎样正确认识与处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怎样理解传统的“预习”、“复习“、”新课引入”、“提问质疑”与新课程的“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情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传承、发展关系?)三、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方式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了解和探究欲望;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化学。2。强调从社会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生活;不囿于学科系统、不以系统的知识技能为中心,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记忆描述性知识。3。内容组织线索、选取角度、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上努力体现:覆盖面宽、深度浅;重观念性、反映学发展、学科与社会生活和技术进步关系的知识;重有利于培养科学方法、探究能力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知识。4。内容呈现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5。给教师以创造空间。(使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能做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不是做教科书的宣讲人)1。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学习需要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主体内部的新旧经验之间的重组(同化与顺应)。2。学习者要对所学知识潜在的意义有认识,有学习的需求;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在原有知识的基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