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业第二轮复习通史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纲要晚清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1840——1860)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两半社会的形成(1860——190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1894——1912)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5——1923)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的失败(1924——1927)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76——1978——今)专题11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路线图遵义会议会场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一、概况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屠杀共产党人中共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1927年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道路的开创红军长征和中共走向成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日本加紧侵华与西安事变九一八一二八华北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927—1937)1、政治方面(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1927年秋,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2)南京国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告东三省服从国府标志着北洋军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3)南京国府的一党专政、特务统治和地方的新军阀混战(迫使人民奋起反抗)(4)南京国府的外交总特点:反苏亲帝积极: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争得了一些权益,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消极:对日本的侵略妥协退让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后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经济方面(1)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2)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逐步控制了国民经济,摧残民族资本主义(3)列强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阻碍民族资本发展二、十年对峙期间中共的革命活动1、南昌起义领导人:意义: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第一枪、建军、独立斗争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向井冈山进军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内容:纠右,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的受挫说明在中国走由中心城市到农村的俄式革命道路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4、井冈山道路的开创井冈山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由毛泽东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出,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部分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5、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背景:内容:效果:国共两党对峙、阶级矛盾突出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赢得农民支持、巩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从遵义会议到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建国后6、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原因:敌——我——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兵力“围剿”红军,发动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党的领导人博古、李德继续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经过:(1934——1936)遵义会议《八一宣言》提出了国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两次会师1935年1月召开,纠正了博古、李德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吴起镇会师1936年会宁会师(长征胜利标志)(3)长征意义:战略转移、保存力量、扩大影响7、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12、12)(1)西安事变原因: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使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分化(2)中共主张:和平解决(3)和平解决的意义: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日本的局部侵略根本原因:现实原因:日本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将侵华作为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甲午战争)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使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中国的贫弱国共的十年对峙给日本侵略以可乘之机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欧洲法西斯的遥相呼应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中国因素:世界因素:侵略步骤:对华影响:1931九一八——1932一二八——1935华北使中日的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严峻的民族危机促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赴国难巩固习题1、(2005全国文综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2、(2005广东历史)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CC3、(2005全国文综Ⅲ)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4、(2006年广东综合)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攘外必先安内”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DC•5、(2006年广东综合)下列组合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洪宪帝制――护国运动•B.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C.鸦片战争――《天津条约》•D.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6、(黄冈中学07联考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中趋于成熟的表现有•①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②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纠正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革命策略•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AB(2006年江苏历史)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答案要点:(1)三者性质与影响《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2)历史的启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关键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