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2主要内容4.1概述4.2土地资源评价4.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34.1概述土地的概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72:《土地与景观的概念及定义》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区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其基础地质、水文和植物。它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目前的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C.S.ChristianandG.A.Stewart,1964:《综合考察方法论》土地是“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是“地表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4土地的概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1842-1924)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R.T.Ely,1854-1943)认为:“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马克思认为:经济学上的土地是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FAO,1976:《土地评价纲要》土地是“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圈和动物圈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的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4.1概述5土地的概念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其水平范围,包括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其竖直范围是由大气层、地表层和地下层所组成。4.1概述64.1概述土地的两重性经济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的增值性自然性: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74.1概述土地的基本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84.2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目前或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能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财富的土地。强调:能为人类所用①现在能用②现在不能用,将来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经改造可用注意:将来不能用的不是土地资源广义的土地资源——人类社会各项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如农业用地、工矿、旅游、交通等。狭义的土地资源——农林牧用地。94.2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指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土地质量好坏。土地类型——侧重研究土地综合体的形成、特性、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分布规律,并加以科学的分类和系统化,为土地资源评价提供条件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分类,土地类型是土地评价的对象104.2土地资源评价评价内容:①土地资源适宜什么用途?②土地生产潜力有多大?其发挥程度如何?③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可能改造的程度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生产潜力?评价意义——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与依据114.2土地资源评价评价原则实用性综合性比较性相对稳定性(持续性评价)124.2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评价类型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目标、对象、方法等的不同,可以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按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评定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物生长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即:适合或不适合,适合程度怎样?土地潜力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如农林),而是从自然综合体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土地经济评价——采用经济的可比指标,从人们对土地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评定土地的质量等级134.2土地资源评价按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2种:农用土地评价非农用土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交通用地评价等)按评价目标的综合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2种: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单项土地评价——按某一种具体目的,发展某项生产,或某种作物的特定要求来评价土地。考虑适宜性和限制性更具体,针对性很强。如:水稻、橡胶。综合土地评价——多宜——多目标的,如按农、林、牧各业生产的综合要求进行14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以及它对农、林、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①广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是指土地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②狭义: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土地评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所以,评价的依据是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4.2.1土地适宜性评价15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1.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是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类型对某种经济利用的适宜程度,它可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不适宜几种。多宜性是指土地同时适宜于农、林、牧等多种生产。一般来说,质量好的土地对农、林、牧的适宜性广,质量差的土地可能不宜农作物生长,而只适宜林、牧(双宜)或只宜林或只宜牧(单宜),特别差的土地可能暂时对农、林、牧利用都不适宜。4.2.1土地适宜性评价16按土地适宜于某种用途的程度,可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等几种。土地限制性是由于土地存在的某种不利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种用途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按限制因素的可变程度,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稳定的限制因素)和容易改变的因素(不稳定的限制因素)。适宜性和限制性是相对而言的,适宜性大,限制性小;适宜性小,限制性大。172.土地适宜性——某种土地质量对土地用途或作物适应状况,或在正常条件下,土地的永续利用没有障碍(不受限制),对当地和临近土地没有不利影响。类别——宜农、宜林、宜牧程度——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适宜性183.土地限制性——在一定条件下,构成土地质量的某种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些用途。限制性指土地的某些不良质量。4.辩证关系评价时,限制性因素与适宜性因素之间可能相互转化。如:土壤中养分有效性高,对农作物发展适宜;反之,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低,就成了限制性类别——土壤侵蚀、盐碱地程度——强、中度、弱限制性19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评价系统——是土地评价核心问题之一;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①表现: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FAO和美国农业部的评价系统。在国内,影响大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统,还有农牧渔业部的评价系统。②原因: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系统不一样;同一的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原则、指标、系统也不同。20③评价系统的共同点:土地评价系统虽然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大体一致的,即:在评价系统中一般均对适宜性类别、适宜性程度、限制性类别、限制性程度四个方面有反映。高等级的评价单位中表示适宜性类别,中等级的评价单位表示适宜性程度,低等级的评价单位则反映限制性类别和限制程度中量的差别。21目前,在国际和国内最有影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二是:《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分类系统。22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产生的背景:由于各国有各国的评价系统,同一国家的评价系统不同,使资料和成果难以交流,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召开多次会议,目的是通过国际讨论、制定一个统一规范式的评价体系。1972年,FAO在瓦格宁根召开的农业土地评价专家会议讨论了建立统一评价体系的问题。1975年1月,FAO在罗马召开会议制订了《土地评价纲要》。23纲要中的评价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①土地适宜性纲——指适宜性的种类;②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③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的限制性种类或所需改良的措施;④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241.土地适宜性纲:表示土地对某种用途是适合还是不适合。可分两个纲:适宜纲、不适宜纲。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途时(如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通常可分2级:①暂时不适宜级、②永久不适宜级。25①暂时不适宜级(N1)——土地受到的严重限制在将来是可以克服或改造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②永久不适宜级(N2)——土地限制性十分严重,目前和将来都难以克服。2.土地适宜性级:反映适宜性程度。在适宜性纲内按适宜程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分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分3级,最多分5级。26①高度适宜级(S1)——土地可持续利用而不受到重大的限制或限制很小,不会显著的降低产量或收益,也不需增加额外的投资和费用。②中度适宜级(S2)——长期用于某种用途时,受中等程度限制,因而产量和收益减少,投资与费用则增加,但仍有利可图,但明显低于S1级土地。③勉强适宜级(S3)——持续用于某种用途时受到严重限制,产量与收益明显减少,投资增加,收支勉强达到平衡。273.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限制因素的种类,如土壤水分不足,土壤侵蚀危险等。用小写字母表示,如:S2m——表示主要受水份限制的中等适宜性亚级的土地S3e——受侵蚀因素限制的勉强适宜亚级的土地如果受两种同等程度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可同时列出如S3me。注:在高级适宜级(S1)土地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所以不存在亚级之分。284.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一级水平的相同适宜性程度和亚级相似限制性种类。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或经营条件,有细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性细节的差别)。表示方法:连接号“—”按阿拉伯数字列于亚级符号后,如:S2m-229纲级亚级单元纲级亚级S1N1mS2mN1SS2S2eS2e-1N(不适宜)N1eS2meS2e-2N2S3Se(有条件适宜)30二、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统1981年拟定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分类系统》(草案)是参照FAO和美国、澳大利亚土地分类系统,结合我国特点拟定的。首先按土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将全国分为若干区,在区内,对土地资源作类、等、型、单元五级划分,即五级分类系统31①零级单位——土地区以气候因素中的水热条件为依据,反映区域间生产力的对比,同一区内应具有大体相同的土地生产能力,包括适宜的农作物、牧草、林木的种类和组成、熟制和产量及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措施。共划分9个土地潜力区。32②土地适宜类是在土地潜力区的范围内,依据对土地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共分9个土地适宜类:宜农、宜林、宜牧、宜农林、宜农牧、宜林牧、宜农林牧、宜其它用途、不宜利用的土地。土地适宜类与FAO不同,FAO在土地适宜性纲中分适宜S、不适宜N33两种分类系统的比较FAO是单宜的,而我国的1:100万土地资源图有单宜、双宜、三宜。在利用方向明确的地区,考虑主要的适宜方面——单宜;在利用方向不明确的地区,考虑多宜。是两个评价系统的主要区别。34③土地资源等在土地适宜范围内,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各土地适宜类,均可按农林牧适宜程度与质量高低划分,每个适宜类都包括三个质量等。如:宜农土地宜林土地一等地……一等地……二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等地……35④土地限制型在土地等的范围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深度划分,在同一限制型内,具有相同的主要限制因素和相同的主要改造措施。在同一等内,型与型之间只反映限制因素不同,而没有质上的差别。如:同一个土地等内,可划分出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