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②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③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3、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近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西装西餐洋房西式婚礼考纲: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2、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一、衣1、总趋势(总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2、近代:(1)男子服饰:①长袍马褂②西装③中山装出现时间?----流行整个近代---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基础、时间、设计者)(2)女子服饰----旗袍的变化及流行:宽松肥大适体、短袍窄袖(20世纪20年代)★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原因: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入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3、现代(新中国成立后):①20世纪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②20世纪60、70年代:绿军装③改革开放后:从穿暖到穿好,款式新颖,层出不穷★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原因:政治性、保守性(封闭)开放性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基础;③观念变化二、食1、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2、新中国成立后:3、改革开放后:三、住1、中国传统住宅:北方的四合院2、近代中国住宅出现西化趋势:3、新中国成立后4、改革开放以后四、习俗1、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推动……2、表现:(1)婚姻风俗变化:①古代:父母命之,媒妁之约②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自主删繁就简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其它风俗变化:(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点头鞠躬、见面握手、女子步入社会【小结与升华】1、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总特征:传统、保守开放、近现代化①近代时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及西化趋势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化、独立化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2、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变化与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之间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原因。反之,后者也促进前者)1、首先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2、其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因素有哪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受西方影响明显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从空间、从主体);④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⑤随着中国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2011年江苏高考7题)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2008年上海高考B5题)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A.“衣,依也B.“衣,隐也”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D.“衣,身之章也”(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9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札记》(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学科网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2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