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商业银行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学国家级精品教程。第5章商业银行掌握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及组织制度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掌握金融创新的定义、内容、原因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及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学习目标本章分为4节。第一节讲述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包括:早期银行的出现、现代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制度。第二节讲述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第三节讲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四节讲述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创新的含义、产生原因、主要内容,以及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第5章商业银行本章简介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第四节金融创新第5章商业银行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银行的出现1.2000年前的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就有了银钱业主和货币兑换商。从事兑换、保管和异地支付业务。2.贷放业务是古代银钱业转变为银行业的重要标志。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一)现代银行的产生现代意义的银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397年佛罗伦萨的梅迪西家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梅迪西银行,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控制了整个意大利的银行业。(banco---坐在长板凳上的人;bank,bankruptcy源于此)英国的银行家起源于为顾客保管金银的金匠。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二)现代银行的基本特征•现代银行与早期银行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在部分准备金和转账结算条件下贷款,形成独特的信用创造功能。(三)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以下趋势:1.集中化(资料)许多国家的银行业主要为少数几家大银行所控制。90年代后,银行购并浪潮风起云涌。90年代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购并情况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4~1995银行兼并和收购(起)1855209820321452涉及数额(亿美元)10688478231530非银行金融机构购并(起)2075272332672267涉及金额(亿美元)99063712229072.全能化•30年代危机后,英美(战后的日本)等国实行职能分工型的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短期工商业贷款,绝对不能从事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同时,欧洲大陆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一直奉行全能性银行体制。80年代后,职能分工型银行向全能型银行转变。迫于竞争压力。各国都放松了业务监管的限制,组建了各类金融公司(集团)。3.电子化•自动化服务:自动柜员机,售货终端机,信用卡•银行资金转帐系统•美国:联邦储备收付系统•英国:票据交换所自动收付系统•全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4.国际化•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原因?补充:中国的银行业•中国较早就有关于高利贷的记载,但是有关银钱业的大量记载始于唐朝,北宋时候,四川境内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到明清时期,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银钱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未能向现代银行转化。•1.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初步发展•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广州分行,此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相继在中国开设分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国民党时期,中国的金融业主要为官僚资本所垄断,控制了四大银行。当时的“四行”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银行业在夹缝中生存,著名的有“小四行”(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南三行”(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以及大陆银行)。••2.新中国的银行•1948.12.1,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开始人民币的发行。具有“大一统、非独立”的特点。•1979年以来,我国进行银行体制改革。1979.2恢复中国农业银行,随后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业从人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1984.1.1人行正式成为央行,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形成央行和四大专业银行分立的双层银行体系。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开始迈向商业银行。此外,我国还批准成立了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等。三、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现代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充当信用中介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也是最能表现其经营特征的职能。2.变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或资金)的职能3.充当支付中介的职能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四、商业银行的类型•1.按业务经营模式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有地方型银行、区域型银行、全国型银行和国际银行。•3.按资本所有权划分,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五、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单元银行制单元银行制又称单一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目前只有美国还部分地存在这种模式。(二)总分行制总分行制又有分支行制之称,它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这种银行组织制度,其中尤以英国、德国、日本等为典型。(三)代理行制代理行制也有往来银行制之称,指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四)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也有银行持股公司之称,一般是指专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五)连锁银行制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连锁银行制与银行控股公司制的作用相同,差别在于没有股权公司的形式存在,即不必成立持股公司。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左边代表资产(资金运用),右边代表负债和资本(资金来源),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始终是相等的。即资产总额=负债总额+银行资本银行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一定量资本的前提下,通过负债来获得资金,然后购买资产,通过资产收益弥补负债的费用,并获得一定的利润。一旦银行的负债超过资产,即银行资本为负值,也就意味着银行的破产。一、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营运的基础。商业银行的负债(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资本)和吸引外来资金两大部分。(一)自有资金(银行资本)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自有资金主要包括:1.股本。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2.资本盈余(资本公积)。是指商业银行发行股票时,股票实际销售价格超过面值所带来的收入,即股票发行溢价。3.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中未分配给股东的部分。4.资本准备,是为了应付急需或偶发事件而从利润留存中提取的一种准备金。补充: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1)普通股股东享有公司的经营参与权,而优先股股东一般不享有公司的经营参与权。•(2)普通股股东的收益要视公司的赢利状况而定,而优先股的收益是固定的。•(3)普通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在二级市场上变现,而优先股股东可依照优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赎回条款要求公司将股票赎回。•(4)优先股票是特殊股票中最主要的一种,在公司赢利和剩余财产的分配上享有优先权。(二)存款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业务。存款业务种类的划分,依据不同的标准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有两种划分方法:1.按支取方式划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支取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种类型。2.按所有者划分。一般可分为公共存款、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和同业存款。(三)非存款负债非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除存款以外主动到市场上借款、发债、筹集资金以增加资金来源的负债。所以,该种负债又被称之为主动型负债。1.借款负债。借款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同业借款、中央银行借款和境外借款。2.发行金融债券。3.其他应付款。二、资产业务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一)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那些与现金等同,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它包括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合称准备金)、托收中现金和存放在其他银行的存款。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最高。(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就是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但是流动性较低。各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1.根据贷款风险程度进行五级分类指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级(134页)。以前曾使用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类。2.根据贷款的偿还期限划分可以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3.根据贷款的保障程度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4.根据贷款偿还方式可分为一次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三)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票据持有人以未到期票据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商业银行从票据中扣除自贴现日起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未到期票据贴现付款额的计算公式是: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四)投资业务银行的投资形式主要是证券投资。除了实行全能商业银行制的国家以外,多数国家都明文禁止商业银行购买工商企业股票,因此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债券。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境内信托和股票业务,目前,证券投资的主要种类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思考:••存款立行还是贷款立行?•(我国银行1995年以前一直是贷差,1996年以后一直是存差)三、中间业务所谓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7月颁发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区别:•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筹集和运用资金,必须始终保持较大的流动性。3.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4.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关系(二)西方商业银行贷款的“6C”原则1.品德(character)。2.才能(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品(collateral)。5.经营环境(condition)。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管理制度。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历了如下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资产管理理论(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最传统的管理思路。当时银行资金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存款主动权在客户手中,因而看重资产管理。该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Ⅰ商业贷款理论,即真实票据论。为了保持流动性,贷款应该是短期和商业性的,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具有自偿性,最为理想。Ⅱ可转换理论(20世纪初),为了应付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可以转让的证券上。(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基础)Ⅲ预期收入理论(二战后),无论期限长短,只要借款人预期收入有保障,就不至于影响流动性。该种理论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向长期设备贷款、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和房屋抵押贷款等方面扩展。2.负债管理理论(60年代以后)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银行以创新的方式获取新的资金来源。其核心思想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