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绪论一、自我介绍及上课要求要求:“不随意出入、不吃东西、不出声音”1、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提升改造外在世界的能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军队等。)二、课程开设和学习的意义2、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改造主观世界能力。(情商、智商和德商的培育。)考研:政治和外语能力的角逐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30万,考研人数约为140万,国家录取人数约为46.5万,比例为3:1;2011年,参加考研的人数151.2万。3、增大继续深造和就业的砝码。(研究生深造、公务员、择业)公务员考试:理论基础的较量截止到2011年10月25日18时,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已经超过139万,接近140万大关,平均竞争比例86:1。择业:综合素质的比拼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约为660万,2010年为630万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二、课程内容简介和课时安排(一)概论课的课程地位(二)概论的主要内容(64学时)1、总论部分(1—2)2、毛泽东思想部分(3—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15)•(三)教学方法•理论教授•课堂讨论•视频学习•(四)考核方法(必修考试课)•闭卷(70%)•平时(30%):出勤、讨论情况等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统一)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研究问题)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相承)三、课程的学习方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在英国BBC举办“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调查中,3万听众投票。卡尔·马克思,27.93%,榜首;大卫·休谟,12.6%,次席;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远远落后。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提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理论内容。(马克思经典文本)视频:1.1.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wmv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的名字在1899年《万国公报》上第一次提到,“马客思”。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在《新民丛报》上的文章中提到“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7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开始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出现400多种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早期传播马列主义代表人:南陈北李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8卷1号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视频:1.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wmv(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1、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李大钊2、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陈独秀3、党早期的领导人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幼年时期的党,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在古田会议(1929年)上,毛泽东提出:第一、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第二、要告诫全党同志要注重调查研究。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1930年《寻乌调查》等。4、毛泽东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5、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1938年,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整风运动1941年4月,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毛泽东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2页,记录1942年7月1日,朱德《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这一概念。1943年11月,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概念。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335—3361、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经过反复比较而作出的选择。•第一,先进的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走革命的道路(武装斗争,戊戌变法)•第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1)文化融合(2)革命和建设东方文明——农耕文明:内敛、含蓄、谦虚、谨慎西方文明——工业文明:开放、直率、自信、探险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实际);第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理论化);第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化。“取经与传教”“传播与融合”)“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阶段性特征起止时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的奠定1919—19352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1936—19763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1978—1997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20025科学发展观200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三个历史时期、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个一”,成为鲜明的、贯通的、完整的统一体。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六届六中全会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形成全党共识的是()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D.延安整风运动课堂训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D.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面(多选)()A.马克思主义文本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C.中国实际D.时代特征6.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多):()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选)()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多选)()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9.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因为它(多选)()A.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一致的B.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C.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D.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客观看待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第二节毛泽东思想视频:1.2.1早年毛泽东.wmv(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一、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第二、经济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第四、文化条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及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在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先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这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

1 / 1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