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本章知识结构本章识结构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一)1843年,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人,7岁入本地私塾,14岁考为童生。此后连续四次未能进学,1837年第三次落榜,心里受的打击很大,随即大病一场,“死去七日”,换婚后,“俱讲天话”。1842年,他第四次落榜,同样命运的书友冯云山极力鼓动他造反。从此,仁坤改名洪秀全,开始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洪秀全与拜上帝教1843年,洪秀全吸取基督教教义中的一些教义和宗教形式,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思想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劝世良言》,洪秀全在此书中注入了救世主下凡、世界末日论与造反做官论等内容加以改造,成为组织革命力量的秘密团体。1844年和冯云山等到广西宣传,后来,杨秀清、萧朝贵先后创造了巫师式的天父、天兄下凡。拜上帝教逐渐发展到上万人,起义条件成熟。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三)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分封诸王洪秀全称天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宣布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初颁于1853年,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反映了人们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体现了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广大农民强烈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悖离,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其主要内容为:•(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评价(1)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没有涉及到农民和土地问题;(2)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3)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五)太平天国败亡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洋枪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封其为“万岁”,引发内部厮杀。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失去东王、北王及部众4万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与清政府对峙的太平天国被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扼杀,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人的心态: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打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第五,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客观原因)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前提下,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一、洋务事业的兴办•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宗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譞、李鸿章、善庆(左起)检阅北洋海军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前期后期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自强”“求富”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重点发展民用工业一、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军用工业兴办民用工业1.兴办军事工业(一)兴办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①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为当时洋务派创建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工企业(也是最大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机器厂房设备被日军拆毁。1.兴办军事工业李鸿章(一)兴办近代企业②金陵制造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规模不及江南制造局。1928年被国民政府并入上海兵工厂。1.兴办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一)兴办近代企业③福州船政局,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其船舶修造厂为当时规模最大者。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战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管。1.兴办军事工业(一)兴办近代企业天津机器局(西局)天津机器局(东局)•④天津机器局,崇厚于1867年创办。该局军火生产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1895年该局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2.兴办民用工业(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深感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故从70年代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家: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④上海机器织布局(一)兴办近代企业2.兴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一)兴办近代企业2.兴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办民用工业有三种方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一)兴办近代企业2.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军用工业兴办民用工业一、洋务事业的兴办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又一重要措施。(二)建立新式海陆军新式海军从70年代开始,至1894年,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有相当规模。就实力说北洋水师最强,南洋水师第二,福建水师第三。(二)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海军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最主要的一支新式海军。它从始至终,一直由李鸿章一手操办和控制。它从七十年代即开始筹划,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其时其有大小舰只二十余艘(不包括鱼雷艇及辅助船在内)。建成旅顺和威海卫两个主要的基地。(二)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训练新式陆军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1861年,奕訢、文祥等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接着,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及湘军左宗棠部,都先后使用洋枪洋炮,成为新式陆军的精锐部队。新式陆军新式陆军(二)建立新式海陆军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军用工业兴办民用工业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创办新式学堂两湖总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堂的学生新式学校的毕业证(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创办时间学堂名称类别1862京师同文馆外语1863上海广方言馆外语1866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80天津水师学堂军事1885天津武备学堂军事1876福州电气学塾科技1880天津电报学堂科技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洋务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翻译出版的一些科技书籍2.派遣留学生日本士官学校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1872年开始,清朝政府前后派送一百多名幼童赴美留学(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其一,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二,洋务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兴办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才。其三,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知识促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思想得到传播。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梁启超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公车上书康有为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及其早期维新活动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1)向皇帝上书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现在执行公务的车叫公车。但在古代“公车”却另有一番含义,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的代称。请问结合这个图,谈谈近代什么历史事件与“公车”有关?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序幕一、戊戌维新运动•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电至京师,举国哗然”。时各省举人云集北京“会试”,闻之大为震惊。5月1日,康有为邀各省举人集会于松筠庵,宣读了由康有为起草的长达14000多字的上皇帝书,共有1300人签名,次日康有为将联名上书递呈都察院。•康有为等联名上书之事被称为“公车上书”。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2)著书立说一、戊戌维新运动谭嗣同(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纪》《波兰分灭纪》康有为光绪皇帝(4)办学会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5)设学堂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广州)时务学堂(梁启超任总教习,长沙)万木草堂旧址时务学堂旧址梁启超(6)办报纸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一、戊戌维新运动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一、戊戌维新运动《明定国是诏》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百日维新的内容:(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一、戊戌维新运动3.昙花一